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华山

来源 :飞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kuik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前我曾登过一次华山,华山的险峻与雄伟,总是萦绕在我的脑中。我总想将华山的雄伟与险峻写篇文章,却不敢动笔,怕我笨拙的笔写不出华山那奇特美丽的景色。然而华山还是和我有缘的。初春季节,天气乍暖还寒,著名作家张弛邀我驾车前往华山旅游,虽说我已登过华山,还是经不住对华山的敬仰和险峻景色的诱惑,便欣然答应。我俩从兰州驱车前往华山,一路上游游逛逛,走走停停,游乾陵、观荗陵、经咸阳、越西安、到陕西华阴市华山脚下时,已是第二天晚上华灯初上的时分。
   在华山下的一家饭馆要了一大碗羊肉泡馍。一边吃羊肉泡馍,张弛一边对我说:吃完饭咱俩转着看看夜景,找一家合适的宾馆住宿,明天早晨休息好后我们再登山,我们不坐缆车要徒步登上华山,零距离的感受攀登华山的乐趣和领略华山的灵气。饭后将车停在华山脚下一停车场,刚出停车场便迎面走来两三个住宿拉客的生意人,在他们劝说下,张弛对我说:“去看看如果宾馆干净价钱可以就住下。”那家宾馆不是很远,我俩跟着老板很快就到了,宾馆内冷冷清清,好像没住多少人,老板把我俩领上三楼打开一间房间,房间和床铺倒很干净。张弛问老板:“多少钱一间?”老板答:“最少120元一间。”100元就住,不行走人,张弛对老板边说边往楼下走去。老板忙不迭地对我俩说:“100就100。唉,又赔钱了,旅游高峰时不要说120,就是200都没房住。”
   也许太累了,一觉睡醒后天已大亮。看时间已是早晨8点多了,洗漱后老板引我倆去了他们家的餐厅,早餐后老板对我们说:“登华山一定要买双线手套和布鞋,山上石梯边的铁链很凉也很滑,戴双线手套抓铁链手不滑也不凉。”另外脚上穿上一双布鞋登山好走又轻便。在老板的劝说下我俩买了线手套。张弛要了双布鞋试了试觉得不合脚,我出门随车时带了登山的布鞋,布鞋就没买,结了账我们便向华山走去。进了华山东山门,穿过玉泉院、五龙桥,前行不远处才正式到华山山门售票处,购了门票,人不是很多。上华山一共有三条登山的途径,一是我们现在走的登山路,另两条路一条是索道,索道旁有一条老路就是电影“智取华山”的那条路。现在好多人都选择了坐缆车。还有一些人选择了半夜凌晨12点登华山,天亮刚好登到东峰观日出。选择半夜登华山的多为年轻力壮的青年男女,我们这个年龄则想都不敢想,只好选择白天慢悠悠地登华山。走着走着,登山的路就陡峭起来。低着头往前走,突然抬头看到眼前有两位妙龄美女,一位美女光着背穿着一件二指背心,正欲细看,俩美女转过弯瞬间便没了踪影。紧随我两快步走来两位青年人,一青年对我说:“你们要抓紧时间登山,要不然上山后下山天就黑了。”边说边疾速从我身旁超过。我俩侧不紧不慢地向山上走去,放眼望去,华山山顶高入云宵,山顶上云雾缭绕,密密的松树林布满在云雾山岚之间,而另一侧的侧峰上却光秃秃的裸露着灰冷的岩石,非常严肃冷峻地耸立着。沿途不时看到陡峭的岩石旁盛开着白色的、粉色的野山桃花,悠悠地吐着芳香,鸟的鸣啼,花的芬芳,使我心旷神怡,更不要说清新的空气了。不时有各种各样美丽的小鸟映入我的眼中,那鸟美丽极了,黑油油的羽毛,翅膀却是彩色的,在路边树丛中蹦跳。不时又看到一只肥肥的松鼠在树丛中窜来窜去。突然登山的路就陡了起来,路面只有一人多宽,两边都是山岩,山岩旁有一条铁链,脚下的石阶越走越陡峭,只好用双手拽着铁链一步一步的向上攀登,不知不觉汗水已从头发上淌了下来,我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地攀登着。
   正在奋力登山,突然听到一声大喊:“喂,你们是哪一部分的,口令。”我寻声望去,在我前方石梯铁链旁站着一位头戴礼帽、双手举着一个望远镜、腰上挂一把塑料驳克抢、肩上担着一个扁担的挑夫。挑夫看着我们声若洪钟地说:“报吿军座,我们发现华山脚下有一股解放军正在向华山逼进!”接着又继续说,“我命令你们一定给我顶住,你们全都是党国的栋梁,只要你们给我顶住,我报告蒋委员长给你们请功!”看到挑夫精彩幽默的表演和台词后令我抱腹大笑,挑夫却一脸严肃的接连对我们说:“谢谢,谢谢!”我忙对挑夫说:“你再表演一次,我用摄像机摄下来留个纪念。”我刚说完挑夫又开始他精彩的表演。只听他又继续大声的说:“张军长,看在党国的份上请你伸出手来拉兄一把。”“站住不许动,举起手来,缴抢不杀!我投降,我投降!”我将他的这段表演全部摄入我随手带的摄像机内。挑夫又对我说:“我给你留个地址,你方便时能不能寄个光盘给我?”没问题:我掏出笔递给他,他在一张纸上给我留下了地址。我接过他给我留的纸张,上面是这样写着:陕西省华县高塘镇枣园村二组,刘三民。祝二师:身体健康,万事吉祥!留念于华山2009年3月22日。纸条上的字写的还不错。他又接连对我俩说了几个“谢谢!”我问他:“你从山下往华山上挑货物,挑一斤多少钱,一天能挣多少钱?”他对我说:“给个体户的货物每斤7角,给公司挑的货物每斤1元,生意好时一天能挣七八十元。”道别了挑夫后,我俩继续攀登,再往前不远就到了千尺幢,走到千尺幢后我向千尺幢抑望,千尺幢是在悬崖峭壁中劈出的仅有一人宽、90度的一道非常陡峭的石梯,从下向上抑望如同一道天梯直插云霄,看得的我胆战心惊。我小心翼翼地拽着石壁上的铁链一步一步向上攀登着,好不容易攀了上去,回头向下望去,令我头晕目眩,不一会张弛也慢慢登了上来。张弛登上来后对我说:“千尺幢共有295个石阶。”登上千尺幢后紧接着就是‘百尺峡’。”我俩奋力攀登,终于登上了百尺峡。时间已是中午2点多钟,我已是疲惫不已,肚子也已饿得咕咕叫着,在百尺峡上的景点处坐了下来,“百尺峡”已近北峰,此处人群已是熙熙攘攘热闹喧哗。休息了一会后,要了两碗羊肉泡馍。一碗羊肉泡馍风卷残云般的下肚后才觉得人即刻有了精神。
   休息时,我向远处眺望,只见华山上云海茫茫,云雾缭绕的云海中山山相连,峰峰牵手,山峰如汹湧的浪涛,层层叠叠,铺向远方。近处有一刀峰般的悬崖如刀刃般耸立着,刀刃般的石壁上独独的挺立着一棵松柏,那苍翠的松枝,如同一只静卧的巨鸟展翅欲飞。收回远眺的目光我又发现近处的悬崖边,有一本石雕的书本翻开展示着。我走到翻开的石书跟前,看到石书上有这样一段介绍华山的文字:题目为,天下华山第一山。华山素称“天下奇石第一山”,《山海经》记载:“山不石不奇,不绕石不大奇。华山十里五千仞,一石也。”华山是侵入太古界太华群古老变质岩系中一个巨大花岗岩体,东西长20公里,南北宽7.5公里,凸出地面以上2000多米。有诗云:“莲花峰耀华夏根,千古一石定山河。”休息后我们继续向金锁关攀登而上,正走时,突然让我大吃一惊,从山上走下来一位白发老太太,稳健的步履让我佩服叹息。老太太身后紧跟着一群男男女女,护在老人的身旁。老人健步如飞般从我身边经过时我问了她一声:您高寿?老人不语。从我身边走过后,紧随其后一位50多岁的男人对我说:“老太太今年己78岁了。”听了老太太年龄后更让我吃惊,这么高龄的老人竟还登华山?让我对老人更加敬佩。望着老人远去的背影,我在心中默默的加油,我一定要登上华山。向上攀登时,刻在石壁上的一行字体映入我的眼帘,那石壁上刻着“看看我们的河山”一行大字,时间为民国二十六年。张弛对我说:“在华山石壁上所有题刻的诗、词,等诗句都没有‘看看我们的河山’这一行字的内容好。”是啊,“看看我们的河山”,这是多么朴实,多么摧人振奋的话语啊。我俩继续一石阶又石一阶地攀登着,两个多小时又过去了,向上望去马上就要到金锁关了。这时我看到,早晨我们碰到的挑夫“陈三民”站在石阶边,挑着一挑货物激情飞扬地唱道:“送妹送到火车站,满含眼泪把手挥,不是哥哥不爱你,哥哥是个挑担的。有朝一日哥有钱,开着宝马接妹回。”接着他又大声唱着:“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卡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看着他用力地使劲地唱着,我的泪水止不住流了下来。我看到像“陈三民”那样的华山挑夫,他们是那样的憧憬着美好的生活与向往。看他虽然贫穷,但仍然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充满着乐观,那样豁达、那样开朗、那样快乐。我在想我从华山挑夫身上应该学点什么呢?不知不觉,金锁关已到,在金锁关处有三条道路分别指着东峰、南峰、西峰。张弛对我说:“我们就登西峰吧!”一个小时以后,我俩终于在暮色中攀登到了西峰峰顶。放眼望去,云雾飞渡,群山环绕。此时我想到了毛泽东的诗句:“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客;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攀登华山,不仅让我煅炼了身体,看到华山那险峻的美丽景色,还让我从华山挑夫身上,学到了面对艰苦生活的乐观和战胜困难的勇气。虽然没有登上“东峰”、“南峰”及华山最险要的“长空栈道”“鹞子翻身”等景点,那就留下以后攀登吧!此时就让我用刻在华山石壁上一句话做结尾,这句话是:“战胜华山,一生平安。”
  责任编辑 阎强国
其他文献
一  我穿越两千多年  去拜访古希腊三贤  听一段“认识你自己”的对话  谈一场“柏拉图式”的恋爱  挥舞“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旗帜  登上师道传承中的思想小高地  漫步中看见第欧根尼对面前的来人说  “请让开,不要挡住我的阳光”  亚历山大大帝微笑着走开  继续完成他东征的使命  哲学家呆在木桶里  满足地晒着太阳  太阳挂在天上  光芒四射  一束照着亚历山大,去建立  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
期刊
微凉的初夏,因为受邀参加一个文学笔会,我有幸走进了黄帝故里清水县。   真没有想到,清水竟然是国家六盘山特困片区扶贫开发重点县,一直接受国家能源局、天津市河北区和甘肃省发改委等单位的帮扶,贫困的程度曾经超出人们的想象。以前,几次路过清水县境,走马观花,总觉得山青水秀的,但当真正深入到清水县的五脏六腑,才发现那些青山绿水青间老百姓的贫苦。   清水县的清晨是很清脆的。到清水县的第一天,我在下榻的宾馆
期刊
一   甘肃省宕昌县哈达铺实属一个不起眼的偏僻贫困小镇。历史上曾经繁荣过,那是清末民国时候的事了。它的地理位置属于岷山脉系,是千里雪后“尽开颜”的所处。自从陇海铁路、甘川公路修通以后,这个药乡小镇迅速衰落。   83年前,即民国24年9月20日下午3时左右,毛泽东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历尽千辛万苦走出茫茫大草地,翻过皑皑大雪山,在天险腊子口与国民党守军进行了一场激烈交火,后经过渭源县大草
期刊
小时候长期生活在乡下,每到暑假,不是放牛放羊,就是采药。家乡的山山洼洼,到处都长有药材,最常见的有甘草、柴胡、鸡爪黄连、秦艽、远志、麻黄等。夏秋天的雨后,很多药材只需用手轻轻一拔,即可连根拔出,五颜六色的小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我们把拔出的草药,用蓑草扎成把,放在窑洞外的窗台上晾晒,等待大人们采曲时用。   我见过的曲有两种:一种叫大曲,一种叫小曲。奶奶是采曲的高手,她把小麦晒干,用石磨磨破麦粒,
期刊
一   不知是光阴的古老,还是大山的厚重,有一个铮铮响的名字已溶注于我的血液,它的名字就叫六盘山。   六盘山蜗居于陕甘宁交界的中心地带,山势陡峭接云天,鸟道崎岖难逾越,它的乳名叫陇山。   传说,有一老僧因逐鹿山涧,循鹿迹拨草寻路,攀上山巅,才踩出了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从此这座山被称之为“鹿攀山”。在古汉语中“鹿”、“陆”和“六”同音,久而久之,“鹿攀山”就成了“六盘山”。   童年时,听
期刊
目的:探讨新的给药途径,用盐酸氨氯吡咪进行大鼠在体透颅吸收的研究;给脑部疾病的治疗提供一个新的给药途径。建立盐酸氨氯吡咪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探讨透颅穴位与非穴位
2012年7月25日,我乘坐一辆长途客运中巴车在小兴安岭的崇山峻岭中穿过,打算去伊春市。   这里是典型的小兴安岭林区,植被非常茂密,莽莽苍苍,郁郁葱葱。小兴安岭的山势并不陡峭险峻,大都比较平缓、舒展,因为是夏天,小兴安岭看上去一色碧绿,青翠欲滴;可以想象秋天的小兴安岭会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到了冬天,一定又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林海雪原。   兴安岭的树木远看似乎全都是松树,细看有落叶松、樟子
期刊
眼 镜   马大这几天总感觉自己不对劲。   到底哪里不对劲呢?马大想来想去,是眼睛不对劲。   对。就是眼睛。   眼睛里面,老是觉得有沙子之类的,稍微有点疼,还流着泪。自己对着镜子,翻开眼皮,什么也看不见。   那就让老婆看看。老婆翻开眼皮一看,什么也没有。马大让老婆再翻、再看,还是没有。   马大气呼呼地骂老婆,老婆没办法,翻开眼皮,用舌头舔。马大感觉凉飕飕的,好受了不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