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我我是中国”——余光中诗歌述评

来源 :艺术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34g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余光中诗歌风格的蜕变与地理环境的变迁息息相关。从写诗之初,他就一直在探寻中国新诗的现代化道路。"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加上纵横交错的现实感",是他摸索出的现代诗的三度空间。从大陆到台湾,再从台湾到美国,及至居住香港十年,而后又返台,余光中不断地在诗歌中抒发现代人的乡愁,中国游子的乡愁,他的诗歌在不断地汲取民族经典的养分中完成了诗人主体的人格建构、诗歌版图建构,以及"人文中国"建构。
其他文献
借鉴“精美的玩具在成为儿童的第一种‘私有财产’的同时也在塑造着儿童的关于‘物权’的‘我的’意识”①这一观点,幼儿园的“精美玩具”作为“公有财产”也在塑造着幼儿关于“物权”的“公有”意识,它重点承载了以下教育价值:让幼儿学习正确使用玩具的方式,培养幼儿“爱护”“珍惜”物的正确态度,为幼儿成为文明的社会公民奠定基础。案例中,教师的引导显然出于这一前提,应该说教师的引导是必要的。但为什么红红“勉强点了点
目标:  1.利用毛线进行装饰活动。  2.感受装饰美,体验利用材料进行装饰的乐趣。  准备:  1.毛线织物,各色毛线团及小组操作材料。  2.围巾、手套、帽子的装饰范例。  过程:    一、看看、说说    1.出示不同大小、颜色的毛线团,请幼儿观察这些毛线团有什么不一样。(大小不同,颜色不同。)  2.引导幼儿说说毛线可以变成什么。(教师逐一出示毛线织物,如颜色、图案丰富的围巾、手套、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