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检查在早期脑梗死中的临床作用和应用价值

来源 :中国医学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lin1985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在早期脑梗死中CT检查的临床作用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3-11月因脑梗死早期需行CT检查患者90例,分别在发病后1~6 h(对照组)和发病后24 h(研究组)进行CT扫描检查,比较两次检查后CT结果情况。结果:患者两次检查结果均全部呈阳性,且研究组在豆状核边界模糊、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影、早期低密度影、轻度占位和脑沟消失等状态显影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影像检查可对早期脑梗死患者尽早、准确的发现病情发展状况,对确诊和治疗意义重大,首次检查24 h后复查CT可有效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 CT检查; 早期脑梗死; 临床作用; 应用价值
  Study of CT Examination in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Application Value of Early Cerebral Infarction/GAO Yi, TANG Juan.//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5,12(04):050-052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clinical role and application value of CT examination in early cerebral infarction.Method:To retrospectively analyze 90 patients with early cerebral infarction who accepted CT examination during March 2013 to November 2013.They accepted CT examination 1-6 h after the onset (control group) and 24 h after the onse (research group) respectively, comparatively observed the results after inspection.Result:Patients with two test results were all positive, and the lentiform nucleus, middle cerebral artery high-density shadow, fuzzy boundaries early low density shadow, mild placeholder and brain sulcus disappeared status enhancement rate in research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the result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Conclusion:CT imaging in patients with early cerebral infarction can find accurate dete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s soon as possible, it has a great significance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early cerebral infarction, check after 24 hours for the first time can effectively ensure the accuracy of the results.
  【Key words】 CT examination; Early cerebral infarction; Clinical role; Application value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Seco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Tai’an City, Tai’an 27100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04.017
  脑梗死是指因血管阻塞,缺氧或营养缺乏,而造成神经元、神经胶质及血管系统等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它是临床上常见的血液高凝性疾病[1]。其中脑梗死主要原因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体重超重、喜食肥肉[2]。脑梗死发病率在脑血管疾病中占首位,有近10%患者急性期死亡[3]。脑梗死的发生在临床愈后中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早期诊断并予以尽早治疗是有效减少致残率、病死率的重大问题。CT影像是临床较常用、且可靠性高的一种检查方法,可提供准确、合理有效的临床参考依据[4]。通常情况下,脑梗死发生后3~24 h内就可以不同程度开始显影,检查出患者颅内各部分梗死灶异常表现,从而快速确诊病情并予以临床对症治疗。此次本院对9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CT检查在脑梗死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3-11月因脑梗死早期需行CT检查患者90例,分别在发病后1~6 h(对照组)和发病后24 h(研究组)进行CT扫描检查,所有患者中男59例,女31例;年龄57~81岁,平均(66±5.5)岁;发病时间2~20 h,平均(10.6±2.8)h;合并高血压64例,糖尿病32例,高血脂35例,冠心病24例;长期吸烟史57例,嗜酒史59例;于活动时发病28例,睡眠中发病62例;不同程度意识障碍72例,嗜睡8例,意识不清6例,昏迷状态4例;发病到入院时间内头痛25例,恶心呕吐15例,继发性癫痫10例;入院后发展为言语不利或失语14例,发热>38 ℃ 10例,双侧瞳孔不等大7例;全部患者均于发病后6 h内送达医院进行CT扫描检查。   1.2 方法 采用Philips MX800螺旋CT扫描,以OML为基线,7 mm的层厚和层距行常规全脑扫描[5-6];所有患者均予以两次CT扫描检查,第1次于入院后基础检查后及时行CT扫描,时间均在发病后1~6 h;第2次于发病后24 h前后再次行CT扫描。检查时患者保持仰卧体位,予以全脑扫描,层厚、层距均设定为7 mm,若扫描区域出现可疑病灶,即在此区域范围内予以3 mm薄层补充扫描,以确定病灶诊断的准确性。患者确诊为脑梗死立即溶栓治疗,采取银杏达莫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治疗时每次以20 mL银杏达莫注射液混合于0.9%氯化钠溶液250 mL中。
  1.3 疗效分析 比较两次检查后CT结果情况。包括豆状核边界模糊、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影、早期低密度影、轻度占位和脑沟消失等5项检查显影数量[7-10]。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豆状核边界模糊、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影、早期低密度影、轻度占位以及脑沟消失方面数据明显高于对照组。二次检查结果符合率明显高于一次检查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梗死是老年人群中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多由各种因素导致,包括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发生狭窄,进而发生脑梗死,该病极易在治疗后留有后遗症,如半身肢体肌力下降、言语欠流利或欠清晰等,严重影响老年人病后的生活质量,且容易再次发病。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与日提高,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的改变,加速了脑梗死的发病。脑梗死的发生在临床愈后中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早期诊断并予以尽早治疗是有效减少致残率、病死率的重大问题[11]。目前临床中较常使用的检查方法为CT和MRI。CT检查操作简单,快速易行,且在国内大部分医疗机构均可进行检查,其影像结果可提供准确、合理有效的临床参考依据,因此,CT检查仍然是临床中首选的检查方法。以往的临床研究认为早期脑梗死患者在24 h内进行CT检查其结果大多成阴性,检测效果不佳[12]。但是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CT设备对早期脑梗死的检测阳性率得到很大的提高。通常情况下,脑梗死发生后3~24 h内就可以不同程度开始显影,在24 h内其阳性率可达到79%[13-14],能够有效的检查出患者颅内各部分梗死灶异常表现,从而快速确诊病情并予以临床对症治疗。所有患者均予以两次CT扫描检查,第1次于入院后基础检查后及时行CT扫描,时间均在发病后1~6 h;第2次于发病后24 h前后再次行CT扫描。患者保持仰卧体位,予以全脑扫描,层厚、层距均设定为7 mm,若扫描区域出现可疑病灶,即在此区域范围内予以3 mm薄层补充扫描,以确定病灶诊断的准确性。
  本次研究发现,患者两次检查结果均全部呈阳性,能够及时的做出脑梗死的诊断,为溶栓治疗提供依据;早期脑梗死的CT影像显示:(1)豆状核边界模糊,其病理变化为基底节区梗死,脑灰质密度降低,灰白质边界消失;(2)轻微占位,脑沟消失,其病理变化为脑内血管堵塞后引发脑部供血不足,脑组织缺血发生水肿;(3)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影。此次结果显示,研究组豆状核边界模糊占40.0%,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影占30.0%,期低密度影30例,占33.3%,轻度占位占44.4%,脑沟消失占16.7%,以上各项状态显影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此外,二次检查结果符合率明显高于一次检查结果。此结果说明CT检查能很好的显示早期脑梗死影像学特征,及时做出脑梗死的诊断,并且首次检查24 h后的CT复查能有效的确保结果的准确性。综合近年来多项报道,CT影像扫描可有效显示患者早期脑梗死所出现的相对应的影像学征象,还能够发现豆状核边界模糊、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影、早期低密度影、轻度占位以及脑沟消失变化状况,且以上征象出现越多对早期脑梗死的诊断确诊越具有临床意义[15-16];此外,虽然有些早期患者的CT检查结果呈阴性,但是通过CT影像结果能完全的排除脑出血,有组于脑内疾病的鉴别诊断。CT检查的不足之处在于尚不能对超早期脑梗死的范围及病变血管进行确定,同时有些影像结果仅表现为稍低密度阴影,需要责任医生具有相当丰富的临床经验。综上所述,CT影像检查可对早期脑梗死患者尽早、准确的发现病情发展状况,对确诊和治疗意义重大,首次检查24 h后复查CT可有效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夏志燕.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MRI与CT结果的对比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6):109-110.
  [2]孟军,闵维阳,杨娜.70例脑梗死临床和CT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11(21):11-12.
  [3]王兴斌,曹玉凡,李文勇,等.急性(超急性)期脑梗死的CT和MRI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1):107-108.
  [4]俞琴,冉隆富.早期脑梗死的CT诊断进展[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9,16(1):19-20.
  [5]王红欣,李珍红,姚东陂,等.CT对超早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3,25(10):145-146.
  [6]程晓霞.84例早期脑梗死的CT临床诊断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4,1(3):45-46.
  [4]张文煜,孙立功,许小峰.CT在早期脑梗死诊断上的临床价值探讨[J].当代医学,2011,14(3):169-170.
  [7]郭继文,彭国球,张铁.早期脑梗死30例CT诊断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9):211-212.
  [8]沈家昌.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在早期脑梗死CT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111-112.
  [9]陆煜州.探讨早期脑梗死60例的CT诊断[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9):177.
  [10] Schaefer P W, Micclgliata L, Ledemm C, et al.First-pass quantitative CT perfusion identifies thresholds for salvageable penumbra in acute stroke patients treated with intra-arterial therapy[J].AJNR,2006,27(1):20-25.
  [11]史旭波.早期脑梗死的CT影像征象分析与临床表现及诊断意义[J].中国保健营养,2012,15(10):1669-1670.
  [12]唐西平,黄伟康,何顺清,等.CT高分辨薄层扫描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10,16(2):110-111.
  [13]余麒麟.CT诊断一侧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在早期脑梗死的价值分析[J].吉林医学,2010,7(13):1887.
  [14]袁国奇,刘利明,李清水,等.CT脑灌注成像在超早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0,11(35):55-56,201.
  [15]叶海鸣,韩孟.早期脑梗死的CT图像变化与相关血液动力学改变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1,9(16):112-114.
  [16]徐学权,黄越,韩洪军.超早期脑梗死CT表现特点的总结分析[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8,13(6):348-350.
  (收稿日期:2014-09-28) (本文编辑:王宇)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运用在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  1月-2015年1月于本院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月经改善率及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分离粘连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将
1 前言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空,现代教育技术给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它犹如一座架设在学生和教材之间的不可替代的桥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为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
进行岩土工程勘察的时候,水文地质勘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这样说,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直接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不全面,会造成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质量
“众所周知,就今年(2013)水泥行业总体来说,发展情况基本上都不太好.产能严重过剩,水泥新建线骤减,同时对机械设备的需求量也相对减少.就这样的情况下,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我
期刊
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处理方式有内固定、半髋置换和全髋置换,但哪种方式最好仍无定论。半髋置换常常用来治疗高龄患者的股骨颈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手术时间短、出血量
近年来高等级公路不断向山区伸展,由于山区地质环境复杂,必须进行专门工程地质调查工作。选择合理的工程地质勘察方法对保证设计、施工安全至关重要。本文对某山岭隧道工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