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美术课的教与学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aszx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改革已成为我们每位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在美术学科里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转变我们的观念,要更多的以教育角度来认识美术课程,而不是从美术的角度来看待美术教育。这不得不让我们由人深思发人深省:在小学美术的课程改革中我们该如何教,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我想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两方面来说说我的想法:
  1 解读新课标,改革教学方法
  作为教学过程中的老师,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要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因此,美术教师要认真解读、领悟新课标,还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1.1 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美术学科关键在学生的动手上,要改变以往教师让学生干什么学生就干什么的做法。因为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习惯被动的学习,而美术学习中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也会消失。所以要让学生主动,以学生的立场来组织教学活动。
  1.2 改变以往统一规格的教学而转向个性的教学。因为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要让学生从自身特点出发,培养各方面的学习兴趣,而美术教学正是要求美术教师改变以往“教化”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并主动去了解班上每一个学生的特点,以制定出符合大多数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案。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有兴趣的学习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还能调动学习兴趣,儿童喜欢多种形式的游戏,教师可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兴趣爱好。
  1.3 改变以往教师权威性教学转向师生平等的对话。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说一个事物该怎么样就怎么样,教师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作为学生只有无条件的接受教师所谓的美术灌输,师生之间显然不平等。所以,教学方法必须改革。在当今大力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要探索出一条新的教改方法,根据不同年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始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景和精神氛围。学生淘气了,老师可以去摸摸他的头,暗示学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下抚摸,都会使学生在举手头足间感到亲切,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我们在课堂上还可以多提一些“傻问题”,多表扬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变得主动,更加聪明和自信。任何被迫学习都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尤其是年龄小的学生,注意力时间短,持久性差,往往会影响到课堂学习的效果。我们要学会欣赏学生所讲的,鼓励学生大胆讲出自己的想法,无论合理与否,只要学生自己发现的、想出来的、讲出来的,就应该给予一定的鼓励,不应该简单的进行冷处理。
  2 运用新课程标准备好每节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过去是就教材而备教材,强调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多是以教师的“解读”牵动或代替学生的“解读”,可以说学生是接受式的学习。新课程理念指出: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强调在合作互助中学习,特别关注学生的主题要求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顺应学生的自我发展,鼓励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
  2.1 备好教材。充分利用教材,开展创造性学习,研究教材的价值,从整体上了解教材的特点、把握书本的体系结构,掌握教材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抓住主线。
  2.2 备好学生。要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要知道哪些是学生能懂的,哪些需要教师去引导挖掘,哪些学生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使所有学生得到发展和提高,才谈得上面向全体学生。
  3 改革评价做法
  3.1 学生对学生的评价。高年级可以采用指出学生的优点与不足,提出改进建议。低年级可采用互相夸一夸的方式进行评价,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其乐无穷。
  3.2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①课堂上的评价。兴趣是否很高,愿意画。运笔是否大胆流畅,不缩手。想象力是否独特,超越了现实。色彩是否艳丽,不受约束。教师点评时语言要幽默、精彩、风趣,让学生把你的意见听进去。②作业评价。除了在作业本上画红旗,评优良的等级,还可以在优秀作业上写“我真为你感到骄傲”、“只能用一个字形容美”、“别具匠心”等等,鼓励学生大胆地去创新;在表现一般的作业上写上“别气馁”、“慢慢来”、“相信下一张会很精彩”等鼓励性语言,相信学生的内在潜能。③课堂的交流。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师生在平等的位置上进行交流,探讨:重视对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允许他们在課堂上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叙述,并根据学生的需求时行个别指导。在这样宽松的环境下,人才的培养就一蹴而就。
  3.3 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对老师授课情况进行交流,有哪些优点,哪些不足,学生所提的建议正是自己平时未注意到的,师生可以共同促进方法的改进。
  3.4 教师对教师的评价:首先要听课,听课教师帮助收集被评教师的教学过程,要明白“评什么”。然后开始评价,先自评后他评,评价者与被评对象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中进行交流、沟通、讨论、协商、反思,达成共同的认识和结论。
  总之,在小学美术课的教与学中,我认为无论怎么教,老师只要爱学生,爱课堂,不断钻研教学方法,就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才能使他们在人生的这段行程中,充分的发展自己的个性,更好地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