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4年8月9日,胡锦涛同志视察二连浩特市,作出了“在边字上做文章,在开放上下功夫,在内联上求发展”的重要指示,为二连浩特的开放发展指明了方向。2007年8月22日上午,记者专程来到这座中蒙边境地区最大的口岸城市,采访现任中共二连浩特市委书记张国华,亲身感受这座现代城市的风采。
二连浩特市党委书记张国华有着国字型的脸庞,一双镶边的眼镜使他显得温雅、斯文,而他那双炯炯的眼神和眉宇间透露出蓬勃的朝气,使记者感觉到这位睿智的市委领导同这座快速发展的城市一样充满活力。
在采访期间,记者看到,二连口岸与毗邻的蒙古国扎门乌德口岸相距只有4.5公里,赴俄蒙异域风情游,已经成为二连浩特市的特色旅游品牌。今年来二连旅游观光的游客大幅增加,旅游业正在成为二连浩特的重要产业。如今的二连,已从10年前不足2万人的边陲小城发展成为10万多人的独具魅力的明星口岸城市。白天,这里中外客商云集,夜晚,这里夜色迷人,流光溢彩,独具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二连浩特市正在建设中国北方的“不夜城”。
和谐进步 文明二连
记者通过采访得知,二连浩特地处我国正北方,有较长的边境线,近年来,二连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双拥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来抓,多次到边防连队送生活必需品,积极为边防部队解决吃水、用电等困难;投资200万元,为二连边防检查站新建一处营房等。驻市部队在完成自己任务的同时,积极为二连市地方经济建设做出贡献,多次派出官兵参与口岸生态环境建设,城市改造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据统计,近年来,驻市部队为地方建设生态防护林1200亩;出动官兵6000多人次,车辆400多辆次,与全市各族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新型军政军民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二连浩特市连续三次获得自治区双拥模范城称号,目前正在申报全国双拥模范城。
近年来,二连浩特着重把城市作为最大的产业来抓、最大的经济增长点来培植,加快建设中蒙边境中西文化交融、民族特色突出、现代气息浓郁、“精、巧、美”风格鲜明的精品口岸城市,按照自治区关于“加快建设15~20万人口规模,小而精、小而巧、小而美明星口岸城市”的要求,坚持“中西交融、民族特色、现代气息”的城市建设理念,在突出城市特色上做文章,努力做到“求精、求特、求洋”,以做大对外贸易,做强工业经济,做好旅游品牌,做美口岸城市为目标,全面将二连浩特打造成为美丽、富裕、文明、和谐的明星口岸城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今年2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通过,同意二连浩特机场项目立项建设,总投资1.65个亿的二连机场即将开工建设,这将大大促进二连浩特的快速发展。
谈及此,张国华说,加快社会事业的提档升级,不仅可以满足市民和客商的需要,而且有利于营造拴心留人的发展环境,有利于增强二连口岸对蒙开放战略平台的影响力。作为中蒙边境的口岸城市,大量的蒙古国公民前来二连浩特购物、旅游和从事经济文化交流,可以说二连口岸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国家的形象,二连人的形象代表中国人的形象;二连人的素质体现中国人的素质;二连人的生活水平,反映中国国民的生活水平。在对外开放过程中,二连市以建设对外文明窗口为目标,扎实开展“全民素质教育活动”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开放、文明、诚信、友好”的二连精神,不断提高全体市民的文明素质,充分展示市民的文明素养。同时,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努力提高口岸人民生活水平,让改革开放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群众。今后,二连浩特将按照建设国际口岸的要求,进一步加快二连口岸的发展,完善口岸功能,提高口岸的管理水平。
对于二连浩特多年来取得的成绩,张国华诚恳地说,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和锡林郭勒盟盟委、行署正确领导和十多万勤劳智慧的二连浩特干部群众和驻地官兵共同努力的结果,特别是国家沿边开放、兴边富民、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决策,对于二连浩特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作为国家对蒙的最大的陆路口岸,也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在产业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扶持,进一步加快二连口岸的发展,早日把二连浩特建成中蒙交界地区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明星口岸城市!
让我们由衷地祝福二连浩特的明天更加美好!
张国华简历
汉族,1959年1月生,1975年参加工作;
1977.09~1981.06 包头师专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大专);
1975.09~1996.08 内蒙古第二机械总厂工作, 历任小学教师,中学教师,团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团委副书记,五分厂党委副书记、书记;
1996.08~2000.09 内蒙古团委副书记;
2000.09~2003.07 内蒙古党校研究生班政治经济专业学习(在职研究生);
2000.09~2004.06 赤峰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2004.06~2005.03 赤峰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兼组织部部长;
2005.03~2005.11 赤峰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2005.11至今 中共锡林郭勒盟盟委委员、二连浩特市委书记。
二连浩特市党委书记张国华有着国字型的脸庞,一双镶边的眼镜使他显得温雅、斯文,而他那双炯炯的眼神和眉宇间透露出蓬勃的朝气,使记者感觉到这位睿智的市委领导同这座快速发展的城市一样充满活力。

在采访期间,记者看到,二连口岸与毗邻的蒙古国扎门乌德口岸相距只有4.5公里,赴俄蒙异域风情游,已经成为二连浩特市的特色旅游品牌。今年来二连旅游观光的游客大幅增加,旅游业正在成为二连浩特的重要产业。如今的二连,已从10年前不足2万人的边陲小城发展成为10万多人的独具魅力的明星口岸城市。白天,这里中外客商云集,夜晚,这里夜色迷人,流光溢彩,独具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二连浩特市正在建设中国北方的“不夜城”。
和谐进步 文明二连
记者通过采访得知,二连浩特地处我国正北方,有较长的边境线,近年来,二连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双拥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来抓,多次到边防连队送生活必需品,积极为边防部队解决吃水、用电等困难;投资200万元,为二连边防检查站新建一处营房等。驻市部队在完成自己任务的同时,积极为二连市地方经济建设做出贡献,多次派出官兵参与口岸生态环境建设,城市改造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据统计,近年来,驻市部队为地方建设生态防护林1200亩;出动官兵6000多人次,车辆400多辆次,与全市各族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新型军政军民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二连浩特市连续三次获得自治区双拥模范城称号,目前正在申报全国双拥模范城。
近年来,二连浩特着重把城市作为最大的产业来抓、最大的经济增长点来培植,加快建设中蒙边境中西文化交融、民族特色突出、现代气息浓郁、“精、巧、美”风格鲜明的精品口岸城市,按照自治区关于“加快建设15~20万人口规模,小而精、小而巧、小而美明星口岸城市”的要求,坚持“中西交融、民族特色、现代气息”的城市建设理念,在突出城市特色上做文章,努力做到“求精、求特、求洋”,以做大对外贸易,做强工业经济,做好旅游品牌,做美口岸城市为目标,全面将二连浩特打造成为美丽、富裕、文明、和谐的明星口岸城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今年2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通过,同意二连浩特机场项目立项建设,总投资1.65个亿的二连机场即将开工建设,这将大大促进二连浩特的快速发展。

谈及此,张国华说,加快社会事业的提档升级,不仅可以满足市民和客商的需要,而且有利于营造拴心留人的发展环境,有利于增强二连口岸对蒙开放战略平台的影响力。作为中蒙边境的口岸城市,大量的蒙古国公民前来二连浩特购物、旅游和从事经济文化交流,可以说二连口岸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国家的形象,二连人的形象代表中国人的形象;二连人的素质体现中国人的素质;二连人的生活水平,反映中国国民的生活水平。在对外开放过程中,二连市以建设对外文明窗口为目标,扎实开展“全民素质教育活动”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开放、文明、诚信、友好”的二连精神,不断提高全体市民的文明素质,充分展示市民的文明素养。同时,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努力提高口岸人民生活水平,让改革开放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群众。今后,二连浩特将按照建设国际口岸的要求,进一步加快二连口岸的发展,完善口岸功能,提高口岸的管理水平。
对于二连浩特多年来取得的成绩,张国华诚恳地说,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和锡林郭勒盟盟委、行署正确领导和十多万勤劳智慧的二连浩特干部群众和驻地官兵共同努力的结果,特别是国家沿边开放、兴边富民、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决策,对于二连浩特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作为国家对蒙的最大的陆路口岸,也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在产业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扶持,进一步加快二连口岸的发展,早日把二连浩特建成中蒙交界地区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明星口岸城市!
让我们由衷地祝福二连浩特的明天更加美好!
张国华简历
汉族,1959年1月生,1975年参加工作;
1977.09~1981.06 包头师专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大专);
1975.09~1996.08 内蒙古第二机械总厂工作, 历任小学教师,中学教师,团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团委副书记,五分厂党委副书记、书记;
1996.08~2000.09 内蒙古团委副书记;
2000.09~2003.07 内蒙古党校研究生班政治经济专业学习(在职研究生);
2000.09~2004.06 赤峰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2004.06~2005.03 赤峰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兼组织部部长;
2005.03~2005.11 赤峰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2005.11至今 中共锡林郭勒盟盟委委员、二连浩特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