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的小巷

来源 :初中生之友·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y87a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小镇岁数可大了,大到不知道年代有多久远。几条幽长的小巷,有的拐一个弯,就到宽敞的马路;有的弯弯曲曲,好像要伸到天涯才结束;有的到了一个小店铺,就出现几个拐口,让人不知道该走哪一条路。
  小镇上的居民,大多数离开了小巷,去了大城市。从此,小镇变得冷清了。
  冷不丁,一只野猫撞翻墙头上的瓶罐,发出叮叮咚咚的回声,好似小巷在孤单地哭泣。
  一条拐弯处有几个岔道口的小巷,还开着几家小店:一家豆腐坊、一家理发店,还有一家杂货店。
  一年后,一批“淘金者”来到这个小镇,租下闲置的房子,开始了锅碗瓢盆的交响曲。
  小巷有几户人家的厨房里飘出曾经有过的香味。
  石默子来自南方,上初一,随父母来到这条小巷,租住在巷尾。他瘦瘦的,个儿高高的,像南方的芭蕉树;一头长发几乎披肩,如同被台风撕扯过的芭蕉叶子,盖住清秀而冷峻的脸。
  他是小提琴手,一曲凄美的《梁祝》,让他自己沉醉不已。遗憾的是,他几次考八级,都未能如愿。
  陶晓丽来自北方,租住在小巷的出口处,她也是上初一就来到这个小镇。
  他们俩上同一所中学。这所学校,出了小巷,跨过一条马路,步行10分钟就能到达。
  刚开始,他们俩彼此不熟悉,一个来自天南,一个来自地北。
  石默子每天上学,都要经过陶晓丽家门口,就这样彼此熟悉了。其实,吸引陶晓丽的还是巷尾传来的《梁祝》。
  他们不在一个班,两间教室还隔了一层楼。
  放学时,石默子经常等陶晓丽,除了请她免费欣赏乐曲,还因路上有一户人家养了一条狗,虽然拴着,但有时候冲着人狂吠,样子怪吓人的。
  二
  一天,石默子和陶晓丽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往日叽叽喳喳像小鸟一样的陶晓丽却一声不吭。待石默子问后,他才知道陶晓丽家租的房子贵,她爸爸准备换一家便宜点的。
  石默子一阵窃喜。他告诉陶晓丽他家隔壁有一家房子空着,如果搬到他家旁边,他们就可以每天一起走过寂寥的小巷,陶晓丽还可以随时当他的音乐听众。
  暮春的雨,似乎要留住春天,变得缠绵,淅淅沥沥,飘零一天。蒙蒙细雨把小巷的灰瓦白墙洗得一尘不染。小巷的路,坑坑洼洼,清凌凌的雨水,蓄满青石板上岁月留下的小坑。黄昏来临,几家窗户射出的灯光,映照在小巷水洼里。水洼里点点滴滴的光,如同美丽迷人的星座。
  石默子背着小提琴,路过陶晓丽家,发现一把锁,牢牢锁住曾经敞开的门。陶晓丽搬家了。石默子心里一下子莫名慌乱。
  石默子知道陶晓丽肯定要搬走,她妈妈常年患病,而且她还有一个妹妹,一家四口开销很大。房租一个月两千,似一座小山压在她爸爸身上。
  从这天开始,石默子学会自己走过幽长的小巷。上学的路,不再沿着陶晓丽原来租住的那条巷子走,而是改道十字巷,从十字巷旁走。
  陶晓丽搬离了这条小巷,她想把新地址告诉石默子,同时,她还想鼓励石默子做一件他不愿意做的事情。
  可是她在原来租住的小巷子里等了几回,就是没有看到石默子,更没有听到熟悉的旋律。小巷墙角的野草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否定什么,两只蝴蝶在她眼前纷飞,忧郁而凄凉。
  一天,陶晓丽来到老师的办公室,把事先准备好的纸条递给了石默子的老师。老师看了会意地笑了。
  第二天,陶晓丽看到石默子低着头,站在老师身旁,一头长发垂下,那个样子真像一只受到攻击的刺猬。陶晓丽摇摇头,心想:如果再不把长发剪短一点,吊儿郎当的样子,没有一个人愿意接近你。下个月校园艺术节,你很难给评委老师留下好的印象。
  “头发这么长,还是剪掉吧,天气热了。”班主任是个女老师,稍微显胖,她理了理一头干干净净的短发,继续说道,“追求时尚与潮流我不反对,但也要讲究分寸。下个月校园艺术节,你除了一首曲子,还有一个小品。你的身材非常适合演小品里的‘哥哥’,就是你这头发看起来还像个男孩子吗?”
  石默子就像他的名字一样,沉默得像一块石头。
  三
  晚霞满天飞的黄昏,陶晓丽的爸爸叫她到小巷豆腐坊买几块豆腐回家。陶晓丽正好有机会在小巷口等石默子,结果没有等到。
  随后的几天里,陶晓丽总是借口要吃麻辣豆腐跑到小巷豆腐坊,却依然没等到石默子。
  琴声哑了,石默子好似人间蒸发。
  这天,陶晓丽决定上门找石默子,问他为啥不把头发剪掉,再不剪,她也不理睬他了。
  陶晓丽还没赶到小巷,远远地就看到石默子在理发店门口徘徊。看样子,他是舍不得剪掉。
  “石默子,为什么躲我?”陶晓丽见了石默子,冲上前问话。
  石默子甩了一下长发,接着强迫自己按住飘起的长发,动作却怪异得有点别扭,似乎他有太多不剪的理由。
  “回答我的话。”陶晓丽推了一下不为所动的石默子,说,“我想把新的出租房地址告诉你,可你躲到哪去了?”
  忽然,一陣风吹来,石默子急忙按住长发,可是来不及了……
  陶晓丽似乎看到了什么,愣在了原地。
  石默子左脸紧挨下巴的部分,有一大块黑色的胎记,像一只丑陋的黑蜘蛛趴在那儿。
  石默子告诉陶晓丽,自从他到了懂事的年龄,他就感受到了身边的人异样的眼光。时间长了,别人每一次异样目光的投射,于他而言,就是一次刺痛。
  为了不让自己的内心被怪异的目光撕碎,他选择用长发遮住左脸。而小提琴上的腮托,正好可以用来遮住“黑蜘蛛”。然而,听众对他小小年纪就追求行为艺术感到不可思议,甚至觉得他的价值观有待改变,对他演奏的曲子却无心欣赏。考级的老师说,他拉的曲子不自信,甚至有点颓废。
  一颗逐渐成熟的心迷茫纷乱。
  四
  陶晓丽一把拉住石默子的手,走进理发店。北方姑娘泼辣爽快的性格,一下子让石默子不知所措。
  “师傅,我哥来理发的。”
  “不留了?”理发师傅再一次确认。
  “不留!”陶晓丽斩钉截铁。
  咔嚓咔嚓,一地凌乱的长发,一地曾经掩盖瑕疵的长发。
  走出理发店,石默子第一次抬头看了一下干干净净的天空。
  陶晓丽拉着石默子在小巷里一路跑着,敲开了班主任的家门……
  “老师,小品我演了。”石默子第一次大胆跟老师说话。
  班主任盯着石默子干净利落的短发说道:“这个样子真帅气!”
  石默子转身冲到马路上。
  班主任对陶晓丽竖起了大拇指:“你这一招真灵!”
  “艺术节上,我们一起为他加油!”陶晓丽把银铃般的声音留给班主任。
  以后的日子里,幽幽小巷,又传来琴声,旋律欢快活泼、明朗洒脱……
其他文献
编者按:  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的肖像、动作、心理、语言、神态等的具体描绘,既可以刻画人物性格,让人物形象更加生动,还可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在初中阶段,写人作文很是常见。同学们,若不想让自己笔下的人物千篇一律、枯燥乏味,那就从掌握好细节描写开始吧!  本期《名家有约》,编辑部邀请了姜钦峰老师就“如何抓住细节,把人物写活”的主题展开讲述。文章干货满满,定会让你们收获多多!  作者简介:  姜钦峰,中
期刊
听说,遇见即是上上签。  他拿着照相机,小心翼翼地穿行在俑坑,为成千上万的兵马俑拍摄身份证照片。为了完整拍摄兵马俑的正面、侧面、发髻、鞋子等所有细节,他不停地蹲着、起立、走动……  那天,拍完一组照片后,他像往常一样低头回看拍摄效果,突然发现兵马俑的唇边有一个指纹,连忙抬头确认。那个指纹纹理清晰,似乎余温尚存。这可是2000多年前制作兵马俑的工匠留下来的啊!  在那一刻,时间仿佛消失了。他似乎看到
期刊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6月27日,美国要求联合国各会员国“援助”南朝鲜李承晚集团。同日,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宣布美国海空军支援南朝鲜军队,同时命令美国驻远东海空军对南朝鲜军队提供“掩护和支持”。同一天,美国第七艦队10余艘军舰侵入我台湾基隆、高雄港口,并在台湾海峡进行“侦察巡逻”和作战演习。7月8日,杜鲁门任命麦克阿瑟为侵朝“联合国军”总司令。在美国操纵下,英、法、荷兰、加拿大等联合
期刊
精彩再现  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把车看得似乎暂时可以休息会儿了,他坐在了水簸箕的新脚垫儿上,看着车把上的发亮的黄铜喇叭。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好吧,今
期刊
在一个寒冷的冬日,我们班的几名同学在班主任的带领下来到一条小巷。小巷虽小,却很热闹,来往的人很多。空气中,弥漫着灶火的味道。冬天虽然寒冷,但我们的内心感到十分温暖。是的,我们来到的小巷,正是江西省肿瘤医院旁万佐成、熊庚香二位老人的“爱心厨房”所在地。  我们班曾多次组织学生去“爱心厨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一到“爱心厨房”,同学们就自发找活干了:有的帮着择菜、洗菜,有的搬米、酱油等物品,有的帮着洗锅
期刊
那天,爸爸去收购站卖废品,正跟店主讲价钱。五岁的我蹲在地上,看见角落里有个方方正正的东西。  也不知为什么,小小的我抱着那东西赖在地上不走了。店主见状笑了笑,挥挥手,让我带走了它。  回到家,我已顧不得其他,只想静静地、自主地、热情地去迎接我与它的正式遇见——好多好多小小的人儿呀,有的在笑,有的在闹;还有很多我不认识的方方正正的、整齐排列的小玩意儿。  我急切地问爸爸。爸爸告诉我说,那些是汉字,等
期刊
自从上了初中后,我无比怀念我的小学老师。小学老师既体贴又耐心,不像初中老师,总是凶巴巴的。我舍不得小学老师,还总把初中老师与他们做比较,觉得初中老师都不如小学老师好,对他们很反感。  他们的课我都懒得上,我的成绩一天比一天差,原本成绩平平的数学越学越糟糕,基础较好的语文和英语成绩也一落千丈。眼看着成绩越来越差,我该怎么办?怎么样才能不讨厌初中的老师?  ——金莹莹  你好!作为过来人,你所遇到的情
期刊
一、日全食  李明是一个普通的初二学生。和这个年纪的所有孩子一样,他也有着无数的奇思妙想。他总在思考浩瀚宇宙的某个角落会不会真的存在“快乐星球”,是否真的有另一个平行宇宙。当然,现实生活中并没有人能为他解答。  一天正午时分,天气异常炎热,李明坐在书桌前思考着一道难解的函数题,知了此起彼伏的叫声让他越发烦闷。家里的小黄狗也耐不住暑气,伸出舌头,趴在门后阴凉处,一动不动。客厅里的电视正在播放午间新闻
期刊
本期我们来说说那些你一定用得上的英语表达,包括就餐、出行等多个方面。但是要注意,因为中英文化差异,翻译时一定要认真思考,注意不要掉进陷阱里。现在先试着把下面的5句中文翻译成英文吧。  1. 我想要喝点红茶。  中国式:I’d like to drink some red tea.  美国式:I’d like to drink some black tea.  大多数学生会按照字面意思,直接把“红茶
期刊
生活中处处是惊喜,但总有那么一些神奇的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莫名其妙地反复出现,让人怀疑自己是不是受到了某些神秘定律的影响。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小伙伴们都有哪些发现吧。  半糖去冰 我带伞出门的时候不下雨,忘记带伞出门的时候必下雨。  十点半就得睡觉 有些东西要用的时候就会找不到,等到不需要它的時候,一眼就能看到。  我超厉害 每次排队都是我在的队伍走得最慢。  TEA 只要提前一天叮嘱朋友提醒我明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