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哀歌

来源 :当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baba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还小的时候,在小镇上的一条栽满了槐树的巷子里,经常会看见一个戴着眼镜的中年人端着饭碗站在槐树底下哭泣,据说,这个中年人坐了将近二十年的牢,刚坐牢没多久,新婚妻子就跑了,但是母亲一直守在家里等着他回来,只是,母亲苦等了十几年之后,在他刑满释放的三年前,还是先走了一步,死了,所以,哪怕这中年人已经回家了好几年,隔三岔五地,饭做熟之后,一想到母亲没有吃上他做的饭,也不管来往是否有人,他便忍不住伤心,槐树底下一站,就像个孩子般哇哇大哭了起来。后来,他疯了,一年中的大部分时候,他都在满街里奔跑不止,尽管如此,他却又总是记得回家做饭,院子早就荒了,房子也早就塌了,但他总有办法把饭做熟,再端着饭碗,站在槐树底下哭,就好像,母亲一定舍不得他继续哭下去,一定会重新现身,接过他的饭碗。
  好多年之后,有一度,我在东京鬼混,回也回不去,留又不想留,就每天去住处附近的一家图书馆里借了中文书回去看,有一回,我竟然借到了一本繁体版的《乐府诗选》,归路上,刚翻了几页,读到了一首诗,可能正好是秋天,秋气迫人,经过一排槐树的时候,我竟恍然以为自己置身在家乡小镇上那条栽满了槐树的巷子里,不自禁地,当初那个戴眼镜的中年人便好像随时都会从街对面走过来,再想起他的平生遭际,一时间,我竟悲慨莫名,而那首诗,哪怕只读了一遍,也像刚刚落下的雨点一样滴滴作响了起来,而实际上,它只是乐府诗里最寻常的一首,名叫《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
  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
  “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
  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
  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
  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
  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
  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
  泪落沾我衣。
  只要你认得这首诗里的字,它之所写是何事是何意,就自当一目了然,而我的断言是,只要你没有忘了它,这一生里,总有一些关头和际遇,你会想起它,会为它悲从中来,甚或不能自已。关于此诗,历朝以来,论说者何止百千,却以清人陈祚明之言为最切:“悲痛之极辞。若此者又以尽言为佳。盖言情不欲尽,尽则思不长;言事欲尽,不尽则哀不深。”而我,每读此诗最是不能自已之处,其实是,在“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与“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之间,我分明看清了一个早已没有了魂魄的人,因为魂魄俱无,所以便也没有了清醒,甚至也没有伤心,人至斯时,生和死,哪里还会有边界?这个人,像是走在生里,也像是走在死里,所以,一切的行走和劳作,无不迷乱,无不迟缓,又无不化作了再也不問黑白的顺受,若不是如此,他怎么会等到“羹饭一时熟”的时候才看清楚自己“不知贻阿谁”?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有确切的证据。倒回去许多年,在那小镇子上,仅仅出自好奇心,我曾有好多回跟踪过那个已经疯掉了的戴眼镜的中年男人:我原本以为,生火做饭时的他已经从疯狂里苏醒了过来,然而并没有,他只是安静了下来,安静地淘米和择菜,安静地看着灶火升起,再安静地等待着饭菜被做熟蒸熟,可是,我却从这迷乱、迟缓和顺受的安静里感受到了疯狂的另外一种面目——疯狂原来跟躁动、嬉笑和斥骂无关,此时此刻,它只跟安静有关,因为过于安静,时间就像被无限制地拉长了,因此,疯狂也被拉得越来越长,直至令我无法忍受;终于,饭菜都熟了,到了这时,他才似乎迎来了让我难以置信的清醒,一刻也不停,双目炯炯地,手忙脚乱地,他端着它们奔向了屋外的槐树底下,只不过,这仍然是疯狂的一部分。也许,他唯一的、真正的清醒,便是他端起饭碗哇哇大哭的时候,那是因为,无论疯还是不疯,无论在阴间还是在阳世,一如《十五从军征》里的那句“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一个人,只要他在等待着母亲重新接过去他递上前的饭碗,那么,这个人就是有资格去清醒的。
  由此,即使远在东京,我也将那本《乐府诗选》读下了不知多少遍,越读,越觉得无一首不是哀歌,作诗之人里,不管是那些生于艽野之上的无名氏,还是如曹操、鲍照或李白这样写下拟作的后来者,无不尽露了赤子气,依我看来,是不是赤子,全在自知与不自知,惟有不自知,才是一个人被视作赤子的前提;可信的赤子气,往往又以婴童之气打底,正好,大多数的乐府诗都还没有学会潜藏行迹,甚至没有像那些领受了真相或部分真相的人们一般,执意地去向死而生,相反,生之欢愉与贪恋,无不被再三地赞叹,而对死亡、疾病和灾祸的恐惧与厌弃更是一览无余,并因此而格外明亮,越明亮,就越深挚,再去看它们时,就越不忍;论诗之时,船山先生王夫之尤重乐府,以及从乐府里生长出来的《古诗十九首》,究其因,便是这些不曾潜藏行迹之诗所显露出的明亮、深挚和不忍,所谓“情之所至,诗无不至,诗之所至,情以之至”,就连曹操,马踏河山,杀人无算,在乐府诗里,也绝无王侯公卿式的自矜,更多的,却是被惨状震慑后的脱口而出,是为不自知,那首《蒿里行》,便是清白之人写下的清白之诗,在痛诉了各路围剿董卓的义军之心怀鬼胎以后,他写道:
  淮南弟称号,
  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
  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
  念之断人肠。
  很显然,这便是哀歌,更是其来有自之歌,这首《蒿里行》,是从更早的《蒿里》长出来的,那《蒿里》,只有短短的几句话:“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蹰。”与它同气连枝的,还有一首《薤露》:“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相传,这《薤露》与《蒿里》本为同一首诗,传至西汉,李延年将其一分为二,用作送葬时的哀歌,不同的是,《薤露》送的是达官贵人,《蒿里》送的却是草芥之辈;既是哀歌,多少人便避之不及,唯独曹操,偏要直面一个“死”字,先作《薤露行》,又作《蒿里行》,前者哀王怜上,后者悲下悯民,最是这一首《蒿里行》,以己度鬼,念兹在兹,绝未顾盼自雄,更无狼子野心,而是一意低去,低到了蒿里,低到了白骨,但它们恰恰印证的是曹操之未得解脱,《文心雕龙》评说曹氏祖孙三代之乐府诗时颇有微词:“或述酣宴,或伤羁戍,志不出于滔荡,辞不离于哀思。”言下之意,是说他们尚未抵达中正平和之境,可是,以曹操为例,一个大可扬长而去之人,非要做这哀歌之子,非要在乐府诗初生的荒草枯榛与穷街陋巷之间不得解脱,这难道不就是船山先生王夫之一生推重之“正统”吗?   所以,即使这么多年过去,东京的鬼混也早就成了黄粱一梦,乐府诗,也从来没有打我的眼前和记忆里消失,相反,这些年,当我不停地赶路,眼见得路边的作物从沉睡中苏醒,再从苏醒中沉睡,而晨昏却兀自交替,始终不为大地上的声息与造化所动,又或者,当我找到了歇脚之地,眼见得雨雪从天空里坠落人间,再在人间里化为乌有,而人间生死却犹如罗网,既没放过这个,也没放过那个,我便总是觉得,目力所及,仍是那个乐府诗的世界流淌到了今天,乐府诗就像一幅古久而辽阔的版画,将兴亡,将你我,将桑麻稼穑和流离劳苦,全都凝固在了其中,我们也由此而在天道流转中留存了自己的性命和心意。只说我自己,乌鞘岭上,陕甘道中,总归会想起“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巫山之下,猿啼声声,我又怎能不想起“巫山高,高以大;淮水深,难以逝。我欲东归,害梁不为”之句呢?尤其是,每至穷途末路,当我拎着行李不知何从,那首《枯鱼过河泣》便会像突至的阵雨般滴滴作响了起来:
  枯鱼过河泣,
  何时悔复及!
  作书与鲂鱼,
  相教慎出入。
  ——因为后悔莫及,一只枯干之鱼的眼睛里涌出了泪水,就算早已死去,它的魂魄也要修书一封,告诉身后的鲂鱼和
其他文献
很多人喜欢吃荷兰豆,尤其是荷兰豆炒腊肉,那味道美极了。你知道吗,荷兰豆在中国被叫做荷兰豆,荷兰豆在荷兰,却被叫做中国豆!恩,真是一种神奇的豆子!  我们念“喉”“牙”“舌”“齿”“唇”时,发音重点正好在这五个部位,最神奇的是,你居然照着念了一遍!  我们经常会用到身份证,常常认为有名字,有照片的是正面,毕竟这一面承载的信息最多。然而,有国徽的这一面,才是正面,有照片的这一面,事實上是反面。  对于
假如星星没有遇到黑夜,我们就看不到星星的光,看不到星星的美丽和璀璨。星星的美丽和璀璨,是黑夜给的。  假如你正遭遇人生的黑夜,说不定,这黑夜,正是让你发出光、展示美、拥抱人生辉煌的一次机遇,一次考验。  其实,白天依然有满天星光,只是,我们看不见它。我们看不见它,不是因为没有光,而恰恰是因为我们在光中,在耀眼的太陽的光中。是那强烈的阳光,把那微弱的星光给遮盖了。遮盖我们视线的,蒙蔽我们心灵的,不只
[摘要]对珠三角地区310名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压力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幼儿园教师感受到中度以上职业压力的占75,47%;排在前四位的职业压力来源是经济待遇低、工作负荷重、安全压力大和社会期望高;想改行的幼儿园教师比率占57,8%,其中青年教师占66A%。研究者认为,要从社会、组织和个人三方面采取措施缓解幼儿园教师的压力。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职业压力;珠三角地区;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摘要】基于文化存在论教育学的理论立场,幼儿园教师应具备五个方面的核心素养,其中最重要的是体现教师与家园关系的“忠诚热爱”,即幼儿园教师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幼儿园教师立德树人的根本。然而,当前对幼儿园教师“家国情怀”的培育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可以通过欣赏震撼心灵的优美作品,参与作品的演绎,体悟名师的信念等方式,激励师范生和教师将爱国情怀转化为切己躬行的实践行动,转化为内在油然而生的虔
【摘要】信息时代带来了社会的“对话性转折”,互动和对话被放在了当前学习理论的中心位置。借助合作建构,知识得以产生,意义得以建构,儿童和教师一起建构这个过程。合作建构作为一种教育学和教学论原则,体现的是所有参与者都是主动的合作伙伴的理念。对话性学习是儿童最佳的学习方式。在社会互动中应当体现“平等对话、提高文化理解力、实现文化转换、对文化转换作出工具性定义、创造意义、强调团结、强调差异等值”等原则。合
在学前教育大发展的背景下,大中专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快速发展,招生学校和招生人数迅猛增加。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专业教材是保证学前教育专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在充分调研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现实需求的基础上,邀请全国知名学前教育专家和具有丰富一线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共同打造了《学前教育专业(新标准)“十二五”系列规划教材》,以期有效促进大中专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  一、依据“新标准”,研发新教
【摘要】以挪威卑尔根市S园为例,梳理促进低幼儿童入园适应的策略。其中,完善管理制度的策略包括严格控制办园规模,灵活安排在园时间,明确园长职责范围;促进家园合作的策略包括确立家长陪同制度,指定低幼儿童联系人,组织家长志愿活动;支持低幼儿童发展的策略包括帮助低幼儿童建立“分离和返回”的概念,通过身体接触安抚低幼儿童,支持低幼儿童建立同伴關系,给予低幼儿童自我调适的时间,引导低幼儿童转移注意力。以上策略
【摘要】在挪威的学前师资教育中,宗教、价值观与伦理课程旨在帮助师范生更好地应付在幼儿园工作中将会遇到的各种宗教、伦理方面的挑战。包容和尊重应成为师范生的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挪威;学前师资教育;宗教;价值观;伦理  【中图分类号】G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0)04-0054-03    人们总是希望把最好的给自己的孩子。对有些人来说,最好的就是让孩子信仰
【摘要】研究者基于美国教师领导力模型标准(TLMS),编制了《幼儿园学科带头人领导力问卷》,对浙江省66位幼儿园学科带头人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幼儿园学科带头人领导力水平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在七个维度中,对促进团队专业学习的领导力达中等水平,但在运用学习理论和现代技术方面有所欠缺;对促进同事改善保教活动质量的领导力达中等水平,但推动保教公平和主动担当的影响力不足;对培育合作文化的领导力达中等水平,但对
当我们感到疲累时,体内就已经产生了许多的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过多时,必须要增加氧气来平衡体内所需。由于这些残留的二氧化碳,会影响我们身体的机能活动,这时身体便会发出保护性的反应,于是就打起呵欠来。打呵欠是一種深呼吸动作,它会让我们比平常更多地吸进氧气和排出二气化碳,还能起到消除疲劳的作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