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天,木娘仍像往日一样,闷着头心不在焉地闲走,在风雨桥上,差点与人撞了个满怀。
抬头一看,是老校长——当初教过她的语文老师。这么多年了,她没想过要联系老师,有什么可联系的呢?自己混成了这个样子。现在意外地碰了面,让她有些尴尬。校长虽然不再年轻,可依然那样和蔼,依然认得眼前这个已经长大了的学生。那时,是老师教她热爱上写作的。她对文字天生敏感,身边的一草一木,旁人的一言一行都会触动她那颗幼小的心灵,于是她的文字有如她透亮的眼睛一样,灵动如水。作为班上的范文,他经常叫她起来念。她开始还照着本子读,读了两行,她的眼睛就有些漂移了,一会儿看看窗外,一会儿看看老师。三百字的作文早已装在了她心里,从那张可爱的小嘴欢快地蹦出来,歌声一般在教室里流动。老师背着手从讲台上走下来,脸上全是满足,在两组课桌之间昂首踱步,从这边走到那边,从前面走到后面,好像没走几个来回,她就长大了。她像只羽翼丰满的小鸟从窗户飞走了,那以后就很少飞回来。不过,老校长还是多多少少从她母亲那里知道了一些她的景况。
老校长问到她,母亲没怎么往深里说,总是长长地叹气——这闺女命苦啊!于是老校长就知趣地岔开了话题。那天,本来老校长想让母亲转告她,村小正缺一名美术老师。如果她愿意,他去争取,作为特岗教师报上去,应该没有问题。可最终还是没说。
可巧了,现在碰上了,他们在风雨桥上坐下来,老师就郑重其事地把这个事告诉她,说虽然工资不高,基本的生活是没有问题的。
临走,老师轻轻拍了下她的肩,她看到的还是老师原来那种鼓励和信任的眼神。
有了这份工作,她就不用看别人的脸色活着了,也少了每天的胡思乱想。她感觉一下子轻松了。
星期六,她不想呆在家里。她那个家在镇上,死气沉沉的。吃了早餐,牵着女儿豆豆逃也似的出了门,坐上班车来到老木寨。老木寨是她娘屋。女儿见到外婆十分高兴,缠在身边问长问短,两老少有说不完的话,逗不完的乐。
木娘好久没到河边了,想去看看,顺手抓了画夹,跟豆豆说听外婆的话,她去一会儿就回来。
初秋的老木寨到处还郁郁葱葱,田坝的稻子正在灌浆,土坎上的南瓜一天比一天胖起来。向晚,下过一阵零星小雨,湿润的空气里飘逸着泥土和庄稼的味道。那些褐色的蜻蜓组成阵势在头顶上盘旋。脚下走过的田埂,时不时有青蛙慌不择路随便一跃,很快就消失在稻丛中。
转过几弯田埂,木娘来到了银杏树下。银杏叶已经黄了,金灿灿如巨伞一般撑在桥头。她面对着硕大的树干,静静地站了一会儿,眼前浮现出小时候的情景——她幼时身体不好,吃了好多草药也不见效。有人给母亲出主意,说拜个“保爷”试试。母亲找到算命先生,算命先生一边翻书,一边掐指,说她命中缺“木”。母亲明白,就选了银杏王作为她的树父母,假托树王的名义,取名木娘。你还别说,自此之后,木娘这棵小树就郁郁葱葱地长开了。逢年过节,母亲会拉着木娘到树下给树王磕头拜祭。
木娘走过去,一边轻抚着粗糙的树皮,一边看向索桥,桥侧青石墩一直铺到水边。她模糊的记起,还没有架通索桥那些年,两岸全靠渡船相通。码头上,一只船刚刚靠岸,有人从船上走下来,岸边蹲着的人立即起身,准备跨上船头,一上一下的人群,肩上、手里有鸡、鸭子、猪崽的叫唤声,在这些杂乱的声音中,他们相互间打开笑容,招呼着问候着,生活的场面甚是热闹。现在,却是如此寂静。
紧挨着码頭的河堤是一溜杨柳,它们垂到水面上,几只木船拴在树下,随着微波轻轻摇摆。
木娘把画板支在地上,选好角度。河面干净明亮,清晰地倒映着索桥、山色、寨景。
她观察了一小会儿,先是草草几笔勾勒出景物的轮廓——以码头小船为前景,银杏王和索桥居中,背景是远处的寨子。再由近及远描出细节。她不时抬头看看,又低头涂抹几下。水面,索桥,还有银杏树,她好像看到了童年的自己,看到了玩伴,看到了村子里熟悉的那些人,甚至一条狗,一头牛,一群鸡鸭……一会儿清晰,一会儿模糊,像流水一样在眼前奔跑。时间就在她横着的画笔下无声无息地流淌。有时会起几丝风,吹动耳畔的秀发,吹迷了眼睛。一切是那么安静、悠远。
她完全不知道,有人在她身后站了许久。这个人最近几天经常往老木寨跑。他一来就走进巷子,走近那些老人,摘下草帽一边问老人,一边在本子上记着什么。
画得可真好,比实景还好看。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他发出了赞美的声音。
这一声,惊动了木娘手中的笔,回头间,笔在纸上重重地戳了一下。
木娘嗔怪他要吓死人了。
那人赶紧赔笑,说自己情不自禁,脱口而出。
木娘不再理会他,迅速收起画板,起身径直走了。
女儿正跟隔壁的小男孩玩得入迷。木娘问豆豆想没想妈妈?豆豆埋着头说不想。
母亲则和小男孩的奶奶王三娘闲聊。木娘跟王三娘打了声招呼,进屋放了画板。转到厨房喝了口水,这会儿,电话响了。是杏子打来的,让木娘去陪她吃晚饭,说好几天没见了,今天她的农家乐客人少,忙一下就OK了。
挂了电话,木娘对母亲说,她不陪母亲吃饭了,要去陪杏子。
母亲扬起微笑,她知道杏子是女儿的闺蜜,两人亲如姐妹。自从女儿在村小当了老师,难得见她这么轻松,当母亲的心头也跟着宽泛一些了。
时间还早,木娘并没有急着去找杏子,加入到豆豆和小男孩之间玩了一会儿。等太阳下山,照不到木屋的时候,她才出门。
杏子正站在农家乐二楼的回廊上,老远看到木娘,扯着嗓子喊,说木娘像个小脚老太太,半天出不了门。木娘不答,向她挥了挥手。
回廊上一张小饭桌已经摆好。桌上的火锅漫不经心地开着,里面煮的是血浆鸭,旁边还有一碗丝瓜汤。
还没坐稳,木娘迫不急待地操起筷子夹了一块鸭肉说,就爱吃咱们杏子做的血浆鸭。让我替你尝尝够盐了没?哇,好烫!杏子呵呵地笑道,烫死你个吃货。 更让杏子可气的是,劝去劝来,木娘的思维逻辑就有些变态起来。起初木娘觉得自己的委屈不幸,全是小树这个无情男人造成的,他们之间苦大仇深,势不两立,到最后她又同情起小树来。她说,要是她离开了,他以后很难找到像她这么好性子的女人,孤苦伶仃一个人多可怜啊,她不忍心……杏子真拿她没办法,急了就塞她一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木娘怎么能够甘心呢?她是个心性很重的人,不愿意承认自己失败。
渐渐地,杏子也懒得劝她了。
她们正闲扯着,昏暗的视线里有个人影正朝农家乐走来。
那人对这里好像很熟悉,很快就到了回廊上。他摘下草帽,说杏子老板,今天有客人呀。
杏子示意他快坐下来一起吃。他也不客氣,说着从边上拖了只凳子坐下。
天已经擦黑,杏子拉亮电灯,回到座位上。
我来介绍下……
怎么是你啊?不等杏子介绍,借着灯光,木娘和那人几乎同时看清了对方,不约而同地问了这么一声。
原来你们认识啊?
不认识!又是同时出声。
呵呵,呵呵,你们太好玩了,是紧张还是怎么的?
俩人避开目光。过了一会儿,杏子说,放松放松。还是介绍下吧。
这位是镇上文化站高穗之站长。这位是我闺蜜,胡木娘老师。
那人说,叫我穗子好了,别人都这么叫。跟杏子老板老熟人了。他端起杯子又说,胡老师这名字好特别,容易让人记住。来碰下杯。
三人将杯子碰在一起,木娘说,你也别叫我胡老师,叫木娘吧。既然是杏子的朋友,有幸认识,干!
他们一边吃喝,一边闲聊,不知不觉,夜色更深了些。
木娘起身说,她得先走了,豆豆一会儿要睡觉,找不到她会闹外婆的。
穗子跟着站起来说,一起走,我也有事,白天约了你们胡家老鸭客,要去听他讲讲鸭文化。
杏子说,木娘,你不陪我睡了?
木娘说,我先去看看小家伙,如果她不啰嗦,我再来。
杏子说,把小家伙带来,我好久没见她了。
木娘说,看情况。
木娘和穗子一同下楼。穗子用电筒给木娘照路。
他们默默地走着,黑暗处的稻田里虫鸣此起彼落。走了一会儿,穗子无话找话说,老木寨真是个好地方,我来到这儿就不想走了。
何以见得?
我说的是真的,这里的民居、环境都保护得很好,人心善良。是个适合呆下去的地方。对了,你今天还没画完,明天还要继续不?
应该还要去吧。
挺羡慕你们会画画的。天底下的景色,在你们的笔端生出来,好奇特的感觉。
有什么可羡慕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你会的我也不会。
我啊,也没有什么特长。
别谦虚了,没点特长能当文化站长么?你刚才说要去听听鸭文化,鸭有什么文化?
有啊,传统放鸭背后也有它的故事和文化……
你们这些文化人就会神秘兮兮的。
不是我神秘,是你们老鸭客的故事神秘,我老早就听说了,你们胡家的那位老人,放了一辈子的鸭,他身上有许多关于鸭客这种古老职业的故事,挺吸引我的。
你们城里人,看到什么都新鲜……好了,我到了,太晚了也不邀请你去家坐了,再见。
好的,再见,明天见。
穗子站在岔路口,电筒照着木娘,一直等她走到家门口才继续朝另一个方向走去。
木娘才到门口,杏子电话就来了。木娘说才到家,正准备给你打你就打来了。
那头说,鬼才信你,几分钟的路走成了马拉松,蚂蚁都被你们踩死了吧。跟帅哥都说了些什么,快招来。
什么都没说,路黑, 走得慢。哪有你想的那么诡。还要不要我来陪你了?
不要了,才陪帅哥,又来陪我,不诚心,不要了。我明天要早起去镇上买东西,今晚就饶你了。
电话挂了。木娘眉宇间还残留着会心的笑。
第二天,木娘又去画索桥和银杏王了。眼前的景物与头天别无二致。画架已经支好,碳精笔在手里握了半天,手心都生出汗来了,却怎么也落不下去。她心里无端不踏实起来,漫无目的打量着四周,身后的空地里除了一只公鸡带着几只母鸡啄食,什么也没有。她又往索桥上望,空无一人。她扔下画笔,站起来朝索桥上走去。索桥两边用粗实的钢丝拉着,桥面由一块一块的松木板拼接铺在一起,踏上去,脚下就有了轻微的晃动。木娘不自觉地展开两臂保持平衡,慢慢往中间走。走了几步,明显地感觉河面的风吹拂着脸颊,吹动着头发,衬衫和裙子一下子也灌满了风,索桥晃动幅度更大了一些。她只好横着往边上挪了两步,抓住钢丝绳。就在不经意的回头间,她看到有个男人正蹲在画板前。这时,那人站起来,正好看着她。
喂,木娘,我来看你画画呢,你怎么到桥上去了,快下来呀。
穗子首先打招呼,不等木娘吱声,他又说,桥上是不是风太大了站不稳,别急,我来扶你。
别来别来,我马上下来……木娘转身的时候险些摔倒。
站着别动。这时穗子已经到了桥头。
他加紧几步,桥更加晃动起来,木娘啊的一声坐在桥面上。
穗子到了面前,伸出手说,叫你别动,摔倒了吧。
我哪里动,是你动好不。
他们下得桥来,到了画板前,正好水面上游来了一群鸭子。穗子说,你看鸭子来当你模特了。你看这儿,他指着木娘的画说,桥的下方这一块水面有些空,不正好画上几只鸭子吗?
看不出,你也懂构图啊?
嘿嘿,不懂,乱说的。穗子搔了下后脑勺。
木娘画了几只鸭上去,但仍觉得少点什么。
这时,听见有人唤:咿呀——来呀——。鸭群应声嘎嘎地吵闹起来,并向着岸边回游。快到跟前,它们却在那儿徘徊起来。
抬头一看,是老校长——当初教过她的语文老师。这么多年了,她没想过要联系老师,有什么可联系的呢?自己混成了这个样子。现在意外地碰了面,让她有些尴尬。校长虽然不再年轻,可依然那样和蔼,依然认得眼前这个已经长大了的学生。那时,是老师教她热爱上写作的。她对文字天生敏感,身边的一草一木,旁人的一言一行都会触动她那颗幼小的心灵,于是她的文字有如她透亮的眼睛一样,灵动如水。作为班上的范文,他经常叫她起来念。她开始还照着本子读,读了两行,她的眼睛就有些漂移了,一会儿看看窗外,一会儿看看老师。三百字的作文早已装在了她心里,从那张可爱的小嘴欢快地蹦出来,歌声一般在教室里流动。老师背着手从讲台上走下来,脸上全是满足,在两组课桌之间昂首踱步,从这边走到那边,从前面走到后面,好像没走几个来回,她就长大了。她像只羽翼丰满的小鸟从窗户飞走了,那以后就很少飞回来。不过,老校长还是多多少少从她母亲那里知道了一些她的景况。
老校长问到她,母亲没怎么往深里说,总是长长地叹气——这闺女命苦啊!于是老校长就知趣地岔开了话题。那天,本来老校长想让母亲转告她,村小正缺一名美术老师。如果她愿意,他去争取,作为特岗教师报上去,应该没有问题。可最终还是没说。
可巧了,现在碰上了,他们在风雨桥上坐下来,老师就郑重其事地把这个事告诉她,说虽然工资不高,基本的生活是没有问题的。
临走,老师轻轻拍了下她的肩,她看到的还是老师原来那种鼓励和信任的眼神。
有了这份工作,她就不用看别人的脸色活着了,也少了每天的胡思乱想。她感觉一下子轻松了。
星期六,她不想呆在家里。她那个家在镇上,死气沉沉的。吃了早餐,牵着女儿豆豆逃也似的出了门,坐上班车来到老木寨。老木寨是她娘屋。女儿见到外婆十分高兴,缠在身边问长问短,两老少有说不完的话,逗不完的乐。
木娘好久没到河边了,想去看看,顺手抓了画夹,跟豆豆说听外婆的话,她去一会儿就回来。
初秋的老木寨到处还郁郁葱葱,田坝的稻子正在灌浆,土坎上的南瓜一天比一天胖起来。向晚,下过一阵零星小雨,湿润的空气里飘逸着泥土和庄稼的味道。那些褐色的蜻蜓组成阵势在头顶上盘旋。脚下走过的田埂,时不时有青蛙慌不择路随便一跃,很快就消失在稻丛中。
转过几弯田埂,木娘来到了银杏树下。银杏叶已经黄了,金灿灿如巨伞一般撑在桥头。她面对着硕大的树干,静静地站了一会儿,眼前浮现出小时候的情景——她幼时身体不好,吃了好多草药也不见效。有人给母亲出主意,说拜个“保爷”试试。母亲找到算命先生,算命先生一边翻书,一边掐指,说她命中缺“木”。母亲明白,就选了银杏王作为她的树父母,假托树王的名义,取名木娘。你还别说,自此之后,木娘这棵小树就郁郁葱葱地长开了。逢年过节,母亲会拉着木娘到树下给树王磕头拜祭。
木娘走过去,一边轻抚着粗糙的树皮,一边看向索桥,桥侧青石墩一直铺到水边。她模糊的记起,还没有架通索桥那些年,两岸全靠渡船相通。码头上,一只船刚刚靠岸,有人从船上走下来,岸边蹲着的人立即起身,准备跨上船头,一上一下的人群,肩上、手里有鸡、鸭子、猪崽的叫唤声,在这些杂乱的声音中,他们相互间打开笑容,招呼着问候着,生活的场面甚是热闹。现在,却是如此寂静。
紧挨着码頭的河堤是一溜杨柳,它们垂到水面上,几只木船拴在树下,随着微波轻轻摇摆。
木娘把画板支在地上,选好角度。河面干净明亮,清晰地倒映着索桥、山色、寨景。
她观察了一小会儿,先是草草几笔勾勒出景物的轮廓——以码头小船为前景,银杏王和索桥居中,背景是远处的寨子。再由近及远描出细节。她不时抬头看看,又低头涂抹几下。水面,索桥,还有银杏树,她好像看到了童年的自己,看到了玩伴,看到了村子里熟悉的那些人,甚至一条狗,一头牛,一群鸡鸭……一会儿清晰,一会儿模糊,像流水一样在眼前奔跑。时间就在她横着的画笔下无声无息地流淌。有时会起几丝风,吹动耳畔的秀发,吹迷了眼睛。一切是那么安静、悠远。
她完全不知道,有人在她身后站了许久。这个人最近几天经常往老木寨跑。他一来就走进巷子,走近那些老人,摘下草帽一边问老人,一边在本子上记着什么。
画得可真好,比实景还好看。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他发出了赞美的声音。
这一声,惊动了木娘手中的笔,回头间,笔在纸上重重地戳了一下。
木娘嗔怪他要吓死人了。
那人赶紧赔笑,说自己情不自禁,脱口而出。
木娘不再理会他,迅速收起画板,起身径直走了。
女儿正跟隔壁的小男孩玩得入迷。木娘问豆豆想没想妈妈?豆豆埋着头说不想。
母亲则和小男孩的奶奶王三娘闲聊。木娘跟王三娘打了声招呼,进屋放了画板。转到厨房喝了口水,这会儿,电话响了。是杏子打来的,让木娘去陪她吃晚饭,说好几天没见了,今天她的农家乐客人少,忙一下就OK了。
挂了电话,木娘对母亲说,她不陪母亲吃饭了,要去陪杏子。
母亲扬起微笑,她知道杏子是女儿的闺蜜,两人亲如姐妹。自从女儿在村小当了老师,难得见她这么轻松,当母亲的心头也跟着宽泛一些了。
时间还早,木娘并没有急着去找杏子,加入到豆豆和小男孩之间玩了一会儿。等太阳下山,照不到木屋的时候,她才出门。
杏子正站在农家乐二楼的回廊上,老远看到木娘,扯着嗓子喊,说木娘像个小脚老太太,半天出不了门。木娘不答,向她挥了挥手。
回廊上一张小饭桌已经摆好。桌上的火锅漫不经心地开着,里面煮的是血浆鸭,旁边还有一碗丝瓜汤。
还没坐稳,木娘迫不急待地操起筷子夹了一块鸭肉说,就爱吃咱们杏子做的血浆鸭。让我替你尝尝够盐了没?哇,好烫!杏子呵呵地笑道,烫死你个吃货。 更让杏子可气的是,劝去劝来,木娘的思维逻辑就有些变态起来。起初木娘觉得自己的委屈不幸,全是小树这个无情男人造成的,他们之间苦大仇深,势不两立,到最后她又同情起小树来。她说,要是她离开了,他以后很难找到像她这么好性子的女人,孤苦伶仃一个人多可怜啊,她不忍心……杏子真拿她没办法,急了就塞她一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木娘怎么能够甘心呢?她是个心性很重的人,不愿意承认自己失败。
渐渐地,杏子也懒得劝她了。
她们正闲扯着,昏暗的视线里有个人影正朝农家乐走来。
那人对这里好像很熟悉,很快就到了回廊上。他摘下草帽,说杏子老板,今天有客人呀。
杏子示意他快坐下来一起吃。他也不客氣,说着从边上拖了只凳子坐下。
天已经擦黑,杏子拉亮电灯,回到座位上。
我来介绍下……
怎么是你啊?不等杏子介绍,借着灯光,木娘和那人几乎同时看清了对方,不约而同地问了这么一声。
原来你们认识啊?
不认识!又是同时出声。
呵呵,呵呵,你们太好玩了,是紧张还是怎么的?
俩人避开目光。过了一会儿,杏子说,放松放松。还是介绍下吧。
这位是镇上文化站高穗之站长。这位是我闺蜜,胡木娘老师。
那人说,叫我穗子好了,别人都这么叫。跟杏子老板老熟人了。他端起杯子又说,胡老师这名字好特别,容易让人记住。来碰下杯。
三人将杯子碰在一起,木娘说,你也别叫我胡老师,叫木娘吧。既然是杏子的朋友,有幸认识,干!
他们一边吃喝,一边闲聊,不知不觉,夜色更深了些。
木娘起身说,她得先走了,豆豆一会儿要睡觉,找不到她会闹外婆的。
穗子跟着站起来说,一起走,我也有事,白天约了你们胡家老鸭客,要去听他讲讲鸭文化。
杏子说,木娘,你不陪我睡了?
木娘说,我先去看看小家伙,如果她不啰嗦,我再来。
杏子说,把小家伙带来,我好久没见她了。
木娘说,看情况。
木娘和穗子一同下楼。穗子用电筒给木娘照路。
他们默默地走着,黑暗处的稻田里虫鸣此起彼落。走了一会儿,穗子无话找话说,老木寨真是个好地方,我来到这儿就不想走了。
何以见得?
我说的是真的,这里的民居、环境都保护得很好,人心善良。是个适合呆下去的地方。对了,你今天还没画完,明天还要继续不?
应该还要去吧。
挺羡慕你们会画画的。天底下的景色,在你们的笔端生出来,好奇特的感觉。
有什么可羡慕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你会的我也不会。
我啊,也没有什么特长。
别谦虚了,没点特长能当文化站长么?你刚才说要去听听鸭文化,鸭有什么文化?
有啊,传统放鸭背后也有它的故事和文化……
你们这些文化人就会神秘兮兮的。
不是我神秘,是你们老鸭客的故事神秘,我老早就听说了,你们胡家的那位老人,放了一辈子的鸭,他身上有许多关于鸭客这种古老职业的故事,挺吸引我的。
你们城里人,看到什么都新鲜……好了,我到了,太晚了也不邀请你去家坐了,再见。
好的,再见,明天见。
穗子站在岔路口,电筒照着木娘,一直等她走到家门口才继续朝另一个方向走去。
木娘才到门口,杏子电话就来了。木娘说才到家,正准备给你打你就打来了。
那头说,鬼才信你,几分钟的路走成了马拉松,蚂蚁都被你们踩死了吧。跟帅哥都说了些什么,快招来。
什么都没说,路黑, 走得慢。哪有你想的那么诡。还要不要我来陪你了?
不要了,才陪帅哥,又来陪我,不诚心,不要了。我明天要早起去镇上买东西,今晚就饶你了。
电话挂了。木娘眉宇间还残留着会心的笑。
第二天,木娘又去画索桥和银杏王了。眼前的景物与头天别无二致。画架已经支好,碳精笔在手里握了半天,手心都生出汗来了,却怎么也落不下去。她心里无端不踏实起来,漫无目的打量着四周,身后的空地里除了一只公鸡带着几只母鸡啄食,什么也没有。她又往索桥上望,空无一人。她扔下画笔,站起来朝索桥上走去。索桥两边用粗实的钢丝拉着,桥面由一块一块的松木板拼接铺在一起,踏上去,脚下就有了轻微的晃动。木娘不自觉地展开两臂保持平衡,慢慢往中间走。走了几步,明显地感觉河面的风吹拂着脸颊,吹动着头发,衬衫和裙子一下子也灌满了风,索桥晃动幅度更大了一些。她只好横着往边上挪了两步,抓住钢丝绳。就在不经意的回头间,她看到有个男人正蹲在画板前。这时,那人站起来,正好看着她。
喂,木娘,我来看你画画呢,你怎么到桥上去了,快下来呀。
穗子首先打招呼,不等木娘吱声,他又说,桥上是不是风太大了站不稳,别急,我来扶你。
别来别来,我马上下来……木娘转身的时候险些摔倒。
站着别动。这时穗子已经到了桥头。
他加紧几步,桥更加晃动起来,木娘啊的一声坐在桥面上。
穗子到了面前,伸出手说,叫你别动,摔倒了吧。
我哪里动,是你动好不。
他们下得桥来,到了画板前,正好水面上游来了一群鸭子。穗子说,你看鸭子来当你模特了。你看这儿,他指着木娘的画说,桥的下方这一块水面有些空,不正好画上几只鸭子吗?
看不出,你也懂构图啊?
嘿嘿,不懂,乱说的。穗子搔了下后脑勺。
木娘画了几只鸭上去,但仍觉得少点什么。
这时,听见有人唤:咿呀——来呀——。鸭群应声嘎嘎地吵闹起来,并向着岸边回游。快到跟前,它们却在那儿徘徊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