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chj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次布置作文,学生总会唉声叹气,而交作文时也总是一拖再拖,上交的作文大多内容虚拟,缺少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语言贫乏,缺少童真童趣;思维模式统一,缺少自由和个性。那么,作文教学应如何调动一切写作的积极因素,促使学生打开写作思路,从而改变这种现状呢?笔者认为作文教学应促使和帮助学生充分发掘身边的有效资源,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让作文逐渐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下面是本人从写作指导策略的角度作出的一些实践性的尝试:
  
  一、生活资源:学会观察,积淀情感,不断丰富学生写作的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大自然和社会生活是个广阔丰富的天地,是学生写作取之不尽的源泉和宝库,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关注,使他们在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的体验活动中,运用学到的方法去观察,不断提高观察能力。走进大自然,看看那广袤无垠的田野,蜿蜒崎岖的小径,连绵起伏的山丘,可爱的山河万千景象,有探索不完的秘密;走进社会生活,看看那繁华的街道,喧闹的市场,忙碌的人们,无数故事,是那说也说不完的话题。学生有了真切而具体的生活积累,写出的作文才能真切感人,具体生动。如在写“记一次参观活动”的作文时,我带领学生参观了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上的抗倭名城——蒲壮所城。学生走在古老的环城路上,抚摸长满青苔的城壁,领略古城的风韵,倾听老一辈娓娓讲述的抗倭故事,目睹后英庙里高高耸立抗倭英雄的威武神像。有了这些经历,学生写起参观游记来就显得得心应手,表达顺畅自然,丰富多彩。其中李青青同学这样写道:“我用手轻轻触摸着古老城墙上的石头,感受到了他的温暖和心跳。走到城里,胡同路面都是用大小不等的石头砌就,青草和野花长满缝隙,走起来平平仄仄,我的心弦也被引逗得丁丁冬冬。路两旁是房舍,而远方的山上却是绿树,山下是水田,有炊烟,有牛哞,有黄灿灿的油菜花,有飘香的稻谷,更有许许多多的鸟的鸣唱。”这样朴实而真切的片段让人看了真有些爱不释手。
  
  二、文本资源:感悟借鉴,迁移创新,充分挖掘学生写作的有效积累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名篇,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而且有着生动恰当的表达方式。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悟并借鉴,学会迁移创新,逐步将思想、情感、语言、表达形式等内化为自己的语文素养,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中描写了夏季碧绿的菜畦,高大的皂荚树,又酸又甜的覆盆子果实,叫天子、鸣蝉;记叙了冬天别有情趣的雪地捕鸟,将愉快、无忧无虑的心情寓于其中,写出了童真情趣。这些童趣,每个学生都曾经历过,对照课文,想想自己童年的许多生活片断,感悟那儿时的美好回忆,若以“童趣”为话题,学生笔端自然会流泻出真切的情感。又如冰心的《谈生命》,在“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这一部分中写道:“他曲折地穿过悬崖峭壁,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有时候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激地奔腾起来”,“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看见了夹岸红艳的桃花。他快乐而又羞怯,静静地流着,低低地吟唱着,轻轻地度过这一段浪漫的行程……”这里作者运用了形象的比喻,含蓄地表达了对生命的本质的认识: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种种磨难,其间有痛苦也有幸福,痛苦也是一种幸福;生命存在于运动之中,生命的过程是进取斗争的过程,个体生命是宇宙大生命的一分子,个体生命最终要回归宇宙大生命的母体之中。学生作文中若能捕捉到这样的感悟,这样的理性认识,写出来的文章一定会别具一格。
  
  三、网络资源:自由表达,放飞思想,积极拓展学生写作的时空
  
  随着网络在农村的悄然兴起,上网聊天已成为学生热衷的事情。杨伟利同学这样说道:“网络写作比课堂写作更有趣,网络论坛真是个聊天的好地方,我想说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写,一切由我说了算。在这里,写作真正成为一种私人生活,而不是令人头痛的作业。”教师如何恰当地引导并利用这一资源为写作教学服务呢?学生金娜的一篇周记深深触动了我。她在文中写道:“我对你(几年前在一次与父母外出旅行时偶然相遇的一位同龄人)的记忆虽然只有这么一点点,但我与你的知心话却似乎永远也说不完。人生中有一些岁月是美丽而易逝的,但与你短暂的相逢却那样令人回味,那样让人无法忘怀。”她的这番话引起了我的思考,人生匆匆,我们有多少时间驻足停留,去品味人生的美好呢?似乎只有孩子,永远不计较得失,执着地追寻他们心中的梦想。于是,我想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想看看岁月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了哪些痕迹。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也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除了现实中的亲情、友情,他们似乎更关注虚拟或幻想中的世界,如《10年后的我》《不,这不是梦!》《寻找绿光》这些作文真切而又形象地展现了学生丰富细腻的内心情感。
  网络写作真正实现了学生“我的小屋,我自己造”的愿望,在此他们能怀着创造的热情和欣喜尽情地敞开自己的心扉,为自己的梦想超速奔驰。
  
  四、分享合作:真诚交流,反馈评价,努力诱发学生写作的内在动力
  
  教师不应是学生习作的惟一读者。新课标强调:学生“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学生写好一篇作文后,我都会让他们自己找几个读者。读者是最好的评改者,他们的评改与反馈使学生不敢写矫揉造作的作文。而且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互相促进,取长补短。柯秀丽同学这样谈自己的感受:“朗读同学优美的文章,我不仅心潮澎湃,神采飞扬,回味无穷,让我久久沉浸其中;而且在对同学作文的字斟句酌的修改中,又使我提高了遣词造句的能力。”
  当然,教师的评价更是激发学生写作的动力。学生每次的作文都是他们创造性的劳动成果,他们都期待着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扬,所以在作文评语中,教师要多写赏识性、肯定性的话语,这样有利于学生保持写作的热情。而对作文中所反映出来的思想、行为等问题,应及时加以引导。范林燕同学因考试受挫在作文中流露出沮丧情绪时,我这样写道:“挫折就像你生命里出现的滂沱大雨,令你刺骨冰寒,又饱尝冷落;但雨季过后,百合和玫瑰会绽放;枣子和石榴会结果。每次尝试都会粉碎一次错误的诱惑;每次对错误的反省都会引领我们走向真理。面对挫折,所需要的美德是坚韧。让我们坚强起来,一起勇敢面对一切!”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创作个性与灵感,并积极引导学生走向广阔的大自然,走向五彩缤纷的社会,广泛阅读积累,丰富知识,不断寻找作文的源头活水,从而让写作真正成为学生心灵泉水的自然流涌。
  
  (作者单位:苍南县马站镇初中)
其他文献
教学反思,就是要求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和总结。它具有批判性和创新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且有助于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提高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为今后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积累经验。  那么,怎样的教学反思才是有意义的呢?根据上课的一些经验和观察体会,笔者以为,要想进行科学的全面的教学反思,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具体的教学
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师生间是否有共鸣,是一节语文课成败的关键。常听见一些教师上完课后说:“我的课本来设计得很好,可学生不配合,像木头一样没反应,讲到精彩的地方,他们也是一脸的漠然,气氛沉闷得令人窒息。”这就是课堂上师生间没有共鸣的表现。碰到这种情况,很多教师只会怪学生,没有从根本上去找原因。  共鸣是在双方、多方间产生的,它的产生要有基础,要有共鸣点。俗话说得好“一个巴掌拍不响”,虽然教师的巴掌举
据“自然新闻网”近期报道,镁是一种重要的矿物质,在体内多种酶的反应中发挥作用。食用富含镁的食物,如鳄梨和坚果,是预防镁缺乏和保持整体健康的较好方法。   为什么镁是健康饮食的一部分?   根据医学专家威尔·科尔博士的说法,镁是人体第四丰富的矿物质。然而,它也是最常见的营养缺乏物质之一。科尔指出,许多人患有镁缺乏症。   人的身体需要镁来维持血糖平衡、血压调节、DNA合成、能量产生和神经功能等
一  咕嘟咕嘟……咣當咣当……病床上的贺明贵睁不开眼,只得竖起耳朵,却还是听不清。有生以来第一次,老贺觉得自己被放倒了。  迷离间,老贺猜想:咕嘟咕嘟大概是喝酒吧,不废话,一口闷;咣当咣当应该是火车,是车轮压过大西北的铁轨,去往一处处边关要塞。  这是哪里?我又要去哪里?  咕嘟咣当,咣当咕嘟,声音与声音相互纠缠,相互碰撞,一道光从撞击出的裂痕照射进来。二  贺明贵刚满十八岁,便套上厂里买来的警服
有效的咳嗽排痰是食管癌患者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措施之一,所以食管癌患者术后要学会及时有效咳痰,若无痰要轻缓咳嗽。如咳嗽排痰无力,也可练习吹气球,此方法效果明显。如果患者颈部有伤口,咳嗽或吹气球的时候,需用力按压颈部伤口进行保护。  常用排痰方法:  拍背排痰:患者咳嗽、排痰时,最好采用坐位或半卧位,嘱患者用手按住伤口,陪伴者用手扶住患者,一手五指并拢呈空杯状,利用腕力从肺底由下向上,由外向内,快速
鲁迅在《孔乙己》一文中以“我”这个小伙计的口吻,叙述了在鲁镇成亨酒店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描写了孔乙己一生的悲惨遭遇,塑造了孔乙己这个可怜而又可悲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形象,揭露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文中除了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外,还塑造了“我”的形象。笔者认为:“我”虽然不是小说的主人公,但是,“我”是孔乙己悲惨遭遇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同情者。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我”是孔乙己悲惨遭遇的见证者。
人教版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选用了海明威的短篇小说《桥边的老人》。小说中直接交代“老人”位置的地方有两处:一处是开篇首句:“一个戴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一处是第34段:“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显然,若以“路旁的老人”或“路边的老人”为题亦未尝不可,为何舍近求远,非用“桥边的老人”为题呢?  当然,作品中写“桥”的笔墨远远多于写“
42岁的谢先生3年前开始频繁出现头晕、心悸、出冷汗等症状,辗转就医后,近日终于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胆胰专科斩除了“病根”——胰岛素瘤。专家提醒,如果频繁出现空腹或劳动后发作的头晕、心悸及出冷汗等症状,未必是低血糖,要警惕胰岛素瘤的可能性。   胰岛素瘤是功能型神经内分泌肿瘤最常见的一类,此类肿瘤为潜在恶性肿瘤。谢先生入院后,放射科对其CT、MRI检查结果进行了会诊。随后,消化内科医生为他进行
古诗词的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由于古诗词语言含蓄精练,距离现在又年代久远,因此古诗词的教学又常常是一个难点。究竟该怎样教好古诗词?笔者认为,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多读、多感、多悟。    一、多些朗读,少些讲解    一诗到手,要想明白其意,第一步就是读,老师如此,学生也应该这样。可是在我们的古诗词课堂教学中,学生朗读的声音太少,老师讲解的力度太大。常常是蜻蜓点水地朗读之后,老师就开始
《桥边的老人》是《外国小说欣赏》(人教版高二选修)的开篇课文。教师在讲授这篇课文时因为单元话题使然,往往围绕“叙述”展开,或介绍叙述人称,或分析叙述角度,却疏忽了对小说主题的挖掘。笔者以为,教师引领学生探究本文主题对于“培养学生高格调的审美情趣,提升他们的人生境界”大有好处,更何况“领会作品的内容与题旨”本身就列本单元教学目标的第一条。  很显然,这是一篇战争题材的作品,反映的是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