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区3~6岁正常儿童视网膜厚度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中华眼底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j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北京城区3~6岁正常儿童视网膜厚度,探讨其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

方法

横断面研究。北京市城区某幼儿园3~6岁正常学龄前儿童240人480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15人,女性125人。平均年龄(4.93±0.77)岁。均行视力、裂隙灯显微镜、直接检眼镜、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FD-OCT)检查。FD-OCT检查采用美国Optvue公司iVue 100 FD-OCT仪,测量受检儿童双眼黄斑中心凹及黄斑中心凹鼻侧、颞侧500、750、1500 μm共7个位点的视网膜全层厚度。剔除因固视不佳,未能获取质量合格图像者32只眼,共计448只眼测量结果纳入统计分析。年龄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不同性别各位点视网膜厚度的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

结果

受检眼黄斑中心凹平均视网膜厚度为(169.10±20.587) μm。男性受检儿童各位点视网膜厚度均较女性受检儿童厚,男女受检儿童各位点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49、-6.167、-5.492、-5.163、-6.749、-7.494、-6.874, P≤0.001)。所有受检眼鼻侧500、750 μm位点视网膜厚度高于颞侧同一位点视网膜厚度(t=5.594、15.778、7.678、18.180,P<0.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与各位点视网膜厚度未呈明显相关性(P>0.05)。

结论

北京城区3~6岁年龄段男性儿童黄斑区视网膜厚度高于女性儿童;视网膜厚度与年龄无相关性。

其他文献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过程中个别受检者可能会出现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其发生机制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主要与迷走神经反应有关,其次与过敏性药物反应有关。影响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低以及轻重程度不一的相关因素还包括人种、年龄、性别,荧光素钠配方及其所含污染物,荧光素钠注射液的浓度、剂量、温度和注射速度,给药途径,造影次数以及受检者精神心理因素、过敏史、心血管病史、晕动病史等。除了过去造影有过敏性反应的患者可考虑检
目的对比观察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和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图像特征。方法横断面研究。2014年11月1日至2015年2月16日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确诊为PCV的17例患者17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9例9只眼,女性8例8只眼。年龄55~79岁,平均年龄(68.24±6.80)岁。均为单眼,左眼10只,右眼7只。所有患者均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联合ICGA
目的观察分析正常新生儿和早产儿视网膜静脉曲折度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接受眼底筛查的正常新生儿30名和早产儿30例纳入研究。早产儿30例中,有吸氧史者16例;无吸氧史者14例。除外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者。左眼为受检眼,采用广角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进行眼底检查。利用自行开发的视网膜血管曲折度测量软件测量以视盘为中心,视盘边缘以外4个视盘直径范围内视网膜颞上、颞下、鼻上、鼻下象限4条静脉的血管
期刊
目的观察探讨外源性轴突导向因子netrin-1对早期糖尿病(DM)大鼠血视网膜屏障(BRB)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8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正常对照组、DM+平衡盐溶液(BSS)组、DM+netrin-1低剂量组、DM+netrin-1高剂量组,每组均为20只大鼠。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诱导DM模型。DM 3个月时,DM+netrin-1低剂量组、D
外伤性黄斑裂孔是指眼球在受到直接或者间接、闭合或者开放的外力创伤下立即或者延迟发生的黄斑部位裂孔。治疗主要有玻璃体切割手术和非手术观察治疗两种方式。根据其临床特征不同,选择玻璃体切割手术或非手术观察治疗的主要考虑因素为患者年龄、黄斑裂孔大小、合并眼底损伤情况、患者身体基础疾病等。裂孔直径为0.2个视盘直径(DD)左右的患者,裂孔自行闭合可能性大。观察1~6个月裂孔扩大、视力下降应及时终止观察改行手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这可不是一句空话,离我所居住的地方不远,就是直塘老街了。  直塘老街风景优美如画,一座座房屋坐落在清澈见底的小河之上。白墙黛瓦的房屋紧紧相连着,如一座又一座的青山耸立在河水之上,仿佛永远不会倒塌似的。地上的道路是由灰色的石板铺成,漫步老街,一股清新的空气会随之而来。老街两旁,几棵柳树欢迎着游客,微風一吹,柳树姑娘就开始舞蹈。走到桥上,碧波荡漾的河水就似一块绿翡翠,
期刊
目的观察无眼内填充的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内界膜(ILM)剥除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临床检查确诊的高度近视黄斑劈裂患者23例23只眼纳入研究。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眼底彩色照相、A型和(或)B型超声、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患眼BCVA 0.02~0.4。平均屈光度(-14.1±3.8) D;平均眼轴长度(28.8±1.5) mm;平均黄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