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丰优3301高产栽培技术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sarur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介绍闽丰优3301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包括种子处理、育秧、插植、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为该品种的种植提供指导。
  关键词 闽丰优3301;品种特性;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2-0033-01
  闽丰优3301是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选育的杂交水稻品种。品种审定的编号为国审稻2011011。品种来源为闽丰1A×闽恢3301。闽丰优3301适应性广、分蘖力强、优质、高产、抗性好,通过延平区近年的试验、示范得出闽丰优3301是适宜延平区中稻种植的最佳品种之一。
  1 特征特性
  闽丰优3301属中籼三系杂交稻新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47.2 d左右,比对照Ⅱ优明86迟熟3.7 d;群体整齐,株型适中,穗大粒多,后期转色好,有效穗数229.5万穗/hm2,株高118.5 cm,穗长25.0 cm,每穗总粒数179.4粒,结实率82.56%,千粒重30.2 g。2年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感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80.39%,精米率71.7%,整精米率54.7%,粒长7 mm,长宽比2.8,垩白粒率42.0%,垩白度6.2%,透明度1级,碱消值5.1级,胶稠度80.0 mm,直链淀粉含量23.8%,蛋白质的含量为7.4%。
  2 产量表现
  2010年延平区农业局在峡阳镇示范种植闽丰优3301,经市、区专家的实测验收,示范平均单产干谷10 047 kg/hm2,最高单产11 974.5 kg/hm2,比预先设定的9 000 kg/hm2的产量目标增加了1 047 kg/hm2。2011年8月20日市、区高级农艺师对峡阳镇3个村9个点随机调查测产,闽丰优3301最高单产10 843.5 kg/hm2,最低9 436.5 kg/hm2,加权平均9 889.5 kg/hm2。比对照(II优明86)增产1 885.5 kg/hm2,经济效益显著。
  3 高产栽培技术
  3.1 播前种子处理
  播种前翻晒种子1~2 d,以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清水精选种子,用强氯精500倍液浸种消毒12 h,然后用清水浸种[1]。强氯精对种子上的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恶苗病、稻瘟病的病菌有极强的杀灭作用,对提高种子发芽率、预防烂种有一定的效果。浸种最好采用日浸夜露的方法,浸种期间每天最少要清洗种子1~2次。种子催芽的温度控制在30~35 ℃,全部破胸后即可播种。
  3.2 稀播培育壮秧
  播种量225 kg/hm2,大田用种量12~15 kg/hm2。选择灌排方便、田面平坦、背风向阳、靠近大田、运秧方便、土壤肥沃且无残茬砾石的田块作秧床,一般秧田施腐熟有机肥15 t/hm2、碳酸氢铵225 kg/hm2,结合耕耙施下;配施过磷酸钙约300 kg/hm2、氯化钾约112.5 kg/hm2,做毛秧板时施下,肥力较高的田块可适当减少用肥量。在播种前3~5 d将水灌到秧田里,1叶1心时,均匀喷施200 mg/kg多效唑,放干厢面水,均匀喷施。2叶1心时施用断奶肥,一般浇施复合肥75~150 kg/hm2,床土肥沃、秧苗青绿的可不施。插前4~5 d再看苗施1次送嫁肥,用量、施肥方法和断奶肥相同[2-3]。插秧前进行1次病虫害防治,做到带药下田,主要防治稻蓟马、苗瘟、叶蝉等病虫害,以减少大田病虫害发生,降低农药成本。秧龄控制在30 d左右。
  3.3 插植规格
  根据延平区的种植习惯和气候、土壤状况,一般插秧规格为20 cm×20 cm,丛插1~2粒谷,插基本苗24万丛/hm2。闽丰优3301分蘖能力强,为确保足穗,应根据不同质地田采用大畦和小畦栽培。烂泥田采用畦宽180 cm,沟宽25~30 cm,沟深20 cm左右,每畦种稻9~10株。浅底砂质田、山排田畦宽540 cm、沟宽30 cm、沟深15~20 cm,每畦种稻27~28株。确保基本苗90万丛/hm2以上。
  3.4 肥水管理
  基肥、分蘖肥、穗肥比例以5∶4∶1为宜。根据延平区土壤现状,强调施足基肥,穗肥多施钾肥。施肥量建议为纯N 225 kg/hm2,N∶P∶K=1∶0.7∶1[4]。强调示范厢畦式栽培,在整个水稻生长期间,除水分敏感期和用药施肥时采用间歇浅水灌溉外,一般以无水层或湿润灌溉为主,使土壤处于富氧状态,促进根系生长,增强根系活力。要坚持浅水插秧活棵,薄露发根促蘖,到施分蘖肥时要求田面无水,结合施肥灌浅水,达到以水带肥目的。当茎蘖数达到240万个/hm2时(每丛约12个茎蘖)开始多次轻搁田,最高苗控制在375万株/hm2左右,营养生长过旺的适当重搁田。主要是增加土壤含氧量,提高土温,改善水稻生长的土壤环境,促进根系生长和深扎,提高根系活力,通过根系生长调节,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倒2叶龄期采用干湿交替灌溉,以协调根系对水、气的需求,直到成熟,以提高结实率和充实度。即水管上采取“深水返青、浅水促蘖、适时烤田、后期干湿交替”的原则,抑制无效分蘖,抽穗扬花期保持水层,防止缺水,灌浆乳熟期干湿交替,收获前不能过早断水,以防早衰,促进籽粒饱满,提高粒重。
  3.5 及时防治病虫害
  在病虫防治上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搞好种子消毒,秧田除虫灭病,防止病虫带入本田,加强病情监测,掌握发生动态,密切注意天情和苗情,突出重大病虫灾害田间监测。大田在做好健身栽培的基础上,抓住病虫防治适期,对症下药,确保防治效果。重点是做好“三虫”(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三病”(稻瘟病、纹枯病、细条病)的防治,根据病虫发生适期、虫口密度、发生量,及时选用高效低毒的农药防治。一般二化螟枯鞘掌握在3%、稻纵卷叶螟一般掌握在5%、飞虱5头/丛便要开始防治,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可用锐劲特、乐斯本、扑虱灵等防治;稻瘟病始发期用三环唑、异稻瘟净防治,纹枯病丛发病率10%时用井冈霉素防治,细条病用叶青双防治。
  4 参考文献
  [1] 徐秀梅.德惠市水稻高产栽培技术[J].吉林农业,2010(10):88.
  [2] 綦玉红,鞠红霞,武仲科,等.浅谈大石桥市水稻高产栽培技术[J].垦殖与稻作,2006(S1):32-33.
  [3] 屈发科,王宏锦,葛红心,等.汉中市水稻优质高产集成配套栽培技术[J].农产品加工:创新版,2009(1):81-84.
  [4] 闫长俊.水稻精确定量栽培集成技术研究与示范[J].北方水稻,2010(2):77-80.
其他文献
网络时代的到来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塑造形成重大的影响,共青团作为党的后备军与助手,在青少年网络生活当中应当积极发挥引导作用。本研究以当前基层共青团在青少年网络舆情引导
煤制烯烃项中,使用黄河水作为工业原料水制取脱盐水,由于黄河水水质季节性变化较为明显,针对使用黄河水来制取脱盐水过程中,发现水质特点并制定、采取合理的措施和方法,最终
分析连续性护理干预对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的康复效果。选择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2019年2月—2020年3月收治的52例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对民办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资助体系构建进行研究。民办高校贫困大学生普遍存在自卑心理、嫉妒心理、迷茫心理和虚弱心理。民办高校在构建心理资助体系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是提供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定量指标,包括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目的(用途),使用范围(对象食品)以及最大使用量(或残留量),有的还注明使用方法。最大使用
摘要 介绍日本樱花大苗快速培育技术,包括砧木培育、嫁接、移栽、后期管理等方面内容,以供园林绿化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 日本樱花;大苗;快速培育  中图分类号 S685.9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0-0213-01  日本樱花属于蔷薇科李属,落叶乔木,源自于喜马拉雅山区,后传入日本并得以发展,故名日本樱花。
针对异步电机效率优化问题,提出混合在线式直流最小功率模糊搜索效率优化控制算法(FLSC)。算法利用损耗模型控制(LMC)的研究成果,设计新型比例因子提取策略,可以实时在线获得电机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