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政治教学效率之我见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s0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提高思想认识,将乏味的知识兴趣化
  在当前中考应试教育的模式下,仍然存在着一些教师对语、数、外三大主要学科比较重视,对其他学科重视程度不足的现象,甚至有的学校会安排其他科目的教师兼任政治教学,政治教学也就成了其他教师的兼职工作,相应的,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也就受到了压制。这与新课程的理念背道而驰,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再加上初中政治课相对比较枯燥乏味,所背知识点也较多,使学生一上政治课就昏昏欲睡,课堂上死气沉沉,由于师生都没有对政治课引起足够的重视,课堂教学成效也就非常低落。这样的思想理念必须得到纠正。因此,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提高学生对政治课的思想认识,这是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师需以“知识无轻重,教育无主次”为原则,从思想上提高教师对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明确告诉学生政治教学对其积累知识和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学政治就是学如何为人处事,如何正确健康地生活,让学生认识到政治常识可以帮助自己正确融入社会,政治理念可以指引自己设定正确的思想发展方向,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借助多媒体,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初中政治课理论性较强、知识点较为抽象,传统的教学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理解起来较为困难,而运用集图、文、声于一体的多媒体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活泼,符合初中生喜爱新鲜事物的特点,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如,在学习“自强自立”这一课时,我先给学生播放音乐“男儿当自强”,高昂的乐调引起了学生的心灵震撼,许多学生纷纷随着音乐跟唱起来。接着我再引入正题:这首歌体现的是什么精神?对此你有何感想?在学生们的踊跃发言与激烈讨论中引入新课的学习。运用多媒体课件不仅有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对课堂上枯燥的内容有了直观、具体的了解,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并加深记忆。
  三、联系生活与热点,将枯燥的知识生活化
  政治课本知识的枯燥无味是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重要因素,将枯燥的理论教学与我们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真真切切地联系起来,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真正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如,在学习“保护和自我保护”这一内容时,我为学生准备了《晚霞报》2011年3月17日刊登的一则新闻《超市强行搜身侵害消费者人身自由权》:一位年逾七旬的陈太婆到某超市挑选物品,逛了半天没有挑选到适合自己的商品,正要走出超市大门时,被保安拦住,要求检查她随身携带的包内物品,陈太婆不肯。保安强行查看了其包内物品后,发现没有超市物品,这才放行,太婆对此极为不满。接着让学生结合刚才所学的课本知识针对此案例展开讨论,并回答问题:超市的行为是否违法?侵犯了顾客陈太婆的什么权利?此顾客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不受侵害?当你遇到此类问题时,你又会如何处理?因为所学知识与身边所熟悉的生活现象相联系,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有位学生还说出了他自己的外婆就遇到过类似的事情,还说,他今天学习了保护和自我保护,以后如果再遇到这样的事情,侵犯自己或家人的人身权利时,他一定会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合法权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通过列举许多切实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实例来让学生进行讨论,将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时事政治是初中政治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考必考的内容之一。在政治课堂上,通过对时政热点的分析与讨论,可以让学生在感受时代信息的同时,深化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如,神八与天宫一号的成功对接、强生致癌门事件以及一些典型案例等,既体现了政治教学的时效性,又发挥了政治的学科功能。同时,将政治教学与社会热点话题相联系,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浙江兰溪市永昌初中)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并发重症脑炎的早期识别及诊治方法,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并发重症脑炎病例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
为了给中低功率的医用射频功率放大模块提供可调直流电压,本研究设计了一种新型、安全的可调开关电源,包括医用隔离开关电源模块和低压降压模块两部分。医用隔离开关电源模块
知识社会是以知识为主要资本的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导致了经济产业结构和社会职业结构的变化,新的劳动方式和职业的不断产生,推动了职业教育基本理念、培养目标、办学
课程领导是深化课改、推动内涵发展的重要命题和核心内容。尤鲁先生明确指出:“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课程领导”。上世纪90年代,我国一些课程专家学者、教育管理者对课程领导理论产生积极而浓厚的兴趣,并逐步从课程领导理论研究走向课程领导力的实践探索。  由于长期受应试文化的熏染和传统管理机制的束缚,人们的课程意识相对淡薄,课程内容较为单一,课程形态呈学科态势。少数课程管理者凭直觉经验、惯性思维、行政指令被动领
一、树立效率优先理念,教师理应把握主动  在教师中普遍流行一种观点,即学生听从老师安排,课前充分预习,课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课堂就能高效。诚然,在课堂效率的提高上,学生是主要的,是主体,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教师处于主动位置,是发动机,是原动力。因此,教师应着眼于提高效率,思考课堂中的每一个活动设置,优化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使课堂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活动都服务于效率,充分考虑效率优先,用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