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莫兰迪:相对亦忘言

来源 :新青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ndam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乔治·莫兰迪,意大利著名版画家、油画家,巴尔蒂斯曾这样评价他:“莫兰迪无疑是最接近中国绘画的欧洲画家了,他把笔墨俭省到极点。他的绘画别有境界,在观念上同中国艺术一致。他不满足表现看到的世界,而是借题发挥,抒发自己的感情。”

艺术至上


  莫兰迪1890年生于意大利的波洛尼亚,少年时期就对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07年进入波洛尼亚美术学院学习绘画。在学校学习的最后两年,他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1913年完成了学业。毕业后,他在当地做一名小学素描和版画老师,1930年回到波洛尼亚美术学院担任版画老师,直至1956年。
  莫兰迪一生亲缘淡薄。他的父亲是一位中产阶级官员,有五个孩子,莫兰迪是长子。在莫兰迪小的时候,就经历了幼弟约瑟夫和妹妹安娜的夭折,1909年他的父亲去世,让年纪轻轻的莫兰迪承担起家庭的重担。他的一生中没有妻子,没有爱情,他像是一位虔诚的僧侣,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艺术。他从不向往繁华热闹的都市,他没有去过艺术之都巴黎,他所做的只是在他的画室中安静的创造只属于他独自一人的艺术世界。
  所以莫兰迪的画作中极少人像,绝大多数都是静物画。画面中的瓶瓶罐罐与画室中用来临摹的石膏模型别无二致,甚至第一眼看上去让人觉得就是画室中的习作,莫兰迪的“习作”却干净得令人心生向往,透出从灵魂晕染而出的智慧高雅、淡泊宁静,让人感受到一颗温和包容的赤子之心。

静观之下


  “静观”出自宋人程颢的《秋日偶成》:“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静观”作为一个道家概念,指的是可以冷静地分析观察,这种冷静建立于一种天人合一、物我浑融的境界之上,强调一种超脱世俗的心境:忘却尘世中的纷纷扰扰,我如一物,万物皆我,不牵扯情感,保持内心的宁静。静观万物时与其生命精神的内省体验相关联,从而获得舒适自得之乐、自然和谐之美。
  莫蘭迪曾说过:“那种由看得见的世界,也就是形体的世界所唤起的感觉和图像,是很难,甚至根本无法用定义和词汇来描述。事实上,它与日常生活中所感受的完全不一样,因为那个视觉所及的世界是由形体、颜色、空间和光线所决定的……我相信,没有任何东西比我们所看到的世界更抽象,更不真实的了。”这正是一种“静观”之下的创作。从美学角度来讲,“静观”可以被看做是一种艺术审美,在这种艺术审美的作用下,莫兰迪进入了忘我的创作状态,做到了与功利的暂时隔绝,心无旁骛,以一颗纯净的心灵观赏每一件微不足道的器物,通过描绘物象来描绘内心世界,在内心世界与物象的共融之中,感悟世界宇宙的真谛。
  莫兰迪笔下的每一件器物都处于宁静的空间之中,好似时间不再流逝一般;然而这些宁静的物象却不是死物,每一件都充满了生命力,生机勃勃,就像初春时节,树枝上吐露的新芽,在木色之下包裹的是涌动生机。这些静物有了生命,就有了温暖人心的力量,它们脱去了世俗沉重的枷锁,然观众在尘世中获得片刻宁静的栖息之所,用心感受生命原本的质感。

溪花与禅意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说莫兰迪是最接近中国绘画的欧洲画家,更多是因为莫兰迪绘画中蕴藏的禅意。中国的美学讲究“悟”,这是心与世界的相通;中国的绘画讲究“留白”,这是给“悟”留出足够的空间;中国的艺术讲究“白描”,这是对自然万物做最简洁的描绘,朴素洗练却鲜明生动。正是这样一种艺术审美,让中国艺术追求一种境界: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物外之象。艺术最珍贵之处不在于它本身,而在于它给人怎样的启发,它在无声无形之处构建了一个多大的世界。
  莫兰迪作品中的“禅意”也正在于此。莫兰迪作品中大量的留白让他在当时的画家之中独树一帜,普通的展示桌面在他的笔下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空间,画作中物象与空间的视觉错位让画面的“空”变得和谐而灵动起来;主体静物之间内部空间的相互转化,使静物和背景之间的空间相互流动,就像是空气在画面中游走,这种平静中富于变化的呼吸感正是生命存在的状态。莫兰迪的“空”带着一种流动性,能载着人的思绪飘远,像一缕清风给尘世中苦苦挣扎的人们带来一丝透彻的明悟。
  罗伯特·朗格曾说,“莫兰迪已经从观察和绘画过程中排除了对题材的干扰,无趣的事物,沉闷的风景和季节性的花朵,以他们自身的形式而更有效的表达出来;并且,一个艺术家无非表达情感而非其他。他用一种适当的绘画语言避免抽象艺术的浅薄,以至于在同样的事物中显现不同的情感音色,并给与严肃艺术以丰富的情感变化。”在莫兰迪的作品面前,说再多的言语都是多余的,他不在乎你会不会喜欢他的画作,于他而言创作本身已足够幸福;他不会在乎自己的作品会给自己带来多少利益,他是浮世中的隐者,孤独而寂寞。
其他文献
告别美国定居山村  今年51岁的杜春平是安徽省淮南市八公山人,1992年进入成立不到5年的华为公司,是华为元老级成员之一。他从基层一线技术员做起,直至升任深圳华为公司最为核心的研发交换机的技术部副总。43岁时杜春平因病提前从华为内退,比他小一岁的妻子余淮当时在深圳一家外资学术期刊任编辑,为了照顾在美国读书的儿子,她也辞职陪同丈夫一起去美国旅居。  旅居美国,法治环境和文化背景与国内大相径庭,也没有
十月下旬,应索尼公司的邀请,我与国内几家媒体的朋友同赴日本,一是体验索尼α900相机,二是走访位于东京的索尼公司总部。此前,在《大众摄影》的第10期和第11期杂志中已经有过α900相机的深度介绍,所以有关这款相机的各项功能和技术参数就不再一一赘述了,主要谈谈拍摄中的些许操作感受以及走访索尼总部的有关信息。    轻车熟路的操作  由于工作性质的缘故,我总是有机会体验许多品牌的最新型产品,并撰写各种
今年十一长假,在上海工作的张才回到了三千公里外的乡下老家。每年春节张才要跟媳妇孩子去北京的岳父家,五一假期太短,要回老家只能选择十一长假。  已经三年没有回老家了,今年十一张才特意回了趟老家。在城里长大的媳妇和孩子都嫌乡下条件差,没有跟张才回来。张才舍不得新养的宠物狗贝贝,特意把贝贝也带回了老家。  十年前母亲去世了,父亲一个人在老家孤零零的生活。前些年张才把父亲接到了上海,可父亲在这里住了一个月
相信有好多读者看到这个栏目,觉得实在是小儿科,这些雕虫小技您早已暗熟于心了。但是同时也依然有许多新手刚刚领略到摄影的魅力,欲学而不得门。因此我们希望以新手的身份出发,逐步了解手中的相机。提供基础、简单、实用的知识,比如器材的选购技巧,相机使用技巧,及后期调整和打印输出方面的知识等。当然您有什么好建议也可和我们联系。欢迎发电子邮件至 liangchen@pop-photo.com.cn  经过一年的
我是一名摄影爱好者,同时又是一名痴迷的书法追求者,缘于对书法的挚爱,对抽象艺术有着更深的体会与感悟。“水语天书”系列作品就是一组抽象水的创作实践。    拍摄感悟:  这组“水语天书”系列作品创作地点,位于河南省辉县市南太行的山涧。在创作过程中,身临其境,首先是认真观察,精心构思,对水的流速,水底背景,光照条件和水的形态进行分析。    水的选择:主要是山涧溪流。其水质清澈见底,透过镜头在表现水的
高科技数码时代的到来,为摄影人对“影像领域”变化莫测的需求如虎添翼。原本平淡的画面经电脑奇迹般地修饰后,以全新的视觉效果展现在读者面前,是影像的一次飞跃,一次艺术的升华。《梁祝》、《构成》是在原始图像上的再度创作,而《岭南山村》、《轻舟已过万重山》则是改变某部分的原始图像,两种不同的创意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改变影像,影上添花。      构成 陈景明 图/文  这是由多幅摄影作品组合而成的,运
代春龙是宝清县龙慧名车的经理,热心公益的他一直是志愿服务精神的践行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让他十分揪心,他一直琢磨着如何为抗击疫情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一天他在微信群里,看到团宝清县委招募疫情防控志愿者的通知,立即就打定了报名的主意。他征求爱人和女儿的意见,家里人也非常支持,爱人说,你是党员这个时候你就该做点什么,女儿也为爸爸当志愿者的想法而感到自豪。就这样代春龙加入了团县委的共同战“疫”青春宝清志
如今,MP4已经成为了时尚消费者的新宠,对于摄影人士而言,这类带有彩色液晶显示屏的移动硬盘不仅可以取代普通的数码伴侣,为数码相机当好坚强的后盾,还可以随时随地欣赏刚刚拍完的摄影作品,把大量的电子照片放在自己身边,及时地与朋友分享。最近,驰能推出了一款大容量的MP4产品,不仅可以存储数码照片,还可以欣赏电影及MP3音乐,为2006新春点亮了数码影像的新生活。  驰能AV2400PLUS是基于2.5英
理光  GR DIGITAL Ⅱ试用    随着千万像素的来临,便携式数码相机的升级如火如荼。理光公司激流勇进,在推出面向专业用户的理光GRD之后,又推出了理光GRD Ⅱ。此款相机沿袭了GR系列相机28mm的大广角和大光圈镜头设计,加上千万像素影像感应器,使理光GR系列数码相机再上新台阶。    升级亮点    28mm广角  从相机的性能指标来看,理光GR DIGITAL Ⅱ(GRD Ⅱ)继承了
传递党的声音,讲好战“疫”故事  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党中央、国务院做出重大部署。全国5万多医护人员驰援武汉,10多天时间火速建成的雷神山、火神山医院,将新冠肺炎医治费纳入医保,面对战“疫”,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斗争一线的入党积极分子火线入党,伟大的党带领伟大的中国人民同舟共济、共克时艰,面对疫情在全世界蔓延的严峻形势,贡献着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展现着大国担当。让我更加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