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季节的地理问题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jinggoigo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季节是地理试题中的重要信息,正确判断季节往往是解题的必要条件。与地球运动季节变化有关的地理现象有:
  1.地球的公转速度
  地球的公转速度在1月初(近日点)最快,7月初(远日点)最慢。
  2.太阳直射点位置
  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同样,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冬季,太阳直射北半球。
  3.昼夜长短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3月21日—9月23日),各地昼长夜短,北极附近出现极昼;北半球冬半年(9月23日—次年3月21日),各地昼短夜长,北极附近出现极夜。
  4.正午太阳高度
  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物影最短。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回归线及以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物影最短。
  5.日出日落方位
  北半球夏半年,各地太阳东北升,西北落;北半球冬半年,各地太阳东南升,西南落。
  6.对流层厚度的变化
  冬季近地面气温低,对流运动减弱,对流层厚度变小;夏季,对流运动旺盛,对流层厚度变大。
  7.海陆气压分布状况
  夏季,大陆上的气温比海洋高,形成低压;冬季,大陆上气温低,形成高压。如夏威夷高压最强盛时,北半球为夏季;西伯利亚高压强盛时,北半球为冬季。
  8.气压带、风带位置的移动
  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做季节性移动。当地中海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为北半球夏季。
  9.海陆等温线的弯曲方向
  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海陆上等温线发生弯曲。1月份,大陆上等温线向南突出,海洋上等温线向北突出,7月份相反。
  10.雪线高度
  雪线是高山上积雪、冰川分布的下限。夏季温度较高,海拔较低处的冰雪消融,雪线偏高;冬季雪线偏低。如喜马拉雅山雪线在北半球夏季上升,冬季下降。
  11.气候特征
  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季风气候等季节变化明显的气候类型能指示季节。例如,当罗马(洛杉矶、雅典)炎热干燥时,或开普敦温和多雨时,或东亚盛行东南风,南亚盛行西南风时,北半球为夏季;当北京寒冷干燥时,或巴西高原东南部多雨时,北半球为冬季。
  12.黄淮海平原盐分在土壤中的运动规律
  夏季淋盐,春秋返盐,冬季相对稳定。
  13.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的方向
  当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时,北半球为夏季;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时,北半球为冬季。
  14.河流的水文状况
  河流的汛期取决于河流的补给状况。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出现在流域的“雨季”。南半球的拉普拉塔河主要流经热带草原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赞比西河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多雨期和汛期在南半球夏季;尼罗河水来自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区,汛期为6—10月;塔里木河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季冰雪融化多,形成汛期,枯水期在冬季。
  15.河流入海口的盐度变化
  河流汛期流量增大,对海水起稀释作用,海水盐度降低,等盐度线向外海扩展;枯水期海域盐度变小,等盐度线向河口方向收缩。长江口夏秋季节盐度降低,冬季枯水期盐度偏高。
  16.气象、地质等灾害的发生规律
  我国北方冬半年寒潮多发。台风、暴雨、洪涝和西南地区滑坡、泥石流多发时为夏、秋季节。黄土高原夏季暴雨时,水土流失严重。冬春季节我国北方气候干旱,有冷空气活动,多大风,沙尘暴多发。
  17.植被景观的变化或动物的迁移
  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活动都受季节变化的影响。当巴西高原东南部草木枯黄时为当地冬季,阿拉斯加的驯鹿向北部的苔原带迁移时北半球为夏季,青海湖鸟岛候鸟汇集时为4—6月。
  18.农业生产活动
  农业生产活动有季节性的特点。华北平原的小麦收割时为6月初,种植时为9月底;澳大利亚的小麦播种时为北半球春季,牧羊活动忙季在北半球夏季;江南丘陵地区采摘新茶为春季;舟山渔场带鱼汛在冬季,墨鱼汛在夏季。
  (责编 覃亮生)
其他文献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中文言文占据了教学内容的一半,是极其重要的教学内容。要使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并运用文言文,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准确地进行训诂教学,不能人云亦云,而应对其中注释有谬误的地方进行必要的辨析,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现将教材中错误的训诂分类,简述如下。    一、不明术语而误    《孔雀东南飞(并序)》之“视历复开书,便得此月内,六合正相应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并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转变观念,遵循新课标精神,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让学生运用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