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黄海崂山隆起下石炭统和州组至下二叠统栖霞组储层预测

来源 :海洋地质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jerry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叠前时间偏移地震资料为基础,采用相干体、蚂蚁体和储层综合响应的物性因子方法针对勘探程度较低的南黄海崂山隆起下石炭统和州组至下二叠统栖霞组碳酸盐岩进行储层预测。相干体、蚂蚁体预测结果表明,和州组至栖霞组发育多套储层,栖霞组储层裂缝发育和分布受断裂和构造挤压变形控制强烈,北部断裂带和南部挤压背斜区裂缝较为发育。储层综合响应的物性因子预测结果显示,和州组至栖霞组在南部地区的有利储层发育,主要集中在挤压背斜发育区和沿断裂带发育区。该储层的预测结果为崂山隆起有利目标区的评价提供了地质依据,同时该方法的应用对于南黄
其他文献
利用庙岛南部海域海砂开采区海底地形实测资料,对比分析了海砂开采过程中历年来海底地形地貌的特征变化,发现采砂活动并未引起该区水深发生较大变化。由于动态补偿作用,采砂
基于在自行改进设计的水下土体剪切界面摩擦力测定装置进行的室内试验结果,对不同粒组、含水率及剪切速率条件下土体剪切界面抗剪强度和摩擦力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
针对当前海岸带地下水监测现场分散、采集费用高、分析和信息发布滞后等问题,基于CDMA无线传输技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研制了海岸带地下水自动监测系统。系统通过探头传感器实时获取海岸带地下水矿化度、温度、压力等监测数据,通过自主研发的监控主机获取站点位置、视频图像、传感器电量,并基于CDMA网络和CDMA DTU无线数传模块实现远程传输、自动解析存储,通过网络在线服务软件进行数据的发布共享、设备
南海中部海域夏季水团的实测温盐深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受南海暖池的影响,海域表层强度在28~31.5℃左右,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特征;表层盐度在32~34.1psu左右,整体上呈南高
典型的前陆盆地一般位于造山带和稳定克拉通之间的狭长槽地,而南黄海盆地则主要为华北—扬子地块陆陆碰撞及后期太平洋系构造运动叠加形成的"再生"陆内前陆盆地,因此具有其"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