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制并增开《幼儿音乐综合实践》课程的行动策略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k_win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本世纪以来,随着“专一本—研”三级师范教育体系的建立,中等师范教育在全国范围内逐步退出了人们的视野。而幼儿教育因其特殊性,一些地方保留了幼儿师范,但将其划入“职业教育”范畴,与原有的职业学校幼儿教育专业统一起来。这是幼儿师范教育的一次重要转型。
  广东作为全国改革的前沿。幼儿师范教育发展同样经历了这次转型所带来的阵痛。为了解决转型期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重重困难。为了构建一个符合现代幼教发展需要和学生素质教育要求的新课程体系,我们大胆尝试进行了持续时间较长的课程改革。这次课改明确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思想,其最大亮点就是改革了音乐教育课程板块,在核心课程里研制并增开了《幼儿音乐综合实践》这门新课程。
  
  一、转型期幼师音乐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幼儿园的现实需求
  
  1.就学生与教师而言。以前幼师的新生是从初中毕业生中第一批录取,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现在差不多是最后一批录取,早已取消了面试,笔试成绩一再降低,生源素质较差。但很多教师并不正视这一现实。头脑中还是固守从前的培养目标。因循守旧,不主动顺应变化而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观念陈旧,导致教与学的矛盾日益突出。
  2.就音乐课程而言。很多学校认为办幼师专业只要“音体舞美”就行,仍旧开设声乐、乐理、视唱、舞蹈、钢琴等课程,课程目标过分注重传承知识,且要求过高;课程结构过分强调学科独立性,门类过多且缺乏整合;课程内容过分强调学科体系的严密性。过分注重经典知识的掌握。整个课程板块与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的要求相离较远,与学生生活实际脱节。
  3.就音乐教材与教法而言,有的依然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的全国通用幼师教材,有的使用音乐专科教材。教材内容陈旧,既未紧密联系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实际,又未根据生源素质的实际情况降低要求。学科体系强,横向联系不够,不利于学生学习。而教师大部分来源于高等院校的音乐系或音乐教育专业,上岗后很少去幼儿园观摩孩子的音乐活动。参与音乐教研的机会更少,因此对幼儿的音乐活动很陌生,对幼师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在幼儿园承担哪些音乐教育活动也不很清楚。在这种情况下,很多老师只能承接其大学音乐导师的教法,要求颇高,使得很多并不具备音乐素养的学生望而却步。而教师又经常感叹“恨铁不成钢”,成就感下降。
  4.幼儿园的现实需求。从2006年到2008年,笔者先后多次到珠三角地区部分幼儿园调研。结果表明:93.2%的幼儿园开设了音乐舞蹈班,27.3%开设了器乐班。在唱歌教学中,42.2%的幼儿园教师认为自己最需要提高的技能是自弹自唱能力,其次是演唱技能(42.2%)、乐理(20%)、视唱(11.1%)。此外,68.9%的幼儿园教师认为“即兴伴奏”能力最重要,其余依次是“钢琴基本功”(17.8%),“视奏能力”(11.1%),“乐曲弹奏”(2.2%)。而在有关采用何种幼教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方面,综合教育理论与多元智能理论所占的比例最大,分别为84.1%和63.6%。形式上,55.8%的幼儿园仍采用“分科教学”,48.8%的幼儿园采用“主题综合教学”。调研发现,音乐依然是幼儿园十分重视的课程。他们对自弹自唱、舞蹈创编、即兴伴奏等音乐实践能力要求很高。这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幼师培养人才的缺陷。
  
  二、研制《幼儿音乐综合实践》课程的理论基础
  
  1.借鉴基础教育课程理念。近十年来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直强调一个核心,那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从以学科为中心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新课改强调。课程内容的组织要体现综合性,逐步实现从学科走向领域,从分科走向综合。笔者认为,新课改的很多理念特别是有关“综合”的观点,对中职幼教音乐课程板块的改革同样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2.基于艺术综合教育的理念。一是,“建立多种艺术学科的沟通与交触,促进音乐综合能力的形成”已经成为当今音乐教育界的共识。传统艺术教育的一大误区,是删除了在艺术教育中占重要地位的感知、体验、欣赏和批评,仅仅教学生模仿、创作和演出,而艺术课程的综合性则是把学生视为一种新型的学习者。二是,儿童艺术教育的价值首先在于艺术活动的体验性而不是认识性。幼儿更倾向于用动作和形象作为媒介来表达自己思想情感并探究外在世界的这一特点,决定了他们的艺术学习就是一种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三是,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实际上就是综合音乐活动,而幼师的音乐课程却基本上是相对独立的教学单元,教师把“综合”的任务交给了学生,让学生自己在工作岗位上逐步做到“综合”,导致学用脱节。因此,我们主张在校内就培养学生“音乐综合”的能力。
  3.基于职业分析导向与工作过程导向的中职课程理念。职业分析导向课程是建立在职业分析和工作分析基础之上的课程开发模式,近年来被介绍和引进国内的主要有双元制和CBE模式。“双元制”源于德国,其核心思想是,“企业和学校相结合,以企业为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主”。CBE(Compe—tence Based Education)源于美国,十分强调能力的培养,课程设计采用模块式方案,重视学生的能力训练。理论知识传授以必需够用为度,教学上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育部在《职业院校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中提出。职教课程开发“要在一定程度上与工作过程相联系”,以便让学生获得一种全面、和谐、切实有效和有用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对幼儿教育而言,职业分析导向课程理念可以帮助我们大幅度地修改现有的音乐教育课程内容及其组织方法,找到将幼师音乐教学与幼儿园音乐课程紧密联系的途径。工作过程导向课程要求进一步把学生的学习与未来岗位的具体工作联系起来。其培养学生具有“解决综合实践问题”能力的目标,尤其与目前幼儿园教育改革的要求相适应。这两种课程开发模式,给幼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方向性的思路。
  
  三、《幼儿音乐综合实践》课程的研制思路与基本结构
  
  (一)调整幼师音乐课程板块的整体结构与内容
  目前,幼师音乐课程板块彼此分割,相互独立。根据音乐课改的整体目标。我们将其划分为基础课程、核心课程和自选课程。基础课程包括钢琴基础、声乐基础、乐理与视唱基础、舞蹈基础、幼儿舞蹈创编等。其由两个模块构成,一是基础性模块,二是职业性模块。基础性模块以“够用”为原则,选择那些对后续学习构成“基础”的单元组成:职业性模块则是按照基础单元学习的要求,选取相应的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合适内容,引领学生在具体实践中加强对“基础单
其他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动手操作以及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那么,怎样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享受到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喜悦呢?    一、创设情境,营造“乐学”环境    创设有效的教学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一种特殊的阅读活动。它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是学生积极、主动的再创造的心理过程,是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主要途径,也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开发思维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思维,获取新知;阅读教学又是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过程,所以它又要重视教师的教学指导,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步骤和措施。因此,良好的初中阅读教学
农村小学阅读教学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对教材研究不够到位,偏重于教材内容的理解;缺乏阅读方法的指导,忽视了学生自学能力和阅读感情的培养;教师课堂教学方法不当,忽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培养。  一、重视更新教学观念  由于农村学校地处偏远,课改信息量较少,语文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和片面追求考试分数的影响,课堂教学“穿新鞋走老路”。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能力的形成,思维的发展,阅读方法的指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并赋予新的时代特征.高校如何加强当代大学
针对实训课程教学与企业实际业务流程存在严重脱节,无法真正提高学生职业能力达到“零”距离就业的现状.以数据恢复实训课程为例,提出基于企业场景模拟的实训课程改革思路和
一、强调实验的探究性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要强调探究性学习的原则.相对旧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强调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活动”是探究性学习得以开展的依托,物理实验改进恰好能为探究性学习提供得以开展的依托以及适合探究性学习的宽松、民主、和谐互动的学习环境.在和学生进行实验改进的过程当中,学生与学生的探究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探究都可以
留白与补白原是中国画的技巧,在这里借用到小学语文课堂,是指教师在教学预设时,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有时候故意留下空白,等待学生的再次感悟,给人以无穷的回味;有时候又要填
分析软件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以浙江工商大学软件工程专业为例介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和应用效果,阐述该校在软件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