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教材,回扣文本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gleqiz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高考命题改革与时下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相辅相成,“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之一。就文言文而言,如果对基本的文化常识不理解,想要读懂文本无异于天方夜谭。高考文言文命题理性回到原点,上世纪文言文考查的亮点题型顺理成章地成为命题人参照的“母题”,但是并非机械照搬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与时俱进,创新命题理念,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因文设题而巧妙拓展,体现命题人的良苦用心及较高的命题素养。
  (2017年高考全国Ⅰ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2017年高考江苏卷】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左:文中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古人叙地理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江左即江东。
  B.三代:文中指曾祖、祖父、父亲三代,古人参加科举考试须如实填报三代履历。
  C.菽水:豆和水,指粗茶淡饭。多形容清贫者对长辈的供养,如成语“菽水承欢”。
  D.趋庭:《论语》中有孔鲤“趋而过庭”的记载,后世将子承父教称为“趋庭”。
  仔细揣摩以上全国卷及地方卷真题,能看出试题呈现出这样的新变化:
  题干表述中增加了“相关内容”这一关键词,命题者是把文言文阅读考点要求中的“辨析文句意义”和“古代文化知识”相结合来考查;强化了文化常识的语境意识,选择项内容表述正确的不一定是相关概念的语境义;源于教材,是教材相关内容的合理延伸;因文设题,取材范围更加广泛。新常态需要备考的新思维,因此,对这一考点的备考考生要与时俱进,创新备考策略。
  一、分类精准记忆
  考生要对史传类文本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和语文必修及选修教材中(含附录及课文注释)出现的古代文化知识进行分类梳理,按照称谓、职官、科举、天文、历法、地理、风俗、饮食、音乐、文娱等方面进行精准记忆,这是解答“古代文化知识”类考题的基础和关键。
  二、破解設误陷阱
  以近几年高考原题及各大市调研试题为蓝本,探究命题者惯用的设误方式,并预测来年高考卷可能出现的新的设误方式,这样有利于识别陷阱,提高答题的准确率。常见的设误角度大致有:
  扩大范围。如将“朕”释为诸侯王或皇帝的自称,扩大到诸侯王。
  缩小范围。如将“崩”释为仅指帝王的死,忽略了王后。
  种属错位。如上文中“姻亲”和“血亲”的关系,“血亲”应是“姻亲”的一部分。
  张冠李戴。如对“庙号”的解说误作对“谥号”的解说。
  忽视语境。如上文中的“三代”,解说本身是正确的,但是不是文中的意义。
  以今释古。如地理方位中的“中国”“山东”“河南”“河北”等等。
  故意曲解。如把“有司”说成“朝廷中的各级官员”,实际上指“官吏的通称”。此外还可能出现“时空错位”“以偏概全”等等。
  三、因文顺延拓展
  平时的模拟练习因命题的限制只能考查四个文化常识,因此考生可以挖掘平时每一篇练习中没有入题的陌生的文化常识,做到厚积薄发,有备无患。如常散见于史传类文本的勤王、河东、行在、庠序、杏林、鞭弭、会猎等,同时注意一些文化常识词与成语的关联,江苏卷的这一新动向应引起全国考生高度重视,命题人对于亮点题型常常互为借鉴,巧妙嫁接。
  四、避生就熟排除
  文化常识涵盖的内容虽然繁杂,但是由于近年来都是要求考生选择误项,答题时考生可以先锁定自己熟悉的区域,避生就熟,排除已知选项,最终推断正确答案,如此可提高解题速度,事半功倍。
  (编辑:于智博)
其他文献
和凡高一样,塞尚一辈子不走运。年轻的时候,塞尚从家乡埃克斯来到了巴黎,就像如今我们来自各地的流浪画家纷纷涌向北京一样,成为好几万流浪画家中的一位。  一直到27岁,他将自己的一幅《那不勒斯的午后》送往巴黎沙龙画展,石沉大海,连个回音都没有收到。  他的父亲是家乡埃克斯的一个小银行家。老塞尚心疼地对他说:画画对你有什么好处呀?你真是太傻了!还是赶紧回来当银行家吧!塞尚并没有听从父亲的意见,他依然坚持
很多时候,我们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但更多的时候,我们是自己,是个人。  生活在群体之中,我们总会被各种因素和方式包围,是被其左右,还是坚持自我,须得看个人。现代社会充斥着舆论和躁动,互联网信息渐渐变味,孰是孰非我们要明辨。然而,人们渐渐往一个方向发展——生活趋同、物质趋同、思想趋同,什么“明星同款”“整容网红脸”皆是其衍生的产物,社会因个人逐渐开始变得千篇一律。试问:那些风靡一时的时尚、眼光,当真是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嘉靖三十四年,时任兵部员外郎的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被治罪处死,他书写的绝命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至今流传。1916年9月,时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的李大钊为友人书写此联将“辣”改成了“妙”而成“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传诵甚广。1967年9月6日,杨联陞向恩师钱穆“求字”,恳请钱穆先生书写“平肩担道义,庸手著文章”,以“平肩亦可分担道义,庸
中国,这个古老而崭新的国度,我身处其中。如果有人问我,中国是什么样的,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他是老人,亦是婴儿。  中国,他有着老者古朴的褐色皮肤,风风雨雨,岁月打磨,在无尽的历史长河中,他站立着,将往昔记忆温柔抚摸;中国,他有着老者深邃的智慧,经年走过,年月蹉跎,凝聚五千年的智慧,千山万水,脚踏实地。  看长城,多少个风雨如磐的年头,塞外的马蹄不能将它踏破,冰冷的子弹不能将它击倒。那是中华儿女
梁启超说,《诗经》为古籍中最纯粹可靠之书,绝不发生真伪问题;又说,诗三百,为我国最古而最优美之文学作品。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室宜家。  生死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跨越2500年,《诗经》为我们珍藏着中国人独有的那份质朴与纯粹之美,可谓“中国人的精神和美学家底”。  作为2500 多年中国文学的总源头,《诗经》之美是由内而
前一段,一位来自浙江义乌的母亲发帖求助,引发网友关注。她表示,女儿在杭州读大学,她每个月给1200元的生活费,购物的费用另计,但读大学的女儿嫌少。她想问,1200元生活费少吗?众多网友纷纷表达看法,莫衷一是。  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上榜理由:★★★  巧用,则足矣  河北秦皇島北戴河中学浪淘沙文学社 尤迪  1200元,作为大学生的生活费,足矣。  如果一日三餐按
大理巍山古城标志性建筑、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拱辰楼基座门洞上方的“拱辰门”牌匾改为“巍山”,疑有损坏文物之嫌。短短几天时间,质疑声已在网上发酵。  巍山拱辰楼系明代蒙化府北门城楼,先后六次修缮,始终秉持明代建筑风格特点。1993年11月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足见其不仅对于巍山来说文保价值非同小可,在全省文物界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当地民众心目中同样占据着不可小觑的分量。因而无论是保
【2018备考热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拥挤的地铁里,每逢到站,不客气的声音常常响起:“前边的,下车吗?让让!”这让人不由感慨:“劳驾”“请问”“麻烦了”……那些带着温情的词语都去哪儿了?  国际化大都市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数据流奔腾不息,瞬时千里,繁荣纷呈。而与此同时,城市也需具有宜人的“体温”、动人的“表情”、引人的“神采”,这就要靠“情感流”的涌动和滋养,靠善意的释放和凝
人生旅途中,是抬头仰望月亮,还是捡拾地上的六便士呢?这似乎是个永远无解的谜题。我又将书页翻动,思考着:这本书中是否藏着另一些主题,可以脱离这个传奇又唯一的故事,脱离这位令人望尘莫及的少数型天才,能够给予我们更具有普遍性、永久意义的启示呢?  我的目光停留在书页中的几行话语上,仅仅几个印在白纸上的黑体字,从毛姆的笔下,翻山越岭,穿过半个地球,越过几个时代,转换为另一种语言,使我的心灵为之一振——  
【文题】  获得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的《血战钢锯岭》,为观众讲述了一名医疗兵多斯从战场上救下了一位又一位伤员的故事,其中就有许多日本兵。有人认为这是冷酷中的温暖,体现了战争背景下的人性光辉,尤为可贵;也有人认为多斯救的是惨无人道的日本兵,不值得。对此,你的看法是什么?  【上榜理由】★★★  范富奎同学围绕电影提出人性与悲憫的立意,对文题的理解有一定的深度。文章结构有层次感,开篇名言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