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0,低碳上海?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l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低碳城市从哪里来”的环保论坛上,一份由上海市政府支持,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资助,联合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以及相关领域专家参与撰写的《2050上海低碳发展路线图》报告发布,从十个领域的研究入手,描述了一幅上海低碳发展的蓝图。
  
  依据世界银行的统计,在1990-2000年间,中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的年增长率为2.2%,但在2000-2007年间迅速上升为7.5%。其中,2006年,全球新增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居然有超过70%来自中国,从而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庞大的人口规模和持续增长的经济发展势头使中国以惊人的速度迈向城市化时代的同时,城市也逐步患上了高污染、高排放与高能耗的“三高综合征”。
  城市是碳排放的主体,未来20年是我国城市化的高峰,将有4亿-5亿的人口进入城市。城市碳排放的快速上升决定了其作为低碳经济主战场的必然性。眼下,社会各界都在试图寻找中国城市化的低碳路径。而上海,作为中国市场、资本、技术等综合优势最强大的城市之一,理应成为中国城市低碳发展的领跑者。
  8月中下旬,在“低碳城市从哪里来”的环保论坛上,一份由上海市政府支持,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资助,联合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以及相关领域专家参与撰写的《2050上海低碳发展路线图》报告发布,从十个领域的研究入手,描述了一幅上海低碳发展的蓝图。
  
  去重工业化
  
  昔日的“雾都”伦敦,告别了重化工业,已成为世界宜居城市和最有竞争力的城市;同样是重工业城市的东京,如今服务业已占其经济的主体。事实证明,任何一座国际大都市都以其整合和配置全球资源的能力而获得生存发展的空间,没有一例是依靠重化工业成为国际大都市的。
  当前,上海人均温室气体排放当量高、人均能源消费量高,能源消费强度高。2009年上海能耗1.04亿吨标准煤,人均能耗超过5吨标准煤。如果未来上海的经济发展依惯性推进,则人均碳排放量将达到全球其他大城市所未曾有过的规模。因此,“低碳化发展”是上海一个必须面对的严肃话题。
  报告负责人、复旦大学城市环境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戴星翼指出,上海要走低碳发展道路,应该建立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局面,而不应是一座以重化工业为支柱产业、主导产业的城市。
  “从90年代中期开始的城市大规模建设改造,拉动了城市经济的高速成长,这是一个必然的阶段。但当前我们已经处于一个历史的转折点,即上海已经到了工业化后期,正处于向后工业化转型的转折点上,必须学会容忍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上海低碳首先要做的就是去除重工业化。”戴星翼说。
  报告以2050年,上海人口达到3000万左右,老龄化约在32%为基本参数的情况下,为上海未来低碳设定了四个情景:惯性情景、转型情景、弱干预情景和强干预情景。惯性情景是假设城市发展理念未发生变化,仍以GDP的增长作为发展目标;转型情景假设上海从工业化向后工业化进行转型,但不采取特别的针对低碳的措施;弱干预情景,假设上海进行了向后工业化的转型,并且采用了能效控制的手段、优化了能源结构;强干预情景是在第二、第三种情景的基础上加以对需求进行控制的措施。
  在惯性情景下,上海的碳排放快速上升,直到2040年后增速趋缓,到2050年上海的碳排放总量将达到67646万吨CO2,是2005年碳排放总量的3.59倍。在转型情景下,2050年碳排放总量是2005年的1.9倍。而在强干预情景下,到2020年主动淘汰20%的重化产能,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完成。
  在戴星翼看来,上海如果要继续保留重化工业,整体应该向高端化方向转变,产能收缩,质量提高。此外,上海与周边城市产业同构、恶性竞争是一直以来存在的问题。上海意欲成为“长三角”的“龙头”就必须有进有退,而重化工业退出应当成为首选。
  在戴星翼看来,上海的转型,还应在能源结构方面做文章。首先必须提高上海的外电比重。当前,上海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今后的几十年中,将逐步取代本地煤电中的老机组,不断提高上海的煤电效率。其次,要適度扩大天然气发电比重。上海还要推动可再生能源和配套技术的成熟,用技术研发来带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此外,上海沿海有900万千瓦的风能,可以作为新能源重点发展。在此基础上,上海应该摒弃大型发电厂,合理规划分布式能源系统。
  “尤其是热电联产项目,比如为浦东陆家嘴提供服务,国外的项目能达到80%到90%的效率。”WWF全球气候变化应对计划主任杨富强说。
  戴星翼总结道,进入后工业化阶段,上海的人均能耗应当保持稳定,这是发达国家的普遍经历,在此基础上,碳排放的下降主要依靠能源结构的优化来实现。“所以上海比较现实的低碳发展路径是:转型 能效提升 能源结构优化,也就是报告中的弱干预情景。”
  
  低碳vs.GDP
  
  在论坛的一场“头脑风暴”中,有与会者提问“对于上海而言,转型的成本会有多高?”无疑,这是整个会议中最难以回答的问题。
  报告的另一位负责人、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诸大建认为,现在研究低碳有三种基础路径,最主流的为能源替代路径,其次是效率提高路径,第三种就是报告里强调的转型路径。
  “光靠能源替代是没办法实现低碳的,而效率路径现在强调比较多的是在现有产业结构不变的情况下进行技术上的效率提高。”诸大建说,“转型路径则是指对产业结构进行重大调整,从原来非常重型化的结构转向服务导向的结构。这样一种转型成本我们是很难估计的,但成功的转型是要伤筋动骨的,这是战略上的重大转折。伤筋动骨的政策能不能推行,这才是真正的成本,如果要低碳必须在这个问题上做出选择。而转型意味着GDP可能会往下降,现在我们最大的问题就是敢不敢这样做。”
  可以看到的是,报告预测了上海在不同政策干预情景下的GDP增长率。在转型情景下,2010-2015年,上海GDP增速约为7.23%,2015年到2020年,增速为7.23%,2030年到2040年,为3.59%。而在强干预情境下,2010年到2015年,上海GDP增速为6.81%,2015-2020年,GDP增速为5.92%,2020-2030年,GDP增速为4.92%,而2040年到2050年,GDP增速为1.99%。
  官方数据称,上海钢铁和精细化工工业产值占上海市的15%,耗能量占60%。此前,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尚玉英曾对媒体表示,这些产业虽然是耗能大户,但能源的使用效率并不低。
  戴星翼表示,过去几年上海GDP的高速增长,很大程度上是由投资驱动的。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业的发展和产业资本的引入构成了资本形成的基本内容,由此又拉动了本地重化产业,“这种由起吊机经济拉动的高速成长应该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一个特定阶段,而非永久的主旋律。”
  “未来上海的发展必须摒弃GDP主义,需要在理顺与周边地区关系的基础上,着力培育上海的核心竞争力,从投资和外贸驱动型的发展模式转向内外兼修型,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向后工业化的转型。”戴星翼说。
  难道GDP的增长和发展低碳两者真的不能兼顾?美国能源基金会中国可持续城市项目主任何东全举了几个国外的成功实例:纽约和华盛顿这两个美国的大城市,任何技术手段上几乎不存在差异,但纽约的城市人均碳排放是华盛顿的1/4,基本上是5:20吨的关系,而华盛顿则代表了美国的平均水平;还有一个例子是丹麦的首都哥本哈根,它是欧洲这两年经济增长最快的城市,但那里的碳排放量这两年都在降。“如果真正地微观聚焦这两个城市,你会看到它的人的行为方式和其他城市是有非常大的差异,这应该是造成这两个城市低碳发展的核心原因。纽约90%以上的交通出行是通过公共交通方式来解决的。哥本哈根的自行车出行率居然还高于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达到35%,整个的交通体系是一个绿色的公共交通和慢性交通作为支撑的体系。”何东全说,“如果从城市的角度来说,人们的生活方式可能是下一步要关注低碳的很重要的出发点。”
  对此,诸大建表示赞同。他还补充,伦敦对于英国,它的人均排碳也是最低的,东京对于日本也是最低的,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也是最低的,“而北京、上海的排碳量都是高于全国人均的。中国是工业的城市,所以城市里面三种排碳:工业、交通、建筑,实际上有一个时间序列。所以报告点明了当前中国城市要低碳,实际上就是首先要在工业的转型上面做大文章,随后在配合交通以及建筑上的节能减排。”
  此外,报告课题组还建议,上海要审慎思考“如何在低速增长下过日子”,实质是更审慎地决策,杜绝奢靡、杜绝浪费,将公共财政更多地投向民生,最大限度地提高各类资源的使用效率。建立更健康的公共财政体系的问题应当被提上议事日程。
其他文献
“世界是一个体系,是有秩序的。”“世界以信息的形式表达自我,信息的秩序是通过信息的逻辑秩序和内在等级来体现的。”“人类与世界的关系,是通过人类与信息的关系来构建的;没有这一关系,就没有了我们对世界的一切存在的关系。”  看到这些挂在墙上的格言,人们也许会认为出自一位哲学思考者之手。的确如此,天智通达公司CEO李极冰先生,曾先后提出“信息智能结构化”理念及“软出版”理念。不过身为公司理论架构师,他最
画面让人震惊     《新民周刊》:你何时开始关注“病死猪肉”的问题?   史璞:我20多年来始终关注民生问题、社会争议等方方面面,并不是因为电视台来找我点评,才开始关注。   《新民周刊》:那在你20多年的经历中,这一次通过镜头看到的问题是否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来得严重?   史璞:是我在做评论人20多年来比较严重的一个案例。   《新民周刊》:现在,那期节目的视频好像都找不到了。  
当李天一还在声称他和小伙伴们与那个女孩是你情我愿的男女关系,当人们还在声讨上海法官集体嫖娼,薛蛮子已经从道德的圣殿上被拽了下来,成了“聚众淫乱”的众矢之的。最近关于公众人物买春或疑似买春案件的频发,引发不少争议。  一头银发的薛蛮子是个非常潇洒的老头,有趣的是,他刚刚参加了有关方面举行的“大V座谈会”,紧接着就被抓进去了,而且第一个把消息捅出来的,既不是“平安北京”,也不是媒体,而是孔庆东的微博。
完成“撤二建一”的新黄浦最近提出要建设“文化先行区”,我愿意相信是一次对区域优势的考量与彰显,也是一种文化自觉和责任担当。昨天遇到一位刚刚参加了区两会的公安局朋友,问他对“文化先行”如何理解,他笑了:“你这个秀才存心要为难我们大武生吗?”不过他表示执法机关应该为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保驾护航”。   中心城区的文化资源是相当丰富的,老城厢的本土文化加上开埠以来消化吸收西方文化而融合、而形成、而积淀
我曾经有个学生是大学里的老师,酷爱拉丁舞,经过多年的学习比赛后利用业余时间在一个幼儿园里教孩子们跳拉丁舞。幼儿园的孩子能学拉丁舞吗?我抱着质疑的态度。一天,他拿着一厚本调研报告要送教育部,以证明从小学习舞蹈对孩子们的好处。  在一般人的眼里,让孩子们学习舞蹈是因为孩子自己喜欢跳舞;其二是能塑造孩子的形体;其三是能通过舞蹈培养他们的气质。似乎好处已经不少了,但如果说,通过舞蹈的学习而让他们改变了自己
对大多数观察家而言,中日关系走到今天这一步,其实并不奇怪。  早在二三十年前,日本鹰派战略家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和“正常国家”论,就已为今日之钓鱼岛争端埋下祸端。从所谓“对华友好”的中曾根康弘到特立独行的小泉纯一郎,再到所谓中生代的安倍晋三,一直都以不同的方式,打着同一个算盘,即谋求对战后和平宪法的突破,进而实现其政治及军事大国梦。  在这一进程中,日本民族的狭隘、坚忍以及处心积虑的个性彰显无遗
足协的昨天极有可能成为篮协的明天。从李春江神秘下课,到NBA巨星麦蒂公开指责裁判“瞎眼鼠”;从广东、北京等强队相继诡异输球,到日前八一与青岛那个不可思议的终场比分,居然与博彩公司的盘口惊人吻合……CBA联赛轮番出“事”,几乎全都与“假赌黑”联到了一起,CBA涉赌已经不是传说。  判罚是否有猫腻?  1月10日,中国篮协针对一天前青岛客场对阵八一比赛中出现的情况,非常迅速地作出了处罚:主裁判吴敏华被
继“年龄门”之后,中国体坛再爆丑闻:日前,国际体操联合会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告:中国体操裁判邵斌在广州亚运会体操比赛中,涉嫌违反裁判规则和体育道德,擅自对运动员的分数进行了更改,体联将对他这一行为提出诉讼。顿时,邵斌和“改分门”事件打开了中国乃至世界体操界的“潘多拉盒子”……    邵斌改分另有隐情?    3月19日,国际体操联合会新闻发言人菲利普对外宣称,此前在广州亚运会上涉嫌违规改分的中国裁判邵
我从没有如此安宁、心无旁骛地端坐在一个剧场里,尽管这里寒气袭人,气氛凝重。  这是2013年元旦后的一个普通工作日,一群身份特殊的“音乐人”,一大早就开始了在剧场的忙碌。  幽蓝的冷光打在舞台上,一片肃穆、冷酷。瘦小、干练的老李往前探出身子,双手挥动着,示意台上的表演者做好准备。  “第二遍的‘太久,太久,太久……开始——’”他冲台上轻喊了一嗓子,身体随着伴奏音乐的旋律抑扬而动。他看上去已不再年轻
2012年5月6日,海南省琼海市潭门镇中心渔港。   男人们打着赤膊,准备赶在台风季前维修好即将开往南沙的渔船。渔货从甲板上卸下,戴着斗笠的女人们站在港口边,张罗着出售这一季的渔获。   这一天,陈玉喜和他的琼·琼海03888船刚回到潭门,这个高大的男人,甚至在夜色低垂时分,还要骑着摩托车在港口和家之间来来往往,贩卖他的渔获。琼·琼海05176号半个月前刚回到潭门,船主李成端下午常在镇上的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