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用药未必安全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aiqi_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给孩子用内服药时,家长一般都比较谨慎,因为一旦吃错后果可能很严重;但如果是外用药,就比较随意了,认为用在体外相对安全。事实上,孩子表皮角质层发育差,且血管丰富,皮肤的自我保护能力远不如成人,使用外用药时也不能疏忽大意。外用药和内服药一样,有严格的使用方法,若使用不当,不仅疗效不佳,还可能出现不良反应。
  不同部位,吸收性不同
  人体的不同部位,其皮肤的通透性也不同,皮肤通透性越高,同等分量的药物吸收的就越多。
  身体各部位皮肤通透性高低依次为:耳后 > 外阴 > 头皮 > 趾间 > 前臂 > 足底。宝宝年纪小,皮肤通透性比成人更高,在用药时更须注意分量。此外,抓划伤、晒伤、皮炎、湿疹等病变均可破坏角质层,使药物吸收率大大提高,如湿疹皮肤的透入性比正常皮肤大8~10倍,一般性溃疡透入性比正常皮肤大3~5倍。所以在这些部位使用外用药要尤其注意。
  提示:西药类外伤用药应避免接触眼睛或是其他粘膜。
  温湿度也会影响吸收
  温度升高、湿度增加时,皮肤对药物的吸收率也有所增加,当用药部位被纱布、衣服等覆盖,可增加吸收率;反之,如果在太阳底下暴晒或是环境干燥,药物的吸收率会降低。保持适宜的环境,有助于降低不良反应的风险。在使用外用药时,要注意创面的清洁,减少摩擦。
  剂型不同,也需注意
  外用药有膏、霜、水等不同剂型,剂型不同,皮肤吸收率程度各异,按吸收率高低顺序依次为:硬膏 > 软膏 > 乳剂 > 霜膏 > 水剂。药物浓度越高,被皮肤吸收的越多,所以在使用时也需特别注意。
  提示:中药的外用和内服也有严格区分,切勿认为疗效差不多,把内服药用于外敷或是外敷药用于内服。
  选择合适的外用药
  宝宝容易患湿疹或是抓伤自己,有的家长喜欢自行购买药膏涂抹,但现在很多治疗皮肤病的药物都含有激素,因激素有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使用时看似有效,但一停药,病情又很快加重,甚至形成“越坏越抹、越抹越坏”的恶性循环,形成“激素皮炎”。所以按照医生的指导,尽量使用弱激素类药。
  此外,孩子不宜大面积使用硼酸洗液,婴幼儿更要禁用;2%的碘酒用于刚起的疖子、皮肤擦伤、毒虫咬伤、无名肿毒、癣症等,已破损的皮肤、伤口或黏膜不宜擦用;紫药水不宜涂在皮肤破损黏膜等处。
  创可贴不是万金油
  很多家庭都备有创可贴,认为它既可消毒杀菌又能帮助伤口愈合,孩子一旦磕到碰到,就给贴上一块,把创可贴当成“万金油”。其实创可贴只适用于创伤表浅,伤口整齐干净,出血不多而又不需要缝合的小伤口。如果创面较大或较深,使用创可贴反而会耽误病情。
  使用创可贴前,应将伤口清理干净,贴上后伤口周围要保持干燥清洁,不能沾水和污染,浸湿后应立即更换。另外,使用时不要缠得太紧,以免不透气使受伤部位的血液循环受阻。使用时间也不要过长,48小时后应取下来再换新的。
其他文献
切勿自行给孩子挖耳,自己也不要在孩子面前挖耳,以免好奇的孩子们模仿!  近期有一则让人惊呆的新闻:竟然有人花了5000元给娃挖耳屎,还做了全麻。怎么回事?  原来,5岁小男孩赵赵(化名),几周前因感冒诱发了中耳炎,一直喊耳朵疼。拍CT后发现,孩子耳朵里堵着一块巨大的耵聍(耳屎的医学名)——0.79×1.39厘米,相当于一个成年人大拇指的大小。孩子的耳道口只有0.52厘米的直径,想要直接拽出来是不可
爸爸们应该都有这样的困扰:由于事业的繁忙奔波,陪伴孩子的时间越来越少。为此,鑫益嘉公司出品了专门针对儿童教育和陪伴的机器人,称为“巴巴腾”,其含义是“爸爸疼爱孩子”。    这款机器人有着呆萌可爱的外观设计,惹人喜爱。它结合手机APP可以实现双向留言,孩子在机器上留言,手机端能收到信息;机器人开机后,自动接收手机端发送的留言,通过APP还可实现和机器人实时对讲;儿童可和机器人对话,聊天,学习讲故事
根据新闻报导,台北有一家人到马来西亚度假,回来后女儿抱怨眼睛和耳朵发痒,并且渐渐疼痛加剧,最后还从耳道流出血来。  家长仔细一瞧,好像看到昆虫的脚!赶紧找医师帮忙,结果医师竟然从女儿的耳朵里面,夹出三只蜱虫!蜱虫与恙虫就像蚊子一样,是真正的吸血鬼  身为“城市俗”,想到身上被虫虫寄生吸血,立刻浑身起鸡皮疙瘩。但其实被蜱虫叮咬这件事,在世界上任何地方,只要有野外丛林,基本上天天都在发生,只是我们城市
案例1  我家小米现在2岁2个月,最近带她出去公园玩,发现了一个现象:别人拿了她的玩具,她即使正玩得很开心,也根本没有异议。  她这样习惯“吃亏”,以后会不会被人欺负啊?案例2  我儿子快读小学了,性格安静,不喜与人争执,经常被人欺负。幼儿园还好,老师看得严;我担心上小学后,没有老师盯着怎么办?教过他还手,可他总是做不到。  每个孩子都是家里的宝。对家长来说,最难接受就是自己孩子受委屈、受欺负。可
我向来很少出门,且特没有方向感,但带着女儿去陌生的城市学画画,却一改凡事依赖的文弱,牵着她一路辗转,追公交、赶地铁、联系宾馆……过关斩将一般,终于把一切都安顿下来,我抹了一把额头的汗,女儿突然看着我说:“妈妈,我觉得你是个温柔女汉子。”  我哈哈大笑,她说得真准确呢。  仔细想想,哪个妈妈不是温柔女汉子?记得我少时在外地上学,母亲只身一人千里迢迢来看我。她带着两个鼓鼓的大提包,里面满是炒花生、红枣
有人认为,中班孩子说谎是因为头脑愈加灵活了,开始有“能力”用谎言来掩饰自己的错误行为。但这种说法解释不了后面发生的事——等孩子到了大班,短暂的“诚信倒退”现象会很快消失。  这是为什么呢?上海做过一项涉及214名包括小、中、大班幼儿在内的调查,揭示了其中的奥秘:中班幼儿的是非观念有明显发展,同时更在意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所以才会通过谎言刻意“掩饰”自己的不良行为。而到了大班,幼儿会意识到“掩饰”本
带娃累,带娃外出更累,作为对此深有体会的旅行控妈妈,希望今天的分享,能给大家出行途中省点心,也让宝宝玩得更愉快。  苏宝两岁半,长短途旅行也已经不下几十次。一岁前出去旅行,她基本是上车就睡,实在闹腾的话喂个奶就睡着了(想当年,没有什么问题是一顿奶解决不了的)。但随着年龄增长,车上飞机上必须有小游戏给苏宝消磨时间,不然还没到目的地,大人就累瘫了。    正好苏宝是两岁的高需求宝宝,旅途中游戏不能重样
大人们很难理解,一个孩子又哭又闹,跳脚,躺在地上耍赖打滚,仅仅只是因为他在等滑滑梯的时候必须排队。  是的,任何的耽搁,就算只有区区5分钟,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都是一件无法忍受的事。  “学龄前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还在发展过程中,这就意味着一旦他们的要求得不到及时满足,他们的脾气可能瞬间就会爆发出来。”纽约Sarah Lawrence大学的临床和发展心理学家Jan Drucker博士这样解释。对于
好不容易盼来了周末,可这一整天的时间怎么打发呢?孩子最想的当然是在家看一整天动画片,我同意动画片这个主题,可我得想点儿另类的玩法。  静悄悄的动画片  吃过早餐后,Aaron要开始看电视了。好吧,看就看,但我突发奇想地冒出了一个新的观看方式——把电视的声音关掉,一起观看10分钟之后,猜一猜电视里播放的是什么情节。  恰巧《功夫熊猫》的影碟Aaron还没看过,对里面的故事情节一概不知,所以我们一下就
朋友带小孩包包来家玩。很快,儿子和包包被插片吸引了。儿子想用插片做个球,但他要用的颜色在包包手里。儿子向包包要,包包不肯给。儿子很气恼,开始启动武力。  见情势紧张,我跟包包妈赶紧出面干涉。  儿子说:“这是我的玩具,应该由我来决定。”包包说:“玩具是我先拿到的,谁先拿到就谁先玩。”两个孩子心中都有自己的规则,两个规则似乎也都没错。责任不在孩子,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好先分开他俩,分别进行安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