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教学兴趣培养的具体措施分析

来源 :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proxy_ci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在分析我国现阶段中学英语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兴趣培养能力提升对于中学英语教学有效性而言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结合初中英语实践教学经验,对中学英语教学兴趣培养的具体措施进行阐述,以供相关教育工作者及研究者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参考。
  【关键词】 中学英语 兴趣培养 措施
  中学英语教学相比于小学英语教学而言,其注重英语本身的内涵及语言知识的成分更多,而相比于小学阶段英语教师常常采用多元化生动课堂教学模式而言,初中英语课堂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长期影响,很难通过合理方式吸引学生对于英语课程的长时间关注以及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
  1. 现阶段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现状
  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内容的新课程改革制度实行后,教育体系中的各个学科都将目光着眼于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上,对于中学英语课程而言,在新课程标准中对其教学目的有明确说明:激发、培养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新课程形势下初中英语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探索成为众多初中英语教师们需要认真思考并不断实践的问题。此外,新课程标准中对于初中英语教学课堂上所需要关注的环节也有明确指示,包括学生基于初中英语课程的听、说、读、写的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学生对于英语课程设计环节的参与与体验兴趣度。由此可见,初中英语教学环境中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及提升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查阅大量相关资料、总结已有实践成果数据信息后,可以发现当前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的课堂模式虽然相比于应试教育环境下的传统英语课堂环境而言有了明显改善与提升,但其与素质教育课程改革要求的初中英语课程教学形式所取得的理想效果之间仍然存在较大距离。在一些中学学校中,英语教师缺乏对于所教授课程的精心设计过程,仅仅依靠单一的、机械式的、无新意的教学辅助资源的运用,并未起到真正提高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兴趣的作用。
  首先,当前阶段初中英语教学课堂上对于多元化教学辅助资源的应用频率不高。由于英语课程本身的语言信息量大,对于初次接触的初中生来说,学习难度相对较高,因此,仅仅凭借传统英语教师所采用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方式,较难取得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不仅不能提升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学习热情及兴趣,反而会因课堂教学手段的单一、乏味而进一步削减学生们的课堂积极性。
  其次,现阶段初中英语教师对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目标的理解程度不高。一些中学的英语教师的教学观念仍旧停留于课程改革以前的落后阶段,并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初中英语教学要求。英语传授者对于学生兴趣提升重要性的理解偏差势必会应先其所进行的英语教学活动,从而影响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提升。
  2. 学生兴趣培养对于中学英语教学有效性提升的意义
  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心理接受过程,绝大部分依托于其对课程内容的好奇,进而形成对于英语课程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理想的情况是学生出于兴趣而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结合初中英语教师恰当的课堂引导过程,令学生的学习集中度所保持的时间拉长,从而实现提升初中英语课程教学有效性的良好效果。
  从初中英语教师角度看,学生对于初中英语课程的学习兴趣的培养及提升有助于教师融入新课程环境下的教学模式转变中,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教师在科学教学模式摸索中的麻烦。
  从学生角度看,学校、教师在探索学生对于初中英语教学的兴趣提升方式时,会以学生在课堂中对于教师所运用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资源等的表现为主要参考标准及考虑因素,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相比于传统教育教学环境下有很大提升。这一转变一方面有助于初中英语教学手段的改善与升级,一方面也可以提升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表现力及参与课堂环节的参与热情。
  3. 中学英语教学兴趣培养可行对策分析
  第一,初中英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情境设置的方式,主动督促学生以角色身份深入理解英语课程的教材内容,并促进学生对于课程设计环节的参与热情,从而激发学生对于初中英语课程的学习兴趣。换言之,为提升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需要相关教师在充分领会新课程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已有实践成功经验与自身所带班级学生的特色,对初中英语课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综合设计,从中学生的好动性及好奇心角度采取有效策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增加多样、灵活的教学辅助设备及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学生对于初中英语课程的学习兴趣。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国对于基础教育设施的投入力度较大,一些在效用上具有明显优势的教学资源及教辅设备被引进中学课堂中,这也为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有效性探索的道路上指引了方向。
  4. 结语
  学生兴趣培养及提升途径的研究对于学校、英语教师、学生本身而言,是多赢发展趋势。因此,今后业内研究者需要加大研究力度,结合实践经验不断提炼有效结论,实现新课程环境与初中英语教学的良好融合。
  [1] 张琳琳. 浅谈中学英语兴趣教学[J]. 科技信息, 2011(35).
  [2] 戴志平. 中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新方法[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3(9).
其他文献
摘要:写作是一项能够充分考查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题型,对于英语知识掌握量还不够大的初中生而言,英语写作成为众多学生面临的难题。受母语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往往会犯“汉语式英语”的错误,作为英语教师,应对学生平时写作时常犯的语言错误加以归纳、总结,帮助学生逐步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关键词:英语写作能力;书面表达;英语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
函数图象是指形如(自变量、因变量)的所有有序对的集合,它形象、直观、简洁明了地表征了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也是一种重要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在高中物理的教与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函数图象,有助于学生建立并理解物理概念,促进物理规律的学习,深入分析物理实验,优化物理问题的解决,培养并发展学生的能力,彰显物理的学科魅力.  1物理函数图象的基本构成及意义  我们高中物理教学中涉及到
解决物理问题,很多时候需要物理方法和数学方法的有机结合,数学是物理学发展的根基;物理学是应用数学思想与方法最充分,最成功的一门科学.物理方法突出发散思维,数学方法突出抽象思维.物理学中我们常用正交分解的方法解决多个力不共线的问题,像我们关于曲线运动的处理方法主要是运用运动的分解与合成的思想.高中课程教材中的平抛运动就是应用的原型,很多我们遇到的题目都是从这里演变出来的,但是在实际处理的过程当中,我
摘要:写作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现代人生存发展社交的重要条件之一。它能够最大程度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也能为将来的学习与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它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是检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语文科目考试题目中占分最高的一部分。  关键词:语文教学;写作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
高中物理教材中常出现“可以证明”字样,对于一般的学生可以指出:等到数学知识达到一定水平后自己就可以证明了,但对于尖子生而言,却是远远不够的.事实上,这里用到的方法也就是微积分初步及矢量运算,对于尖子生而言,经老师引导,是完全能学好并应用于解决物理问题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在“过程与方法”中提出,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通过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过程,
我曾弯腰抚摸玫瑰  他们说 放手  娇艳下有荆棘  长路漫漫  别叫它刺痛你  我曾踮脚触碰白云  他们说 回头  前方路是悬崖  未知恐惧  坠下深不见底  我就背起包裹上路  他们说 别怕  旅程總还要继续  回首处尽是风景  抑住呼吸  我将思念扼进喉里  泪光在心底闪烁  诗歌中翻滚憧憬  昏昏沉沉  无穷的困意将我冲击  一夜夜梦里呼唤  悲伤滴进期待没有回音  当奔跑已再无余力  地平
期刊
摘要:概要写作是新高考的重要题型。将阅读理解与写作产出紧密结合,具体考察学生的语篇理解、语言表达以及对完整篇章结构的整合能力。因此,要结合阅读前、阅读中和读后活动,细读标题,利用文本复述,尝试句子的多样化表达,以及恰当使用连接词入手,侧重培养学生的概要写作能力。  关键词:概要写作;文本阅读;高考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4-0047 
江苏省自从2008年实施“3 学业水平测试 综合素质评价”的新高考方案,已经悄然走过七届毕业生.物理选修学科试题的命题给人的感觉比较平稳,同时,“稳重有进,稳重有新”.从事物理教育的工作者喜爱对各种题型的压轴题深究,因此,多项选择题第9题也成了很多论文的素材,如平功远《2010年江苏高考物理第9题值得商榷》;程贤楼《从2011江苏高考卷第9题谈绳状物体的张力》,等.  1试题特点——难度系数“大”
任务驱动型作文是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卷新出现的题型,是对新材料作文的一种改良.任务驱动型作文着重考查了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它要求学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
摘要:阅读是英语语言的学习重要环节,它关系到语感的形成以及写作能力的提升,所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利于提升英语能力与水平。中学生正处于英语学习的关键时期,所以在这一阶段重视学生英语阅读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学英语;阅读习惯;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4-0048  閱读习惯主要包括阅读题材的选择、阅读策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