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新中国60年”学术论坛

来源 :哲学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xuanshi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新中国60年”学术论坛于2009年9月26日在华中科技大学举办。论坛由华中科技大学主办,由华中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处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会议收到论文20多篇,来自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多位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论坛上有五位学者发言。有关哲学学科的探讨集中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转变上。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欧阳康教授在他的报告中集中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历的十大转变。这十大转变可以从三个角度加以考虑。
其他文献
鉴传今的专著《可说的与不可说的:前维特根斯坦的形而上学》,由安徽人民出版社于2008年8月出版。全书139千字,对维特根斯坦前期思想的特点、语言及其与世界的关系进行了细致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对维特根斯坦所谓“神秘的东西”进行了深入研究。维特根斯坦既是一位深刻的思想家,同时也是现代哲学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人物,
我们从两方面介绍集合论的反基础公理(AFA)以及非良基集合的广泛应用。一方面,根据阿克采尔(P.Aczel)的思想,集合可以看做是可达点图,在这个意义上,AFA是说每个图都有唯一的装饰;由此,每个集合都有一个典范图。另一方面,根据巴威斯(J.Barwise)等人的思想,集合可以看做是方程组的解,在这个意义上,
乌托邦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个概念,它既预示着一种空洞的想象和不可能实现的某种期望,也预示着事物的未发现状态和对未来的远见。这一重要的范畴显然包含着双重的含义:一是在褒扬的意义上使用,把乌托邦作为照亮人类未来的希望之光,作为历史进步的内在精神动力;二是在批评的意义上使用,把乌托邦看做一种空洞的废话、不安的想象或盲目的狂热。
按照逻辑学家布尔(R.Bull)与西格伯格(K.Segerberg)的说法,类比于人类学,在20世纪初,刘易斯(C.Lewis)等人的工作相当于在模态逻辑学中引发了一场“农业革命”。这是现代模态逻辑学的肇始,许多工作仍然是相当初步的。模态逻辑的“手工业”时期在持续了将近六十年之后迎来了它的“工业革命”:在1960年左右,克里普克(S.Kripke)等人引入了关系语义理论,
2008年9月25—28日,由法兰克福大学东亚跨学科研究中心、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和中山大学共同主办的以“批判-理论-批判理论:法兰克福学派在中国的影响”为主题的跨学科的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法兰克福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的目的旨在批判理论研究领域,除了听到欧美学者的声音之外,也要听到来自哲学、社会学、政治学、文学、文化学等领域的众多亚洲学者的声音。
自2006年底以来,笔者作为首席专家率领重大课题组,就当前我国社会思想、道德、文化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和规律问题,进行大规模调查。课题组以问卷调查、座谈为主,辅之以个别访谈。总课题组在江苏、广西、新疆投放1200份问卷进行综合调查,收回1166份。社会思想研究子课题组在江苏对各类不同群体进行分别调查,收回问卷:公务员群体206份,新兴群体250份,
“动态逻辑(dynamic logic,简称DL),又称关于程序的模态逻辑(modal logic of programs),是进行程序逻辑性质研究、程序正确性证明研究的有力的数学工具”。动态逻辑是一种与自然语言的语义分析和人工智能都有密切联系的新思想,为现代逻辑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题材和思路。
2009年7月16日,由台湾大学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台湾朱子学研究协会和台湾朱氏宗亲文教基金会联合主办的“两岸朱子学与当代社会伦理研讨会”在台湾大学举行。台湾朱子学研究协会理事长刘述先教授、台湾大学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院长黄俊杰教授和台湾朱氏宗亲文教基金会朱茂男董事长先后致词。来自海峡两岸的朱子学研究专家、学者和朱氏宗亲60多人参加了这次盛会。
朱子基于理学立场,根据针砭学弊、“察病救失”的诠释原则,在《论语集注》中对孔门自颜、曾以下皆给予了否定性评价,这一《论语》诠释史上的重大变化,颠覆了对孔门弟子一贯仰视的看法,形成了新的孔门弟子观念,展现了理学的成就与自信,得到了理学学者的广泛认可,但也遭到后世汉学者的反驳。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公共性问题日益凸显,社会公共性的建设和完善成为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中具有核心意义的问题。当代各门人文社会科学都在从各自的角度、以各自的方式研究公共性问题。公共哲学也应运而生。从哲学层面理解公共性的意蕴及其历史变化,探究公共性问题研究和解决的方法论,对于实践和理论、科学和哲学都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