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太极拳的“意”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jl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太极拳作为中华武术极具代表性而又独具内涵的传统拳术之一,它是一种很好的修身养性的运动,然而现在习练太极拳的人却存在有很多误解,他们只是一味地追求内心平静、身体放松、运动缓慢的自然状态,从而忽略了太极拳中“意”的主导作用,影响了其锻炼的效果。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逻辑推理,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对太极拳运动中“意”的内涵、特点以及共同探讨“意”在太极拳中的重要作用,旨在为提高人们对太极拳“意”的认识以及更好地练习太极拳提供参考。
  关键词:太极拳的意;内涵;特点;作用
  前言
  太极拳是人们比较喜爱的健身项目。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武术中的一个拳种,太极拳运用传统中医经络学说,拳势动作采用螺旋式的伸缩旋转方法。几百年来她之所以深受人们喜爱,是由于她那独特的养生健身价值;鲜明的技击护身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使广大人民群众获益匪浅,从而得到越来越多的海内外人士的重视。尤其是中老年人,在他们选择的健身项目中,太极拳占了很大的比例。为此,本文对太极拳运动中“意”的内涵、特点、作用以及练意的方法进行分析,旨在为提高人们对太极拳“意”的认识以及更好地练习太极拳提供参考。
  一、太极拳之意的内涵及特点
  (一)太极拳之意的内涵
  所谓“意”是指意图或意念,它是没有任何经过大脑思考过的人脑潜在功能的轻度活跃,人体受它的支配而应用于行动当中。然而太极拳的“意”一般指的是“意念”,就是说:用意不用力。那么“用意不用力”就是一个明显的特征现象,所谓用意就是使人排除各种杂念让人的大脑能够集中,专心于一件事,用意识引导人的行为;不用力指的就是在运动中不用拙力、僵力和强努的力。
  如果把太极拳的基本要素细分的话,可分为:意、气、形、劲四大要素,由此看出“意”应该是排在首位的,在太极拳的练习中,只有在意的统一领导下,才能使“意气形劲”合一,进而体现出太极拳“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动缓速慢”的特点,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太极拳固有强健体魄、攻防技击、延年益寿之功效。
  太极拳是用意识去支配人的活动,练太极拳要肢体放松,以意念引导动作的变化和血液的循环运作,然后能参与、支配四肢的运动变化。身体运转自如,练习太极拳用意不用力,即不用拙力,其目的是使体内的气血不受阻滞,日旧练习,可使意之所至,随之也就能练出劲力。太极拳的每一招每一式,都要“虚灵顶劲,含胸拔背,上下相随,内外结合,松腰固盘,沉肩坠肘,虚实分明,连绵不断,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用意不用力,以柔为主,外柔内刚,柔中用刚,刚柔并进”。如果长时间这样练习太极拳,一可领悟太极拳的真谛,二可达锻炼身体增进健康,可谓一举两得。
  那么,太极拳中的“意”按照现在的体育理论它又究竟是有什么解释呢?
  首先,以运动心理学、生理学的角度来看,太极拳的“意”是由我们的身体器官-大脑皮层产生的一种心理定向活动。太极拳讲究一动而有不动,而且从始至终以意识引导动作。孙禄堂在《太极拳说》中描述为“无敌者,当人未练拳术之初,心无所思,意无所动,目无所视手足无舞蹈,身体无动作。阴阳未判,清浊未分,浑浑噩噩,一气浑然者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练太极拳前的“无极态”。例如两手向前按时,先要有向前按的意向,然后动作随即跟着前去,上一个动作和下一个动作之间不产生停顿,保持着势势保持不断。在心理定向的指挥下产生肢体动作,通过用意控制,相应的与练意有关实为中枢如呼吸、运动、兴奋等,不受到其抑制,由意控制集中心思专一练拳,气息随意流转。最终,形成指挥拳的一种心理定向活动,这样,经过大脑皮层中枢之间互相的诱导,形成太极拳的意念活动,也就是体育理论中所说的心理定向。
  (二)太极拳之意的特点
  1.体松
  所谓体松就是要消除拙力和身体的僵硬,按照动作的变化,做到全身不该用力之处不用力。一般在太极拳的练习前都要平静地站一会儿,目的就是要让自己松静下来而进入太极拳的无为状态。
  2.精神遐想
  “意”是精神层面的东西,看似是虚的,但通过长期的练习就会得到实的效果,就如所想的一样。就像在行拳过程中根据架拳的体用要求假想对手的存在而找有人的感觉,再比如人练功在站桩时要打起精神,并假想骨架上拨离肉体松软下坠而找到骨肉分离的感觉。这就是太极拳中所说的精神遐想,能做到这一点必须经过长期地练习和磨练。
  二、太极拳之意的作用
  (一)“意”在太极拳练习中的导引作用
  太极拳拳谱规定“心为令、气为期一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收敛入骨”,从这句话我们就不难看出,太极拳是一种用意练意的拳,所以习练太极拳的要点就要以意识为中心,用意识控制呼吸、引导肢体动作,支配呼吸与动作协调配合,使肢体缓解不合理的紧张状态,完全形成一个齐蓄待发的体松、心静得自然体。太极拳要以练意为目标,强调全神贯注,以意导气,以气行身。这就要求在练习中要以练意为目标,通过用意调息、调身、调心,严格遵守太极拳的宗旨,使“意”的导引作用更好地发挥,从而达到太极拳真正的健身、防身技击的功效。
  (二)“意”是练好太极拳的灵魂
  练拳重“意”是练好太极拳的最主要的要素之一,思想集中,心平气和,以意念来指导每一个动作的正确性、连接性、圆活性。意念是动作的先导,只有意念正确,动作才能到位,所以练太极拳时特别强调炼意。通过炼意,可以产生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排除错误的意念,使正确的意念引导肢体动作,以防走“走火入魔”;
  2.让意在修炼太极拳的各个方面都能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3.开发人的身体潜能,把身体练出身意,“手眼身法步”归一,从而增强太极拳技击中的灵活迅速的应变能力。
  小结
  太极拳要经历一个形练、心练、神练的过程。练拳时要时刻注意虚实的转换和手、眼、身、步的相互协调配合。基础打好了,再往高层次发展就会轻而易举。我们如果都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充分发挥“意”的在太极拳中的主导作用,突出它的主体地位,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到实处,更加关注其运动的快乐感,培养我们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并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那么,太极拳将更好地促进我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综合健康水平的提高,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实现全民健身!(作者单位:成都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刘军.武术[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6:5-13.
  [2] 李幼斌.练太极拳讲究用意不用力[J].太极,2000,56(5):100-101.
  [3] 刘军.太极拳教学中的意与气[J].中华武术,2003,(8):24-24.
  [4] 陈龙骧,李敏第.武式与陈氏太极拳法精解[M].四川: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00-202.
其他文献
正如人的身体和心灵能够对诸如毒品、咖啡因和酒之类的物质上瘾,癌症也能够对某些确保它们继续生长和占领主导地位的基因上瘾.美国贝勒医学院(Baylor Collegeof Medicine)和
地方高校要在MOOC发展过程中尝试本土化,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提高教育质量,打造MOOC本土化平台,使我国MOOC快速发展.
目的 评价俯卧位通气(PPV)联合NO吸入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氧合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重症医学科2008年9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应用最佳PEEP后仍需较高的吸入氧体积分数(FIO2≥60%)的21例ARDS患者,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三组进行对照研究.A组采取单纯NO吸入4h;B组采取俯卧位通气2h,2h后恢复仰卧位通气;C组采取俯卧位通气联合NO吸入2h,2h后恢复仰卧位通
血液病中性粒细胞恢复期患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发生率极高(53.5%),并且一旦发生后果严重,在同样收治ICU的恶性血液病的患者中,合并ARDS的病死率显著高于未出现ARDS的患者(86.8% vs.51.5%)[1].因此,对于此类患者采取合适的支持手段,是保障患者安全度过低细胞期和改善预后的前提条件.以往对于此类患者,笔者在第一时间主要采用经口插管有创机械通气维持的方法进行支持,并配合其他的抗菌
期刊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富有哲理的名言已为人们所接受,在马陆农民的心中体会尤为深刻.近年来,马陆镇为了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大力发展“高优高”特色农
课堂提问在教学中非常重要.针对目前教师提问过程中存在的误区,本文总结提出了以下基本原则:准确性原则、针对性原则、普遍性原则以及点评性原则,并就各原则进行了详细阐述,
摘 要:纵观当前有关绩效技术的研究与成果,大多数是着眼于企业组织中工作绩效的提升,致力于改善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最终服务于增加企业所最终关注的经济利益。相较而言,应用与改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相关研究比较匮乏。本文将绩效技术应用于教学管理系统,从教学管理的实际问题入手,以绩效技术为指导思想进行绩效差距分析。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效率,从而实现提高教师工作效率的目标。  关键词:绩效技术;教
饮水思源,这个中国成语提醒我们不能忘记水源、水和饮水人之间的联系.水源发生任何细微变化都会影响到水质,有的可以让饮水人解渴,有的会让饮水人转而去寻找其他水源.与此类
我一直认为,每年一度的波多里奇追求卓越大会并不只是一个供人们讨论共同关注话题的聚集场所,它也是一段倍有收获的个人体验.2012年的“25周年盛典”更是在此基础上赋予该项
学生评教的客体是教师教学效果,教学效果涉及教师、学生、课程和条件因素.评教的效用标准提出,突出效用主体需求的有用性.学生评教效用发挥关键在提供学生诊断性评教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