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艺术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22281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主任工作在学校教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班主任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桥梁,所以,在与家长的交往中,班主任的言行是否得体,工作方法是否得当,就会直接影响对学生的教育能否适时、适当地进行,影响家长是否愿意配合你的工作,配合学校的教育,进而影响到教育的效果。因此,班主任要学会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素质、修养不同,各个家长对学校教育的配合程度自然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有时我们甚至会遇到一些粗鲁的家长,那就要求我们接待不同类型的家长时必须讲究语言的艺术。
  1、对于有教养的家长,尽可能将学生的表现如实向家长反映,主动请他们提出教育的措施,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充分肯定和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并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学生家长一起,同心协力,共同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有些家长对学生的家庭教育其实是很有一套的,于是我就萌生了通过这些家长来激发其他家长的家教兴趣的想法,在一次家长会上我专门开辟时间让他们就自己的家教经验给其他家长做报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对于溺爱型的家长,交谈时,更应先肯定学生的长处,对学生的良好表现予以真挚的赞赏和表扬,然后再适时指出学生的不足。要充分尊重学生家长的感情,肯定家长热爱子女的正确性,使对方在心理上能接纳你的意见。同时,也要用恳切的语言指出溺爱对孩子成长的危害,耐心热情地帮助和说服家长采取正确的方式来教育子女,启发家长实事求是地反映学生的情况,千万不要袒护自己的子女,因溺爱而隐瞒子女的过失。
  3、对于放任不管型的家长,班主任要多报喜,少报忧,使学生家长认识到孩子的发展前途,激发家长对孩子的爱心与期望心理,改变对子女放任不管的态度,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对孩子的教育活动。同时,还要委婉地向家长指出放任不管对孩子的影响,使家长明白,孩子生长在一个缺乏爱心的家庭中是很痛苦的,从而增强家长对子女的关心程度,加强家长与子女间的感情,为学生的良好发展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
  4、对于后进生的家长,我们要让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班主任最感头痛的是面对“后进生”的家长。面对孩子可怜的分数,无话可说;面对家长失望的叹息,无言以对。对于“后进生”,我们不能用成绩这一个标准来否定学生,要尽量发掘其闪光点,要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长处,看到孩子的进步,看到希望。对孩子的缺点,不能不说,不要一次说得太多,不能言过其实,更不能用“这孩子很笨”这样的话。在说到学生的优点时要热情、有力度,而在说学生缺点,语气要舒缓婉转,这样就会让家长感到对他的孩子充满信心。只有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了信心,他才会更主动地与老师交流,配合老师的工作。班上有些学生的父母开学好几个月后被我请到学校来交流,碰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老师啊,我们不是不想和你交换意见,孩子成绩太差,我们做父母的实在不好意思来找你啊。”我说我是一直不赞同父母这么说的,孩子成绩不理想原因很多,可能是小学的学习习惯没养好,也可能是其他生理或者心理方面的原因,在我们老师的眼里所有学生都是很可爱的,他的身上也同样有很多可爱之处,例如在学校的运动会上有些学生就为班级赢得了很多的荣誉。相反的,基础差的学生还更需要我们老师、家长的关心,希望我们能加强沟通与交流,能让你的孩子早日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把成绩赶上去。从此那些家长来学校和我交流的机会明显多了。
  5、对于气势汹汹的家长,我们要以理服人。教师碰到气势汹汹的家长往往也会热血冲头,碰到这种家长我们一定要沉得住气才行。碰到此类家长,最有效的做法就是面带微笑。在人际交往中,微笑的魅力是无穷的,它就像巨大的磁铁吸引铁片一样让人无法拒绝。班主任在面对家长的指责时,要克制自己的怨气;不要和家长争执,更不要挖苦讽刺学生而伤及家长,脸上要充满微笑,那么无论是在多么尴尬或困难的场合,都能轻易渡过,赢得家长的好感,体现自己的宽容大度,从而最终消除误解和矛盾。
  多年的班主任教育经历告诉我,只要班主任掌握沟通技巧,因人而异,采用多元化的沟通方式,定能与家长之间架起一座心灵之桥。“赢得了家长,就赢得了教育的主动权。”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教师以爱为出发点,同时,也以爱为终点,把教师对学生的那份浓浓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充分地展露给家长,让家长深切地感受到教师是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他的孩子,那么我们的工作就一定能够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刘东辉,冯辛林,教师,现居山东青州。
其他文献
语文课堂教学“少、慢、差、费”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课堂师生之间只有一问一答式的“零打碎敲”,没有形成“主问题”引领下的有效对话。从很多的课堂观察中可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老师曲解了新课改中的对话理论,以为对话就是师生之间的简单问答。实现课堂教学对话有效的关键,在于主问题的设计艺术。  什么是主问题?余映潮先生有过这样的精辟论述:“主问题”是是经过概括、提炼的,是教师精细阅读课文与精心思考教学的结
语文课堂合作学习就是将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运用到语文课堂中,以团体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课堂学习中来。这一教学理论已经广泛地应用到高中语文课堂,与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相比,语文课堂合作学习具备互助性、自主性和发展性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运用的必要性  从理论上讲,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加强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具有很大的新颖性和实效性,可以说是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尤其是在
有一位哲人曾经说过:游泳的最高境界是自由自在地躺在水面上,随心所欲地干自己想干的事情。套用这个说法,我们或许可以说小说写作的最高境界就是能在行云流水的生活场景中准确地表达自己最想表达的意思。邵丽的过人之处是她在一篇看似高度写实的“挂职笔记”中不动声色地透视了当下社会两类不同文化——官场文化与知识分子文化之间的微妙关系,既有二者互为镜像的相互审视,也有对于知识分子文化的自我反省。收放自如、浑然天成的
就像某根稻草能压死一匹骆驼一样,一根细细的鱼刺也能从里到外把一个人的生活全部打乱。当然,我们知道,这压力并非仅仅来自于那根稻草抑或那根鱼刺,而是蓄积已久、已经达到了某种临界点的力量使然。稻草与鱼刺本来是无辜的,但当真正的罪魁祸首逍遥法外、无处缉拿之时,它们往往会被捉来充当替罪羊。《一根刺》细致入微而又语带反讽地刻画了“他”苦苦缉拿那根鱼刺归案的过程,在故意放慢叙事节奏的旁敲侧击中,有形的“一根刺”
语文学科的特殊地位决定了语文教师,只有成为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活力开放的教师,才能教育好学生。《中国教育发展纲要》指出: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鼓励个人多种形式接受继续教育,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继续教育是语文教师科学发展的必经之路,主要是更新、补充、拓展、提高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创造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广大语文教师积极行动,继续教育登记年审,方能卓有成效。  一.继续教育
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对丰富学生的思维内涵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学生学习感悟的重要内容。而让学生把语文学得兴致盎然,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我觉得语文阅读能力是重要前提。  一.教师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在教学中要突出
细节描写被高尔基称为“隐藏在文字里的魔术”,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细节决定作品的高度,细节决定作品的深度。可是,实际上很多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对其中的细节描写进行过认真的品味和涵咏,这是教学中的一个损失。  细节描写在文章看似闲笔或赘笔,信手拈来,无关紧要,可有可无;但都是作者精心设置和安排的,不容忽略。我们解读一篇文章,如果抓住细节描写,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我们能找出许多可以通
俗话说:“题好文一半”,“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考生都想拟一个“靓题”,都想写出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开头,让读者有读下去的念头。下边谈一谈怎样拟一个新颖的作文题,怎样开头才能吸引读者。    一.耐人寻味拟好标题    俗话说,“明眸善睐第一瞥”,的确,好的印象往往在第一眼中产生。靓丽的文题犹如春日里一枝出墙的红杏,它是文章满园春色的外溢。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所以要力求醒目,新鲜,有趣,发人深思,
虽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但回顾历代文人墨客的作品,不难发现,他们的性格无不影响和决定着他们的文风。宋代婉约派词人李清照性格温柔细腻,一生命运多舛,曾遇上国家沦亡、丈夫病亡的双重打击,她的作品也蒙上了一层低沉的色调。唐代豪放派诗人李白性格豪爽外向,嗜好饮酒,也常常诗兴大发,其诗句散发着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他们的性格造就了各有千秋的文字,造就了永垂不朽的魅力。  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也发现学
我的学生张飞被判处六年有期徒刑。去年秋以优异成绩考进高中仅三个月的他因团伙抢劫被法办了。听到消息后我久久难以平静:我教了张飞四年语文,其学习成绩始终很好,是什么原因使得他身陷囹圄?事情发生后,没有人追究我的责任,但我却陷入了自责与深思:我虽然不是他的班主任,但我是他的语文老师,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我扮演了什么角色?无须自庸,我是一位还算不错的语文教师:“市级语文教学能手”,教学成绩遥居县区之首。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