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剧公共艺术欣赏课的教学思考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7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作为文化传播的基地,弘扬、宣传、发展民族传统文化就成为了高校的任务之一。戏曲是传统文化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因此,我们要在高校开设戏曲欣赏选修课,为传统文化在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中的传承和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笔者以开设赣剧公共艺术欣赏课为例,来探讨如何具体开展赣剧公共艺术欣赏课的教学。针对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提出具体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赣剧 教学方法 课程建设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项目(编号14YS31);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编号YS1427)。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4-0193-01
  赣剧起源于明代,流行于江西东北一带,是江西的传统戏曲。2011年5月23日,赣剧被列于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赣剧作为传统戏曲艺术,它所倡导的报国、孝道、礼仪、伦理、责任等观念在提高民族素质方面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同时它可以使人们从地域文化、社会文化、民俗文化、美育文化等多角度了解赣鄱文化,从而有效提高人们对区域文化的集体认同,有助于增强都市文化的凝聚力。高校作为文化传播的场所,弘扬、宣传、发展民族传统文化就成为了高校的任务之一。
  笔者以赣剧欣赏课为例,探讨在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中如何开展赣剧欣赏课程的教学。并针对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提出以下三个方面教学建议。
  一、了解赣剧基本理论知识是连接大学生与赣剧的桥梁
  随着多元文化浪潮的到来,传统戏曲距离大学生这一群体越来越远,赣剧也不例外,很多大学生不喜欢赣剧是因为没有赣剧的知识背景,在没有任何理论知识的前提下,直接播放一些唱段给学生听,学生听不懂,所以直接拒绝了这一艺术形式。如何能让赣剧重新走近学生,让他们接受赣剧喜爱赣剧呢?在我们的课堂上首先要做好理论知识讲解,赣剧的理论知识涵盖内容非常广泛,作为公共艺术欣赏课,笔者认为主要是抓住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赣剧的起源、赣剧声腔组成及其特点以及经典剧目的介绍。
  1.赣剧的起源
  要学习欣赏一个戏曲剧种,首先就要了解其发展的历史来源。宋、元之后,南戏开始在我国东南各省兴起。由于交通贸易往来频繁,南戏开始传入广信府的弋阳县,形成具有江西特点的南戏,被人称为“弋阳腔”,弋阳腔是赣剧的前身,也是赣剧的主要声腔。2006年,弋阳腔被批准成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赣剧的声腔组成与特点
  要欣赏赣剧,就要了解赣剧声腔组成及其特点。高腔、昆腔和弹腔以及前身的弋阳腔是赣剧的主要声腔组成,其中弋阳腔又包括徒歌、帮腔、滚调等演唱形式。弋阳腔的曲牌源于两方面:一是出自南戏的曲牌有[皂罗袍]、[鹧鸪天]、[步步娇]、[泣颜回]、[驻云飞]、[红衲袄]、[香罗带]、[山坡羊]等;二是出自北曲的有[新水令]、[清江引]、[点绛唇]、[醉太平]、[端正好]、[寄生草]、[朝天子]、[快活林]等。
  弋阳腔的特点是“一唱众和”,伴奏乐器为打击乐和丝、竹、弦、管等,弋阳腔唱腔刚柔并济,兼具婉转细腻与高亢振奋的表现力。
  3.经典剧目以及名家代表
  学习一门戏曲知识,要对其经典作品以及这一剧种的表演艺术名家有所掌握。戈阳腔的经典剧目有《西域行》,这部剧是根据史籍改编而来;根据明代大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改编而成的《还魂记》:此外还有《珍珠记》、《尉迟恭》等;青阳腔剧目《双拜月》、《百花赠剑》、弹腔戏《梁祝姻缘》、《孟姜女》、昆腔戏《悟空借扇》、《相梁刺梁》等。
  赣剧艺术表演名家有:严有源、杨桂仙、潘凤霞、童庆礽、胡瑞华、涂玲慧、陈俐等。通过上述这些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对赣剧感觉不在陌生,从而拉近与赣剧的距离,为大学生接受并欣赏赣剧扫清基本的知识障碍与心理障碍。
  二、课堂运用体验式教学方法
  在学习完基本的理论知识后,我们不要急于立刻进入欣赏阶段,而是在欣赏之前让学生对将要欣赏的剧目自己先来表演。
  我们以《牡丹亭》这部戏为例,在介绍完创作背景后,首先让学生了解这部戏的故事情节以及人物角色,然后让学生自己扮演剧中的角色,去体会剧中故事情节,当然,学生的表演不是用赣剧演唱的形式,因为大部分学生是没有学习过赣剧演唱的,学生可以用话剧、小品、现代流行音乐演唱的形式对剧本进行创编表演,目的是让学生亲身感受角色与故事情节,能够从剧情上先产生共鸣。当学生进入了角色,产生兴趣后,再进行赣剧欣赏,使学生愿意通过戏曲的表现形式再一次感受经典巨作的艺术魅力。赣剧欣赏后,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课后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通过交流心得才会碰撞出不同角度的欣赏审美的火花,每个人从不同的视角说出自己的心得体会来进行分享,这样才会促进加快学生们接受传统文化的脚步。
  三、组织开展多元形式校园赣剧活动
  通过建立校园赣剧文化沙龙、联合校园广播站、建立校园赣剧艺术社团等多种形式,加强赣剧艺术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宣传力度,探索发掘丰富多样的赣剧艺术活动及宣传方式。具体方式例如每月举行1-2次赣剧文化沙龙活动,在活动中通过赣剧演讲比赛、邀请赣剧表演艺术家进校讲座等方式,来扩展、丰富赣剧艺术的学习方式。同时由于我们的课堂时间有限,这些活动也可以起到课下知识补充的作用。
  四、结语
  赣剧至今有500多年的历史,作为赣文化的重要载体,我们通过在高校开设赣剧艺术欣赏的课程,可以使大学生通过传统艺术的视角更深入的了解赣鄱文化的内涵。那么如何高效的利用好我们宝贵的课堂时间,让学生充分汲取传统戏曲文化所带来的精神财富,这将是我们今后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思索和探讨的问题。总之,校园文化是实现人才培养的重要的精神支柱,高校人才的培养目标不是单一的注重学生的技能学习,而是要全面发展包括传统文化在内的综合性素质教育。因此,我们要振兴传统戏曲文化,努力完善提高包括戏曲在内的高校传统文化选修课程的建设。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4-0185-02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面向全体学生、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和体验,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综合性课程。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寄宿制小学,小学生在周一至周五要经常组织外出活动,几乎没有可能;而综合活动课程本身的特点决定了统一上课的时间很少,绝大部分时间是各活动小组分散到各个地方进
期刊
【摘要】生活是语文的源头活水,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把生活引入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让语文成为教师生活的一部分。  【关键词】生活 语文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072-02  语文与生活息息相关,无论课堂内外,处处能够察觉到语文和生活的影子,生活和语文密不可分,生活从来不曾远离语文教材的视线,
【摘要】素质教育实施以来在学习方面存在困难的学生被称为学困生,这类学生已经逐渐被教育者接受和理解。学困生就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顾名思义也就是“差生”,专家学者们认为,“学困生”指的是一些在知识、能力、品格、方法、体质等各方面存在融合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的问题,无法正常的开发自身智力,不能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措施帮助他们进步,比如: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或“医疗措施”补偿矫正。“
【摘要】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更快更牢地记住生字。让学生通过玩一玩,在轻松中识字;编一编,在想象中识字;认一认,在生活中识字;写一写,在笔尖下识字,提高识字的效率。  【关键词】识字教学 玩一玩 编一编 认一认 写一写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