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视“意外” 化险为夷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hllgl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育专家、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说过:“教室,是出错的地方。”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理想和教学实际之间的对话过程,不完美是很正常的事,即使在教学中出现了失误,那也是再平常不过了,有错的课堂教学是真实存在的。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圣贤也并非无过,更遑论我辈平凡的广大教师了。好的课堂教学不是看你出不出错,关键是看你的教学中出现了意外和错误后,你是怎么处理的。前苏联教育家苏纳波林说:“教师缺乏了所谓的教学机智,无论他怎样研究教育理论,永远也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实践的教师。”课堂教学中,如果出现了不可预设的事件,教师只有沉着冷静,尊重学生,才能妥善巧妙地处理好各种“意外”事件,化尴尬为神奇。
  [案例]李老师执教人教版课标本二年级下册《邮票齿孔的故事》第一课时。距下课大约还有四分钟,李老师进行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指导学生写课文,这时出现了一点“意外”:
  师:“仍”这个生字不好写,同学们认真观察课文后面田字格里的这个字,注意左边的“亻”和右边的“乃”占的位置,特别是右边“乃”的每一笔都要认真观察,多练习才能写好这个字。
  学生们很认真地观察田字格上的“仍”字,有的学生用手指在书上摹写。
  师:老师在黑板上给同学们写一遍。
  老师刚把字写好,有的同学就开始举手了,急切地想发表自己的看法。李老师让一名把手举得老高的女学生起来评价她写的这个字。
  生:李老师,你的这个字写得不好看。
  师(愣了一下,脸上一红,但仍面带微笑):谢谢你的批评,请你指出老师这个字哪个地方没写好,便于老师改正。
  生:右边的“乃”字横折和一撇挨在一块儿了。(学生对老师写的字评价得很到位,的确,老师在范写“仍”字时“乃”的横折和一撇挨在一块儿,右边显得有些拥挤。)
  师:那老师再写一遍。
  老师按照学生提出的意见很认真地重新写了一遍这个字,比第一次写的好看多了。
  一个小女生再次对老师写的字挑毛病:李老师,你这个字还有一个地方没写好。
  师(态度很温和,也很诚恳):好,那你说说哪个地方没写好。
  生:“乃”的一撇写得太长了。
  “嗯,你看得真仔细,谢谢你。”李老师接着说,“请同学们在课文后面的田字格里把这个字写一写,看谁的字写得好,比李老师写得还好。”
  同学们赶紧打开书兴趣盎然地写这个生字。学生写后,教师把每个写得好的字放在实物投影仪上让全班学生欣赏。的确,有四、五个学生的字写得超过了老师。
  课后,我们检查其他学生的字,和平时写的比较,学生普遍写得工整、美观。
  课后,我们和李老师交流,李老师在备写字教学这个环节时,没有考虑到范写“仍”字有难度;更没有想到的是,学生对李老师口下不留情,当着“外人”(指坐在后面听课的教师)的面指出老师的不足。从这节课上出现的“意外”,可以反映出两方面的信息:一是李老师平时的课堂教学气氛很和谐、民主、平等,教师充分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质疑。否则,学生就不敢在有外人来听课的情况下指出老师的不足。何况,老师是在范写这个字,也没有让学生评价,但学生能毫无顾忌地给老师挑刺(及时地弥补了老师教学设计中的不足),可见李老师平时的教学气氛是多么的民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早已养成。二是李老师能真正俯下身子和学生站在一起,虚心接受学生提出的意见,并立即在黑板上改正,这给学生起到了示范作用——由错误向正确迈进,怎样才能把“仍”这个字写好。同时,李老师用行动向学生展示了自己的教学品格,有错就改,能者为师。当学生再次指出字的毛病时,老师巧妙引导,让学生练习写这个字,争取超过老师,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上来了:我们只要认真写,也能超过老师!学生在写字的过程中就有了成就感。最后从学生的写字作业来看,字比平时要写得规范得多。李老师课堂上出现的这个“意外”,在教师巧妙的引导下,转化成了提高学生写字兴趣的催化剂。
  (责编 钟 岚)
其他文献
春天来到,风干物燥。医院门诊呼吸道感染患者明显增多。单说咳嗽,虽说是很常见的事,但对于医生来说,却是不太轻松的话题。近年来,有一些患者经常咳嗽,连续数周或数月不见好转,咳嗽多
郭沫若曾经说过:“大凡一个作家或诗人总要有对于言语的敏感。这东西如水到口,冷暖自知。这种语感的培养,在儿童时代的教育很重要。”语感,即语言直觉,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能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一脍炙人口的句子,生动地描绘了严冬过后,春天来临,一派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景象。但随着这美好春光的到来,患有过敏性疾病者迎来的却是
语文教材中各类记人叙事散文的作者的情感表达途径不尽相同,大致可分为3类:第一,作者参与主人公的叙事,在叙事的过程中,隐含着情感脉络;第二,作者虽然没有参与主人公的叙事,但直接抒发了情感;第三,作者只摆出事实,仿佛没有抒情。下面,我谈谈如何从理解作者情感表达的角度教学这3类课文。  一、作者参与叙事:直接感悟“我”  教学实践表明,对作者直接参与事件的散文进行教学时,让孩子们通过作者的所思所想、所行
过去的语文课堂教学只重视知识传授的结果,而忽视了学生作为知识传授过程的主体因素,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现在新课标提出重视知识的建构过程,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重视学生的自我感悟。小学语文课堂知识的建构过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一、知识的准备  在学习新知识前,要有一个适当的导入过程,这样学生学起来才不会太吃力。上课前知识的准备包括以下三种形式:  1.预习和检查预习。课前预习,就是知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体验性阅读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阅读教学方式,它从语文阅读教学自身的特点出发,强调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认为阅读活动的本质就是引导学生的主体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体验中创造,在体验中提高语文素养,进而达到构建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的目的。    一、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课堂教学的着力点就在于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
由于喹诺酮类药物对多种革兰阴性菌有杀菌作用,而广泛用于泌尿生殖系统、胃肠道及呼吸道、皮肤组织的革兰阴性细菌感染的治疗。在临床中,不少人往往只注意喹诺酮类药物的胃肠道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落实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有效  教学目标的制定对整个教学起着指挥棒的作用,它是教师选择教学内容的依据,是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尺度。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定位都比较随意,认为照抄《教师教学用书》上的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使学生在富于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能力,强化阅读体验,感悟阅读方法,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