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NP)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1996年1月-2007年8月心脏外科手术患者资料469例,评价肺部感染情况,分为NP组与非NP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观察项目的差异性,并进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34例(7.2%)患者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NP组与非NP组比较结果显示,性别、原发性高血压、吸烟、术前使用抗菌药物、心功能≥3级、ASA≥4级、重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停留鼻胃管、肠外营养时间≥48h、镇痛药物、意识障碍、年龄、术前白蛋白水平、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气管插管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输入RBC、输入血浆量、ICU停留时间等22个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原发性高血压、血清白蛋白水平、手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重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ICU停留时间等7个因素与手术后患者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有关。结论合并原发性高血压、血清白蛋白水平较低、手术时间≥4h、机械通气时间≥24h、重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ICU时间停留时间≥24h均是心脏外科手术后患者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