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化学课程资源开展有效德育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p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利用化学课程资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中学化学课程中蕴含着很多的爱国教育素材。在古代化学史上,我们的祖先取得了众多辉煌成就。如,古代文明中的造纸术、火药、瓷器和酿酒技术;商代青铜器的制造;春秋时期的冶铁炼钢等等。我国人民在化学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些技术远远领先于世界各国。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开发及利用都是同时代西方国家无与伦比的。通过古代科技的领先发展史实使学生身居中华民族之中感到骄傲,激发学生作为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近、现代化学史上,我国的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化学工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如,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有生物活力的牛胰岛素,首次合成的化学结构与天然物相同的核糖核酸,为人工合成生命物质迈出了新的一步。煤、钢铁、水泥、纺织等产量均居世界前列。“神舟五号”、“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发射升空,是我国在美国、俄罗斯之后的又一重大科技成果……
  二、利用化学课程资源,让学生爱科学、勇探索
  我国化学的发展史上有许多著名的科学家,他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很多科学家的生活学习环境很恶劣,但是勤奋的学习及顽强的毅力使得他们最终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如英国化学家戴维,出身贫寒,勤奋好学,一生成就巨大;原子之父道尔顿以“午夜方眠、黎明即起”作为座右铭;居里夫人历尽千辛万苦发现了镭;制碱先驱侯德榜的生平事迹等等。这些中外化学家的成长历程都是教育学生的非常生动的素材。从对化学家的无比崇敬和热爱,到学习他们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敬业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欲望。顺势对学生进行鼓励,化学世界中还有很多未知的东西,只要我们热爱科学、坚定信心、勇于探索,将来的某一天也会像这些科学家一样发现更多未知的事物,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利用化学课程资源,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是研究自然界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物质本身就充满了唯物主义辩证法,因此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挖掘教材,有意识、有计划地以化学知识为载体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理论,为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提供基础。如利用燃烧、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等知识,使学生了解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只能通过内因起作用。运用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浓硫酸与稀硫酸化学性质不同等知识,让学生了解量变引起质变、对立统一规律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酸的通性与酸的特性的学习,金刚石、石墨和常见炭的学习,使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既要注意同类物质具有共性,又不可忽视某些物质的个性,原理或规律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一切应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具体问题还要具体分析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利用化学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在中学化学教材中,有许多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内容。如讲解空气成分时,学生要认识到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在讲解碳的氧化物时,学生要知道温室效应,了解全球变暖可能带来的危害,以及防治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应采取的措施。使学生认识到全球变暖已经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去应对。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传播“低碳”理念,倡导“低碳”生活,努力減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为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尽一份责任。学习物质水时,了解水污染、水枯竭等水危机问题,及水污染的防治、节水方法等应对水危机的措施。这些内容是非学科性的,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意识到水资源与个人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提高关注社会问题、自觉爱护水资源的意识。讲解化石燃料时,认识化石能源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但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是不容忽视的,如酸雨给人类带来很多的危害。在中学化学教材中还有诸多的环保教育素材,通过这些内容的讲解,使学生意识到保护地球人人有责。青少年的环保素质,意味着未来的中国公民的环保素质,做好了中学的环境教育,就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未来全民环境保护意识。
其他文献
利用课程基地的优质资源,创设特色鲜明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生物学综合素养,彰显自主学习的优势,促进教学方式转型。
建立新疆重大突发事件系统防控体系有利于发挥系统防控的聚合效应;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有利于推进新疆长期稳定发展和长治久安目标的实现。当前,新疆重
【正】生态德育给力体育教学,为我带来了自由的情怀。在课堂教学中,生态德育无处不在,例如上课前给我的学生们讲一个刘翔的故事、姚明的故事,也就是两三分钟的时间,课堂的维
【正】新形势下,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危及人类生存的安全问题日趋多样性和复杂化。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整个社会对校园安全的广泛关注,生命教育作为一种符合时代精神的教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