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下游治理方略的传承与发展

来源 :泥沙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peng43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民族在4000多年治理黄河的实践中,形成并传承一系列卓越的黄河治理方略,可归纳为“束水攻沙”和“宽河滞沙”两大类.结合对黄河下游河道历史变迁及水沙量演变过程的分析,浅析历史上黄河治理思想与实践的传承与发展.远古的大禹治水、汉代的“贾让三策”和王景治河证明了“宽河滞沙”方略的有效性.明代潘季驯、清代的靳辅和陈潢将“束水攻沙”治河方略付诸治黄实践并取得成功,丰富了治河理论.在王化云“宽河滞沙”治河主导思想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人民治黄,实现了新中国成立至今70余年伏秋大汛不决口的奇迹.在黄河水沙量与过程发生了重大变化的今天,迫切需要探索黄河水沙运动和演变规律的新变化,制定新水沙条件下的黄河治理方略.
其他文献
包壳的微动磨损是世界压水堆燃料失效的主要原因,因此理解核反应堆中燃料包壳微动磨损行为对核反应堆安全运行至关重要.服役于核裂变堆一回路的锆合金包壳,不但承受着堆内高
发电机和电动机是最普遍使用的动力设备之一,电机轴承润滑脂是保证电机稳定、高效运转的关键,电机轴承在轴电流作用下润滑脂性能退化,会导致轴承失效.作者在本文中介绍了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