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体育发展的举国体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shi1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举国体制为核心的中国体育管理体制,对我国竞技体育的腾飞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本文依据历史和逻辑统一的哲学观点,对举国体制对我国竞技体育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思考,并提出了发展设想。
  关键词:中国 举国体制 竞技体育
  
  1 “举国体制”产生的历史背景
  
  我国竞技体育实行的举国体制,是一种为实现国家目的,调动和集中全国力量对竞技活动实行以国家机构高度统一管理体制的简称。即国家管理型体制,由国家一家来办竞技体育,社会基本上不参与。举国体制是在计划经济的历史条件下,集权于体委,对体育实行独家领导和管理的模式。由于新中国成立以前战争年代的管理习惯的延续,建国初期国际上的封锁,计划经济僵化模式的束缚,国民经济基础薄弱的限制,增强国民凝聚力的需要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便产生了以举国体制为核心的中国体育管理体制。这种国家宏观管、办体育的制度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举国体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通过统一规划、调配、布置,对保证部分重点项目优势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它使得作为整体的中国体育树立了在国际体坛的形象,树立了国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了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2 举国体制的主要特点
  
  我国的举国体制是由政府行使管理权的管理制度,在行使的过程中具有以下特点:政府几乎行使全部的管理权。政府部门所设的各主管业务的司、处行使管理权;国家承担绝大部分的经费,承担中小学校的代表队、各级体育运动学校、国家各级优秀运动队的一切经费;计划机制占支配地位,行政手段是主要的管理手段。
  
  3 举国体制下我国体育事业的辉煌成绩
  
  竞技体育的成绩是衡量一个国家体育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展示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水平的重要窗口。我国竞技体育的成绩斐然,不但连续七年获得亚运会金牌总数第一,在世界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奥林匹克盛会上也在短短的十几年之内位列金牌总数三强之列,充分显示了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高速度,也从另一角度证明厂我国举国体制管理制度的优越性。
  
  4 举国体制面临的困惑
  
  4.1 由举国体制管理特点决定的困惑
  举国体制下的行政管理,政府包办一切,统得过死,严重束缚了下级及各单项协会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极大阻碍了社会办竞技体育的进程,削弱了竞技体育的经济功能。
  国家承担了绝大多数的经费,排斥了竞技体育的商业化经营和市场机制,使国家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同时由于国家投入的经费不足,使国家将批准正式开展的80多个项目分为奥运会项目和非奥运会项目。为保证“奥运争光”,对那些预计能在奥运会中可获得奖牌的大项目或大项目中的小项目投入加大,而放弃一些已经有群众基础的项目,缩小了运动项目的活动范围,减弱了项目的丰富性和普遍性。一些省、市将篮球、足球、排球及田径、游泳等项目砍掉,而将经费投入到奥运会项目之中。
  4.2 市场经济下举国体制的困惑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举国体制在市场经济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兼容,主要表现在:①计划的缺陷:政府无法完全把握经济运行信息,政府的利益无法体现中性原则,政府缺乏高效的激励机制,政府的决策可能存在一定的随意性。②市场的缺陷:市场垄断可以扭曲市场行为,使资源效率降低;市场运行的自发性和盲目性不可避免地带来经济频繁的波动和资源的浪费。市场经济不可能有效地解决“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的协调发展;市场不能解决收入公平化问题,相反却有恶化收入分配差距的倾向。
  
  5 进一步完善竞技体育举国体制
  
  纵观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脉络,我们认为,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基本涵义也可以理解为:以在奥运会为最高层次的重大国际竞技体育比赛取得优异成绩为主要目标,以国家和政府为主导,以体育系统为主体,以整合优化竞技体育资源配置为基本手段,广泛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在国家层面上真正形成发展竞技体育的目标一致、结构合理、管理有序、效率优先、利益兼顾的竞技体育组织管理体制。这一制度安排的核心是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利用我国土地辽阔、人口众多的特点,把丰富的竞技体育资源挖掘出来并充分利用,通过竞争和协同机制的作用,提高我国竞技体育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综合竞争能力,实现为国争光、振奋民族精神的竞技体育发展目标。进一步完善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就是基于新的历史条件、新的历史任务、新的客观实际,扬长避短,吐故纳新,努力创造举国体制内部运行的顺畅性和外部生存环境的和谐性的良好环境,实现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整体运行效率和效益的显著提升。
  
  6 我国举国体制的发展方向
  
  一个国家的竞技体育究竟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模式,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采取什么样的发展制度安排,从根本上讲,取决于这个国家的社会发展需要、竞技体育自身运行的内在规律和这个国家的社会动员能力。只要举国体制这种制度安排符合竞技体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并能有效率地满足社会对发展竞技体育的需要,这一体制就有继续存在的价值和根据。应该说,当前全社会对坚持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是有基本共识的,那就是在“在改革中坚持,在发展中完善”。具体说来,要在以下几方面做到坚持与完善的辩证统一。
  一是在本质上坚持。以全国一盘棋,国内练兵,一致对外为精要的举国体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竞技体育发展实践中的生动、形象、有说服力的具体表现,是被实践证明的、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的发展我国竞技体育的成功经验和制胜法宝。因此,对待举国体制首先是本质上坚持,这一点绝对不能动摇。
  二是在行动上强化和优化。要在全面总结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更加积极主动地利用好举国体制的制度优势;更加积极主动地协同作战,相互配合,自觉处理好国家与地方、奥运会与全运会的关系,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进一步强化举国体制的优势,做到思想上统一、行动上一致。
  三是在发展中完善。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积极探求举国体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运行的规律,不断丰富和拓展举国体制新的内涵,不断创新和完善举国体制运行的工作机制和保障机制。
  
  7 结语
  
  世界上不同社会制度和经济体制国家发展竞技体育的实践证明: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不是任何一种经济体制条件下的特有的产物,在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可以搞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也可以搞竞技体育举国体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以及体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内涵及其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也会不断发展和发生新的变化,出现新的特征,使之与整个社会不同时代的不同利益主体、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方向相适应。但有一点是完全可以预见的,只要奥林匹克运动和竞技体育在人类社会中的影响力在不断扩大,只要我们还要积极参与国际竞技体育竞争,只要我们在国际竞技体育激烈的竞争中想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中有效提高运动成绩的基本因素和合理内核仍然会发挥十分积极的作用。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将会伴随着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国际竞技体育的激烈竞争,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存在,并且将不断地得到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鹏.在2005年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的讲话[R].2005年2月.北京.
  [2]李志坚.核心表现[N].中国体育报,2005年2月.
  [3]鲍明晓.在竞技体育座谈会上的发言[K].2004年,首都体育馆.
  [4]梁晓龙.当代中国体育的若干基本理论问题[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年7月.
  [5]阎平.2008年奥运会信息研究[K].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理论研讨会上的发言,2005年8月19日,沈阳.
  [6]国家体育总局“乒乓长盛考”课题组.星光灿烂40年[M].人民体育出版杜,2002年9月.
其他文献
摘 要: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笔者依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就英语创新教学谈了四个方面的看法:培养创造力教学原则;培养思维能力教学原则;注重个性教育原则;情感教学原则。  关键词:创造力 思维能力 个性教育 情感    教学是一门科学。科学的规律性决定了教学活动必然会有章可循;教学又是一种艺术,艺术的形式又决定了教学的多样化。我们所说的教无定法,不是指没有一定的目标,出现讲则散、练则杂、动则乱的
摘 要:我们都知道,作业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是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一个窗口,因此,在分析英语新教材的基础上,依据新课标的精神,作业的设计应遵循趣味性、层次性、合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的原则。  关健词:新课标 作业统计    教育部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性学习方式”和“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到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对学生学习英语的促进作用。这就要求教师改
英语教学必须重视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使“教”与“学”双边互动,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成分,学生只有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发掘潜在的学习能力,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下面本人结合初中英语教学实践,就此谈些体会和看法。    一、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1.激发直接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
摘 要:文章通过多年的英语教学,得出教授和记忆词汇的几点体会。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了学习和记忆单词的几个方法:既要掌握一定的读音规则、构词法,亦要了解这些词汇的主要搭配形式、惯用规则、内涵意义,同时还要学会运用“滚雪球记忆法”、词型变化的规则、反义词、从属词、同等词对比法来学习和记忆词汇。另外,还要反复地操练和使用词汇,达到“熟能生巧”。  关键词:读音规则 构词法 搭配 惯用 内涵 操练   
摘 要: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能力要求,本文针对目前英语教学实际,就英语课堂内外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方法。  关键词:英语课堂内外 如何培养 自主学习能力    一、自主学习能力的概念    关于自主学习能力,国内外已有大量研究。行为主义和认知建构主义等学派对其定义虽有不同,但其基本观点是一致的,认为自主学习能力即为在独立获取知识技能、思想观点能力的基础上,不依赖他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脑接受刺激引起的兴奋点不断转移,相对来说人就不容易感到疲劳,反之,某一兴奋点持续活动,就容易由兴奋转入抑制,乃至出现困倦甚至睡眠状态。特别是在小学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学会如何在课堂上使学生的思维长时间地处于兴奋状态,在一堂课内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对于这一点,笔者也曾彷徨不已,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尝试后,笔者认为,采用“动静结合”的教学方式是相对有效的一种方法。 
摘 要:在英语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英语学习后进生,他们也许总会让你失望。可是,我要说:老师们,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都是“潜力马”,需要我们伯乐般的信心、爱心、关心和耐心。请您给这些孩子更多的赏识吧,他们需要你更多的关爱,用顺乎其发展规律的活动,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滋润他们情感的幼芽,让他们显示潜在的力量,获得学习的快乐,为他们撑起一片学习的蓝天。  关键词:赏识 “潜力马” 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