《爸爸,去哪儿》何以走红荧屏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1243216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湖南卫视推出的《爸爸,去哪儿》,是一档父爱纪实类季播节目,其节目的版权和模式来自于韩国综艺节目《爸爸,我们去哪儿》。每期由五位明星爸爸跟孩子72小时的乡村生活体验,节目组设置一系列任务交由父子(女)完成,在这期间爸爸要担当起照顾孩子饮食起居的责任。节目在播出第三期后,在CSM全国网收视率达1.80(由CSM索福瑞调查,调查范围是四岁以上收看电视的观众,数据由央视索福瑞全国网、29城、46城测量仪提供),并应观众要求重播八次,创下湖南卫视非戏剧类节目播出次数新高,与《赢在中国》分别在各自时段取得收视冠军,并拉动了拍摄景点的旅游热潮。本文拟以《爸爸,去哪儿》为例探讨当前亲子类节目走红的深层原因。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其等级划分以血缘为依据,从而导致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家族观念”,也就注定了中国传统文化是基于情感而建立的一种独特的东方文化。自古作为家族家长的“父”与继承香火的“子”之间的关系,其关系的建立一方面是缘于血缘关系,另一方面则是通过“父性教育”(“父性教育”一词出自于北京师范大学陈建翔教授的著作《孩子的爸爸去哪儿了》,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来实现的。“父子”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热播的《爸爸,去哪儿》便是以明星亲子生存体验真人秀这一独特的形式,展现了五对明星父子的父子情感。
  一、 情感的共鸣——代际亲情
  《爸爸,去哪儿》成功的关键原因在于通过“父子(女)情”实现了与观众的沟通,进而达到共鸣的效果。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加,父母与孩子之间缺乏沟通成为普遍的问题。《爸爸,去哪儿》通过五位明星爸爸与孩子在野外生存体验,聆听孩子的心事,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促进了与孩子的情感沟通。如在第一期中的北京灵水村,一向认为女儿粘人的田亮看到了女儿独立的一面,一向调皮的天天开始认真听爸爸的话,面对“蜘蛛房”,小Kimi愿意与爸爸“同甘共苦”……这些生活细节都是打动观众的地方。节目将拍摄地点设置在偏远的乡村或条件艰苦的地方,颇具有“患难见真情”的味道,受到大众的喜爱。
  二、共同的话题——父性教育
  父性教育的召唤是《爸爸,去哪儿》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节目当中的明星爸爸们一改往日工作繁忙的状态,与孩子在乡村中单独72小时的生存体验,不仅与孩子通过心灵上的沟通增进了感情,也展现了父性教育在家庭中的重要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母性具有温柔、细心、感性的特性,在家庭教育中往往意味着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而父性虽然从生物意义上来说是家庭教育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然而作为家长身份的父亲却往往是养儿育女的局外人,母亲更多的是担当孩子成长历程中规训的实施者,“慈母严父”俨然成为“严母慈父”,而就算是慈父也往往成为“在场的缺席者”。现代社会中男性在担当父亲后又往往意味着“养家糊口”身份的开始,在生活、工作以及家庭的压力下,父性教育的普遍缺席似乎成为了当下的通病。
  湖南卫视金牌制作人谢涤葵正是抓住当前社会中的这一缺失,将父性教育与节目中的野外生存和游戏等结合,实现了节目的寓教于乐。节目组安排了五对明星父子(女),他们在社会中从事着各行各业的工作,担当着不同的角色且各有千秋,然而在节目中他们是共同的身份——爸爸。在这相处的72小时里,父性的阳刚、果断、理性等特性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孩子的一次次进步和改变也印证了父性教育的必要性。可以说,《爸爸,去哪儿》这种寓教于乐的特性也是其得到观众认可的原因。
  三、 完美的搭配——商业元素
  《爸爸,去哪儿》的成功不仅得益于能够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还在于其完美的商业性包装。首先,明星嘉宾是收视率的保证。“星二代”一直是大众关注的焦点,明星父子(女)的同台亮相正是迎合了大众的这一心理,另外大众在现实生活中的父子(女)关系的不如意在这一节目中得到了想象性的满足。再次,动画式处理是节目趣味性的保证。节目的真正主角是孩子们,节目后期处理时,在展现孩子内心世界时,多用的是趣味性的动画式的字幕,让观众啼笑皆非。节目中的一大亮点就是用与孩子平视的视角,挖掘孩子的内心世界,也满足了同龄观众们“小大人”的心理。另外,有节奏的配乐也是节目让人喜爱的重要元素。由爸爸和孩子的对话形式完成的同名主题曲成为各大网站推荐的歌曲,其背景音乐选择与父子(女)的节奏也是一致的,如《what is dancing》、《愉快的桥》等脍炙人口的儿童歌曲,增加了节目的趣味性,也不乏真情。总的来说,商业性包装是《爸爸,去哪儿》节目成功的重要砝码,也展现了湖南卫视制作栏目的深厚功底。
  四、 创新的视角——野外综艺
  “野外生存体验”是《爸爸,去哪儿》的创新之处。中国的电视栏目只要一种栏目走红,同类型的栏目就会一涌而上,直到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引自国外栏目版权的《爸爸,去哪儿》,没有“真人秀”中的表演成分,没有预定好的剧情。相较于20年前就已经兴起的《正大综艺》等户外拍摄,当下的户外栏目多的是大投入、大制作。野外拍摄团队和难度都要远远大于室内拍摄,不确定因素和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也较高,节目本身的“冒险探奇”特点也是吸引观众眼球的重要元素。
  五、 战略的眼光——营销策略
  《爸爸,去哪儿》颇具眼光的营销策略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湖南卫视成功的运作。首先,节目首映采用“四屏联动”模式:湖南卫视、湖南娱乐频道、万达院线同步上映,并通过“湖南卫视呼啦”,实现与线下观众的互动,然后邀请幸运观众在影院中观看。精密的移动端对接、明星与草根的亲密互动、以及完善的抢票操作,成功实现了线上线下的全方位宣传;再次,明星微博营销,栏目组官方微博发布的拍摄花絮,明星嘉宾的微博晒图和“正能量宣言”,以及明星好友的转发宣传,都扩大了节目的影响力;第三,受众群的全方位出击。湖南广电金鹰卡通卫视和湖南卫视实现“双星”播出,一方面占据了黄金档播出时间,另一方面锁定了湖南卫视的中青年受众群体和卡通频道的儿童受众,也就意味着这个节目开始面向各个年龄段的受众的指向。总体上来说,《爸爸,去哪儿》的营销是一次“天时地利人和”水到渠成的运作。
  综上所述,作为一档野外综艺亲子类节目,《爸爸,去哪儿》正是通过引发共鸣的亲情,“父子教育”这一共同话题,完美的视听元素的商业包装以及野外综艺这一独特创新视角和具有战略眼光的营销宣传,打造了具有开发潜力的亲子类节目,可以说,在湖南卫视的平台上,《爸爸,去哪儿》,无论去哪儿,都会走得更远。
其他文献
在中国传统出版界,无数的误解仍然在阻碍着他们的选择,结合传统与技术的数字出版“融合”性发展之路,仍显得迷雾重重。破解传统书商走向数字出版的,依然是观念问题,尤其是基于现实进取的观念问题。    数字出版就像梦魇,魇住了当代出版的心。一边是从政府到国企到传统出版人频发议论,规划不断,但整个传统出版业难有切实的动作;一边则是技术商、运营商闷声不响,冷不丁却获取了金钱和名声。究竟是数字出版在传统书商和技
台湾出版业的价值体现在哪里?主要体现在管理水平和创新意识。在完整的市场经济体系和激烈的同业竞争环境下产生的完整产业流程以及充满创意的精致性,造就了台湾出版业高品质图书。    台湾出版社曾经是大陆出版界走向世界,与世界出版接轨的桥梁。在十几年前,台湾出版的品质、管理以及与世界出版业的联系都为大陆出版所望尘莫及,台北书展的规模曾经远远超过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大陆所谓的输出版权实
【正】一般传统观念认为中国偶像剧制作落后,然而对中国电视剧不自信,大可不必。通过研究2013年7月至10月播出韩国新剧陶瓷女工传奇与中国电视剧剧情上的偶合,然后围绕这两剧
中国本土的作品有自己特殊的国情和土壤,以及有自己畅销与常销的内生能量——引入西方式“成长一本能”、“规则一觉醒”的框架谱系,有助于我们确定本土作品畅销的元素到底是什么。    畅销书还有“潜规则”?没错,尤其是职场图书!不过,我所说的“潜规则”,不是指买榜、打榜等这类外在营销的“业内潜规”,而是指图书产品内部所蕴藏着的“畅销密码”!分析这几年最为畅销的几本职场图书,都不约而同地存在着这样的“畅销潜
【作者简介】  惠普z820图形工作站 近年来,国内数字影像行业发展迅猛,这不仅仅表现为影视行业如火如荼、摄影摄像周边设备的性价比不断提升,同时也表现为大批高校(包括民办高校)开设了与影像艺术相关的专业或专业方向。与之相关的名称有很多,例如多媒体、新媒体、数字媒体艺术、视觉传达、数码影像、影视编导、传媒、广告、摄影摄像、影视后期制作等等。在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文件
网格技术是近年来诞生的一项新技术,是一个集成的计算与资源环境。图书馆正由电子图书馆到数字图书馆的过渡发展,带来新时代图书馆的时空观念上的重大改变。从先分析当前的网格
“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周易》里的这段话,常会使人产生美好的联想:蓝天在上,沃土在下,鸟儿在空中飞翔,群兽在地上奔跑,绿树丛中,鸟语花香,好一派田园风光。然而今天,由于技术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发展,人们能亲自观察大自然的机会越来越少了;反之,人们对大众传媒的依赖越来越严重。大众传媒已经深入到我们这个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而且大有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