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蛋白(a)和胆红素联合检验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f19872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脂蛋白(a)和胆红素联合检验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于2015年4月到2016年4月间,在我院选择60例冠心病患者设为冠心病组,另选取同时期收治的6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脂蛋白(a)和胆红素检测,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冠心病组患者脂蛋白(a)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冠心病组患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脂蛋白(a)水平将明显升高,胆红素水平将明显下降,脂蛋白(a)和胆红素在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脂蛋白(a) 胆红素 冠心病 诊断
  冠心病是因冠状动脉血管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起血管管腔狭窄甚至阻塞,并引起患者出现心肌缺血、缺氧、坏死等致病。冠心病是临床常见心脏病,随着当前人口老龄化加重,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等相关冠心病的高危因素发生率越来越高,直接导致冠心病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冠心病常出现心绞痛症状,治疗不及时将导致患者猝死,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加强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治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基础。当前诸多研究结果证实,脂蛋白(a)和胆红素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基于上述背景,探讨脂蛋白(a)和胆红素联合检验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效果,以期为冠心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以下进行具体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5年4月到2016年4月间,在我院选择60例冠心病患者设为冠心病组,另选取同时期收治的6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冠心病诊断均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临床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10年);均排除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排除存在血液疾病患者;排除其他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排除一个月内使用调脂药物治疗患者;排除严重内科疾病;所有患者均能自主表达意愿;均自愿配合研究。冠心病组患者中男女比为31:29;年龄50-78岁,平均年龄(61.2±8.5)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3.1±1.6)年。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比为32:28;年龄51-78岁,平均年龄(61.4±8.6)岁。与对照组对比,冠心病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基线资料无差异(P>0.05),可在研究中进行比对分析。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脂蛋白(a)和胆红素检测,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东芝2000FR)对患者进行检测,使用北京中生生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血清总胆红素检测试剂盒及直接胆红素检测试剂盒等相关试剂进行检测。冠心病组和对照组患者均于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静脉血2ml进行检测,常规3000r/min离心分离,取上层血清进行检测,脂蛋白(a)使用免疫比浊法进行检测,胆红素测定使用重氮法及矾酸盐法进行测定。
  1.3 观察指标
  统计对比冠心病组和对照组患者脂蛋白(a)、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状况。
  1.4 统计学方法
  上述冠心病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所有数据结果均采入到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确保录入过程客观真实,以95%为可信区对数据进行处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t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冠心病组患者脂蛋白(a)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冠心病组患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3 討论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动脉粥样硬化、梗阻是冠心病发病的病理基础,患者多在情绪激动、体力劳动等因素影响下发病,患者常出现典型胸痛、心绞痛、恶心、呕吐、发热、出汗等相关症状,病情严重时将引起患者猝死,致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1]。随着当前人口老龄化加重,冠心病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及日常生活质量。
  当前诸多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等均是冠心病的高危因素,且动脉粥样硬化、梗阻是冠心病发病的病理基础,而脂蛋白(a)和胆红素水平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直接存在紧密关联,也是引起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此次研究中冠心病组患者脂蛋白(a)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冠心病组患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沈倩[2]的相关研究结果相符,说明脂蛋白(a)和胆红素可作为临床诊断冠心病的有效诊断指标。脂蛋白(a)是特殊独立的血浆脂蛋白,是血液中脂蛋白的成分之一,脂蛋白(a)在肝脏中合成,稳定性高,而当脂蛋白(a)与低密度脂蛋白之间存在紧密关联,低密度脂蛋白升高,脂蛋白(a)将随之升高,引起冠状动脉硬化[3]。胆红素属于胆汁色素,胆红素在胆汁中形成,具有一定毒性,能导致脑细胞及相关神经组织损伤,且胆红素能抑制机体磷脂、亚油酸等氧化过程,抑制胆固醇溶解,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因此胆红素水平下降时,是冠心病的高危因素[4]。
  综上所述,冠心病患者脂蛋白(a)水平将明显升高,胆红素水平将明显下降,且脂蛋白(a)和胆红素检测过程简单、方便、快捷,在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良好的运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杨雪.脂蛋白(a)和胆红素联合检验冠心病的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4(a5):148-149.
  [2]沈倩.联合检验血清中脂蛋白a、胆红素的含量在诊断冠心病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0):40.
  [3]郝家明.血清TBIL、Lp(a)和Cys C检测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热带医学,2015,15(8):977-980.
  [4]蔡旭清,苏炳森.脂蛋白(a)C-反应蛋白和胆红素检验在冠心病患者诊治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9(33):470-471.
其他文献
【摘 要】 通过对我院2014年1月-2015年8月临床收治的部分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脑梗、冠心病、急性白血病等患者进行随机抽取,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以3mm、0.8mm标准微球进行对照检测,来展开对血小板及血液微粒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脑梗、冠心病患者的血小板及微粒数量普遍高于健康者,而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血小板及微粒数量增加不明显,可见,对于血小板及微粒含量来说可以作为临床
【摘 要】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满足临床医疗和急救医学的现实需要,即时检验(Poct)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从它的实际应用来看,它主要适用于儿科疾病、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以及免疫性疾病等等,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但是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它在当前的临床应用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这些问题的产生严重影响着临床医学的健康发展,对于其的解决,需要从各方面入手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即时检验
【摘 要】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的临床标本微生物阳性检验率的影响因素及影响原因。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和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集的临床标本包括血液标本、呼吸道标本、粪便标本及非呼吸道标本共4500份,比较它们的微生物阳性检测率,分析阳性检测率的影响因素。结果:经过检验发现,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集的样本的阳性检测率要显著高于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集
期刊
【摘 要】 目的:在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CT特征及临床意义客观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提升疾病诊断精准性的方法,从而为诊疗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采取随机法选择本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接收的23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通过回顾和分析其CT资料,在对淋巴结转移的100例病人进行统计和分析,进一步研究其CT特征。结果:本研究所选的100例病人中,有56例病人是Ⅵ区(中央区)的淋巴
期刊
【摘 要】 目的 OTX2轉录因子通过结合到DNA序列上,改变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导致相应的临床表现。I级POU结构域转录因子I POU1F 1(POU domain,class I,transcription factor I,POU1F1),人类OTX2基因编码区有1个高度保守的同源结构域(38-lOOaa),拟初步探讨OTX2保守编码区的63位和72位氨基酸定点突变对下游基因POU1F 1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