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物添加对碱化土壤有机碳库及土壤质量的影响

来源 :中国草地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sdfe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土默川苏打碱化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定位试验探讨不同有机物料添加对碱化土壤有机碳库与质量的影响.设置生物炭(BC)、牛粪(CD)、羊粪(GM)、玉米秸秆(SW)和对照(CK)共5个处理,于2019~2020年春季将所有有机物料以玉米秸秆全量还田(10.5t/hm2)为基准,按等量有机碳量(2.4t/hm2)的方式添加.于秋收后采集土壤样品,通过计算土壤质量指数(SQI)来评价土壤质量.结果 表明:(1)有机物添加处理下,0~3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密度显著高于CK(P<0.05),其中秸秆处理主要增加了难氧化有机碳(P<0.05),其余处理下易氧化和难氧化有机碳均有所增加(P<0.05);(2)牛粪和羊粪添加处理下,0~30cm土层土壤速效钾和全氮含量显著提升(P<0.05),牛粪和秸秆添加显著降低土壤碱化度(P<0.05),而生物炭和秸秆添加显著降低土壤pH;(3)各处理水稳性团聚体直径越小,占比越小,其中秸秆对大水稳性团聚体的增加最为明显(P<0.05);(4)有机物处理下,土壤蔗糖酶的活性均高于CK(P<0.05),秸秆添加显著提高土壤磷酸酶活性(P<0.05);(5)生物炭对产量的提升效果最佳(P<0.05),其地上生物量与玉米产量较CK增加80.37%和103.11%.各处理SQI由高到低依次为SW>BC>CD>GM>CK,对应的指数值分别为0.75、0.55、0.55、0.51和0.47.这表明,有机碳添加量为2.4t/hm2时,秸秆对中度碱化潮土的质量提升效果最好.为碱化土壤质量提升及有机物料合理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及可行性建议.
其他文献
为了进一步推动山东省海阳市畜禽产业发展,本文介绍了海阳市畜禽产业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困境:产业升级面临新任务,产业发展面临新形势,产业安全面临新挑战,产业宣传面临新机遇;提出了海阳市畜禽产业发展的建议:发挥产业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创新发展模式、培育新型动能,坚持绿色发展、保障供给安全,提高科技水平、拓宽市场销售.
为了深化开展畜牧兽医领域供给侧改革、提高畜牧兽医服务水平,2018年5月,新疆安集海区重大动物疫病防疫社会化服务正式开始实行,主要采取了动物防疫专业合作社和畜牧兽医技术服务公司2种社会化服务模式.3年多来,社会化服务公司在该区3个县级团场运作的情况基本正常,完成了年初签订的动物防疫责任合同书规定的相关内容,让连级基层防疫人员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的队伍更加稳固,大大减轻了团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动物防疫的工作压力.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该地域面积广阔、间距太长、人手不充足等原因,偏远地方动物防疫工作开展得不顺利,存在
以盆栽小报春幼苗为材料,探讨其在6种NaC1浓度(0、50mmol/L、100mmol/L、150mmol/L、200mmol/L、250mmol/L)处理1d、4d、7d、10d下生理指标的变化;选择150mmol/L NaC1溶液模拟盐环境,添加不同浓度的外源CaC12(0、5mmol/L、10mmol/L、15mmol/L、20mmol/L)后测定小报春幼苗的相关生理指标,研究小报春对盐胁迫的生理响应以及外源钙的缓解效应.结果 表明,在NaC1处理第1d,浓度为50mmol/L时,小报春生长指标比对
掌握不同利用方式对草原植物和土壤碳、氮和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可为全面分析和评估不同利用方式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基础数据.以贝加尔针茅草原围封、放牧和刈割3种草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利用方式对贝加尔针茅、羊草和扁蓿豆3种主要植物叶片和土壤碳、氮和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分析植物与土壤化学计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表明,与围封相比,放牧显著增加3种植物叶片全氮含量和贝加尔针茅、扁蓿豆叶片氮磷比;刈割显著增加贝加尔针茅和羊草叶片碳氮比,显著降低贝加尔针茅和羊草叶片全氮含量和氮磷比(P<0.05).利用方
为分析二氢嘧啶脱氢酶(DPYD)和神经导航因子3(NAV3)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山羊产羔性能的关联性,通过MassARRAY?SNP分型技术对DPYD基因和NAV3基因的4个候选位点进行分型,探究其在云上黑山羊、济宁青山羊、辽宁绒山羊3个群体中的遗传学特征,并统计其与云上黑山羊的产羔性能(产羔数、初生窝重、断奶窝重)的关联程度.群体遗传学分析表明,DPYD基因g.74670682 C>T位点和NAV3基因g.7247898 A>G位点在云上黑山羊、济宁青山羊、辽宁绒山羊中为低度多态(PICC位点在云上黑
在科尔沁沙地,以公农1号紫花苜蓿为供试品种,采用大田试验,对紫花苜蓿施用重过磷酸钙和磷酸二铵,磷肥(P2O5)施用量分别为0、100、200、300和400kg/hm2,越冬前期挖取紫花苜蓿根颈,人工模拟冷冻(20℃)和冷藏(4℃)处理,分析紫花苜蓿根颈的相对电导率、含水量(自由水和束缚水)和氨基酸(游离氨基酸和脯氨酸)含量的变化.结果 表明,低温冷冻较低温冷藏处理自由水含量降低,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和束缚水含量升高.低温冷冻处理下施用300kg/hm2磷肥的紫花苜蓿根颈相对电导率较低,且施用重过磷酸钙显著
为充分利用采煤塌陷区发展草牧业,在山西省孝义市煤矿沉陷区测定老芒麦、狼尾草、披碱草和无芒雀麦四种禾本科牧草的产量、鲜干比及粗蛋白、粗脂肪、可溶性糖、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计算四种牧草的相对饲用价值并运用灰色关联度法对牧草的产量及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筛选适宜采煤塌陷区种植的禾本科牧草.结果 表明:无芒雀麦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最高,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综合评价表明,灰色关联度无芒雀麦>披碱草>老芒麦>狼尾草,无芒雀麦适宜作为采煤沉陷区种植的禾本科牧草.
以3种翻耕补播方式(深翻耕补播、浅翻耕补播和免耕补播,播量30kg/hm2)及深翻补播不同播量(7.5kg/hm2、15kg/hm2和22.5kg/hm2)为研究对象,以封育未补播为对照,研究了不同翻耕补播措施对宁夏荒漠草原土壤碳氮储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封育未补播处理可提高0~1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深翻耕补播可显著提高10~20cm和20~4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深翻耕补播和深翻-播量15.0kg/hm2可分别提高土壤10~20cm和20~40cm土层土壤全氮含量.深翻耕补播、深翻播量1
为掌握西藏自治区岗巴县高寒草原天然牧草养分含量及消化率季节变化规律,选取垫型蒿、高原鸢尾、藏羊茅、藏西嵩草和线叶嵩草5种牧草,分别分析8月、10月和12月各种牧草的粗蛋白质、脂肪、灰分、钙、磷和中、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及干物质和纤维组分体外消化率.结果 表明:5种牧草中垫型蒿的粗蛋白质含量最高(17.28%)、线叶嵩草次之(15.73%)、藏羊茅最低(3.15%),脂肪和灰分含量分别为1.31%~1.84%和2.57%~9.90%,钙含量变幅较大(0.27%~4.94%),而磷含量相对稳定(0.09%~0.2
以羊草、无芒雀麦、紫花苜蓿和扁蓿豆为材料,按照1、2、4物种梯度,构建3个多样性水平的人工草地,分析多样性水平对豆禾混播群落根系形态及叶面积指数的影响.结果 表明,直径0~1mm的根系主要分布于地下0~28cm土层,根长随着物种多样性的增加而增加;直径1~2mm的根系主要分布于28~56cm土层.禾本科牧草的根长随着物种多样性的增加显著增加,而豆科牧草的根长随着物种多样性的增加显著减少.无芒雀麦和扁蓿豆叶面积指数随着多样性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羊草和紫花苜蓿叶面积指数随着多样性的增加呈降低趋势.牧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