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的前身是《消化外科》,于2002年创刊初始即以清新的风格、崭新的面貌引起了我的关注。我的第1篇论文《江苏淮安地区胆囊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于2004年2月在《消化外科》以论著形式发表。
【机 构】
: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肝胆外科,20159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的前身是《消化外科》,于2002年创刊初始即以清新的风格、崭新的面貌引起了我的关注。我的第1篇论文《江苏淮安地区胆囊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于2004年2月在《消化外科》以论著形式发表。
其他文献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稳定的大鼠原位节段小肠移植模型.方法 供、受体均为雄性SD大鼠,各40只,采用供体肠系膜上动脉-腹主动脉漏斗状袖片与受体肾下腹主动脉端侧吻合,供体门静脉与受体左肾静脉Cuff套管袖套吻合.切除受体大部分小肠,供体小肠近、远端分别与受体残留小肠近、远端行端端吻合.结果 供体手术时间(40 ±5)min,受体手术时间(50 ±8) min.热缺血时间(5±2)min,冷缺血时间(1
目的 探讨腹腔镜选择性门静脉结扎术在二期肝癌肝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2年2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3例无法一期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先行腹腔镜选择性门静脉结扎术,术后3~4周,经CT检查了解各肝叶体积及预计肝切除体积的动态变化,评估肝癌可切除性后再行二期开腹肝癌肝切除术.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方差不齐数据行对数转换).结果
解剖性肝切除不但能够保证足够的无瘤切缘,而且还能最大限度地保留非肿瘤肝组织.2012年2月,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运用选择性肝血流阻断技术成功为1例61岁的男性多发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解剖性肝Ⅵ、Ⅶ、Ⅷ段切除术.术前CT检查示肝Ⅵ、Ⅶ、Ⅷ段多发占位性病变,三维重建测算左半肝体积少于最小存活肝脏体积.为了最大限度保留剩余肝脏,拟行保留Ⅴ段的解剖性肝Ⅵ、Ⅶ、Ⅷ段切除术.术中运用了两次Glisson蒂阻断技术,
胰腺内分泌肿瘤是一种少见肿瘤,分为功能性和无功能性两大类,临床表现各异,容易漏诊和误诊.随着MRI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脂肪抑制技术、弥散加权成像扫描(DWI)及动态增强MRI扫描的应用,对胰腺内分泌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1年12月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收治的13例胰腺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总结该病的MRI检查表现特征,评价M
甘肃为我国胃癌高发区,胃癌病死率居全国之首,安全有效的治疗是研究重点.近年来,随着对肿瘤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肿瘤的靶向治疗已成为研究的新方向.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环氧合酶(COX)的过度表达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塞来昔布是一种新型COX-2选择性抑制剂,可明显降低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它通过抑制肿瘤生长和肿瘤新生血管生成,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逆转多药耐药,增强化疗药的
直肠癌的治疗规范目前仍没统一,尤其对于局部晚期直肠癌(T3、T4期)患者,治疗方法争议较大,目前较为一致的意见是采取多学科综合治疗.为此,对局部晚期直肠癌的术前准确诊断、分期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决定了其治疗方法的应用并对治疗效果产生重要影响.目前,经直肠腔内超声(TRUS)、多层螺旋CT、MRI等影像学检查在局部晚期直肠癌的术前诊断、分期的应用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但国内外在不同影像学对直肠癌评估的
笔者于2013年5月11日有幸参加由《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主办、柯惠医疗承办的“功夫剧场”首届腹腔镜结直肠手术视频大赛一广东赛区(南方半决赛),虽然没能最终挺进决赛,但仍感触颇多,获益匪浅。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中供者器官不可避免地要经历热缺血损伤,移植术后原发性移植物无功能、移植物丢失以及缺血性胆管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因此,如何避免、减少或修复DCD器官热缺血损伤进而保护移植受者的安全是当前DCD研究的一个热点.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肝脏移植中心于2009年2月开始使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对DCD器官进行保护,目前共完成了52例ECMO辅助下DCD器官获取,均获得满意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