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康复效果的观察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pi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康复效果的观察。方法:将28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40例,对实验组给予术前、术后护理干预,对照组则采用传统式的护理方法,分别对剖宫产术后产妇恢复情况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产妇术后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剖宫产产妇给予术前、术后护理干预更有利于母婴健康。
  【关键词】护理干预;剖宫产;康复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198—01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母婴保健法的实施,产妇的身心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的病死率,剖宫产术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剖宫产率不断的增加,我国剖宫产率达46.5%[1],我院的剖宫产率为49.8%。为促进剖宫产产妇尽快康复,降低因剖宫产给母婴带来的并发症的发病率,我科对剖宫产的患者给予术前、术后的护理干预,并加于观察和研究,同时与传统的剖宫产护理方法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科2012年1月~6月的剖宫产产妇28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40人,两组产妇既往健康,无其他疾病史、无剖宫产史。手术方式为子宫下段剖宫产,麻醉方式为硬膜外麻醉。经统计学处理,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剖宫产的原因、麻醉方法、产后出血、新生儿体重均无明显差异。
  1.2 方法 实验组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实行传统式剖宫产护理方法,对比两组产妇术后恢复情况。对比的项目:术后进食和肛门排气时间;拔尿管的时间和自主排尿情况;术后第一次离床活动时间和术后3天乳汁分泌情况。
  1.2.1 传统式护理方法:按剖宫产常规护理术后观察生命体征、子宫收缩情况,腹部切口渗血与阴道出血情况,肛门排气后进食,尿管于术后24~48小时拔除,拔除尿管后离床活动,按医嘱常规静滴抗生素。
  1.2.2 护理干预的方法:(1)在传统式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加于改良,注重健康教育。实验组于手术前均接受健康教育,由病房的主管护士主讲,给孕妇予心理知识及相关知识的宣教,讲解在各个时间段所要做的术前准备,必须配合医生、护士、麻醉师做好哪些准备,手术前、手术后的注意事项,讲解母婴同室及母乳喂养的好处,鼓励家属陪伴,消除恐惧心理。(2)讲解手术环境、手术方法、麻醉方式及效果,交待术中监测可能听到的声音,指导术中配合要点及注意事项。(3)术后6小时开始鼓励并协助床上活动,每2小时翻身1次,8~12小时后取半坐卧位,以促进肠蠕动,术后6小时进食流质,忌奶和糖类,待肛门排气后进普食,强调合理的平衡膳食对产后恢复及泌乳的好处、并取得产妇家属的积极配合。术后12小时内即可拔除尿管,拔管前进行膀胱功能训练3次,拔管后观察产妇排尿情况,并协助床上排尿,以及鼓励离床活动。
  2 结果
  2.1 实验组和对照组产妇术后开始进食和肛门排气时间。
  2.2 实验组和对照组产妇术后拔除尿管的时间和拔除尿管后自主排尿情况。实验组12h内拔除尿管140例(100%),对照组24h后拔除尿管,拔除尿管的时间明显提前,实验组拔除尿管自主排尿135例(96.4%),5例自主排尿失败,经过诱导排尿后能自主排尿。对照组114例(81.4%),26例自主排尿失败,经诱导排尿后22例能自主排尿,另4例重新留置导尿管。两组具有显著差异。
  2.3 观察产妇术后离床活动时间。实验组比对照组明显提前,在24h内离床活动的,实验组118例(84.3%),对照组18例(12.9%)。
  2.4 产妇术后泌乳情况。两组均实行母婴同室,进行母乳喂养指导,两组产妇术后1天均有乳汁分泌,无明显差异,但从奶量观察,实验组术后2天能满足婴儿需要者114例(81.4%),术后3天都能满足婴儿需要,对照组术后2天能满足哺乳者91例(65%),在术后3天能满足者118例(84.3%),余22例4天后方能满足婴儿的需要。
  3 讨论
  对剖宫产产妇手术前、手术后实行护理干预,经临床实践证明,能明显减轻患者心理应激,使其主动配合麻醉医生和手术医生,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保证母婴平安,有利于术后康复和母乳喂养,减轻手术后的并发症。患者术后尽早翻身及8~12h取半坐卧位,以利于改善功能,使腹肌松弛,减轻切口疼痛和减少止痛剂的应用,鼓励患者尽早离床活动,可促进肠蠕动的恢复,有利于子宫复位,恶露排出顺利及身心健康。同时,尽早离床活动,有减少血栓形成的可能。实验组术后早进流质,刺激胃肠蠕动,有利于胃肠功能恢复,有利于母乳喂养。据有关报道[2]:乳汁分泌不足,常见于术后禁食时间长,恢复饮食后流质和半流质饮食不能及时补充营养及产妇怕痛的心理与术后体位受限等原因。因而实验组胃肠功能恢复快,肛门排气早,病人进食早,有利于恢复体质及乳汁满足母乳喂养需要,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留置导尿管是引起泌尿系感染的主要原因,留置導尿管时间越长,受感染的机会就越大。实验组采用12h内拔除尿管,不仅缩短了导尿管留置的时间,而且,实验组选择在膀胱功能训练3次后拔除尿管,提高了拔除尿管后第一次排尿的成功率。由此可见,给剖宫产产妇手术前、手术后实行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术后康复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江森. 关于剖宫产几个问题的探讨.现代妇产科进展,2008,7(2):101.
  [2] 刘沛如. 腹部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对母乳喂养的影响.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14(1):47.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探究糖尿病患者认知与遵医行为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关因素,为临床护理、临床治疗及健康宣教提供可靠依据,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实施问卷调查,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分析相关因素。结果:糖尿病患者认和遵医嘱行为得分最高的是定期检测血糖,糖尿病患者认和遵医嘱行为得分最低的是定期随访。糖尿病患者认和遵医嘱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中提高护士管理参与率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成立品管圈活动组织,选定“提高护士管理参与率”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后护士管理参与率的效果进行
【摘 要】急性心梗是心血管系统疾病常见的危重症,来势凶险,早期病死率高,急性期易出现并发症对患者危害极大,因此临床护理很重要,密切心电监护观察急性心梗病人心电图变化,可早期发现恶性心律失常,使病人得到早期救治,同时合并有效护理,降低患者死亡率。  1 临床资料:自2008.1~2011.1,3年共收治76例,男41例、女35例,平均年龄在59岁,其中并发室早38例,室性心动过速17例,心室颤动14
【摘 要】目的:探讨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神经内科全脑血管造影术病人的效果。方法:将80例神经内科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进行一般护理;实验组按照护理路径流程表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显著降低,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实验组据制定临床路径流程表,成立由医
【摘 要】目的:探讨不孕不育患者的心理特点和有效的护理措施。 方法:选择我院近期收治的80例不孕不育患者进行分析。使用症状自评量表对纳入病例进行测量后,与国内常模比较,分析其心理特征,探讨有效护理措施。结果:根据患者的心理特征分析,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有效的减轻了患者心理负担,及时消除了患者不良情绪,提高了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战胜疾病的信心。结论:治疗不孕不育患者不仅从药物上治疗,更应注重患者心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194—01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过去急性期的病死率高达30%~50%。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病死率已下降至10%~15%。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开展早期心脏疾病的康复的医疗,从而使远期预后以及劳动力恢复远较传统疗法显著。急性心肌梗死的康复及饮食护理,已列为心内科的常规治疗与护理。现就心肌梗塞
作为特殊的一个人群,对于聋哑学生来说,进行教学实践活动主要是为了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在聋哑学生的小学数学实践课教学中,教师要全面利用教学资源,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