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探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fhvk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文教学则是中职教育中极其重要的一环。语文教学不但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优秀文化,而且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的中职语文教学,却常因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欠缺而很难让师生"打成一片"。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分析了当前中职学生表达能力不足的原因,并提出了几点语文教学建议,希望能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职语文;表达能力;提升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2
  长期以来,在教学压力及学生基础较差等因素的影响下,对思维能力的培养通常是学校教育的重点,学生的表达能力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当前,人际交流越来越频繁,表达能力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几乎成为影响一个人一生成败的关键。而当前弱化了表达能力教学的中职语文教学会有怎样严重的后果,不难想象。因此,加强对中职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成为必须引起我们重视的问题。
  一、中职学生表达能力差的原因
  当前,有相当多的中职学生表达能力薄弱,主要表现在发言胆怯、表达空洞、主持不离稿、会客不言语、说话无中心、层次不清、词不达意、表意不明、逻辑无序等。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间的矛盾
  在义务教育阶段,升学率是教育成效的重要体现,学生一旦进入学校,就集中精力学习以取得更高的考分,而素质教育则被严重搁浅,知识技能等比较实用的个人素质被抛弃,虽然有的教材对这方面也有所补充,但在主观意识上仍然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形同虚设,导致中职学生表达能力的教育得不到重视,表达能力长期无法提高。
  2教学模式落后
  在很多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字词句结构的学习,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形成"哑巴"语文教学的怪圈,语言文字的功能性教学没有得到体现,而一言堂常常导致学生只听不说,或不愿说、不会说,潜移默化的限制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3.中职学校课程设置不合理
  重专业技能培养,轻文化课程教育是很多中职学校存在的问题。由于中职院校的办学宗旨在于向社会输送具有专业技能的专业人才,因此很多学校将全部精力放在专业技能的培养上。殊不知,良好的沟通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及工作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而这种轻视文化课程的做法必然会限制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
  二、提高中职学校学生表达能力的措施
  参与力度对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增加对话训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是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责任。
  1.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敢于说话
  在中职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实际例子打破学生不敢说话的障碍。如可以列举因表达能力不佳而求职失败的例子,就业单位对应聘者表达能力的重视程度等,也可安排学生列席面试,听优秀毕业生介绍成功经验等,使学生认识到个人表达能力的重要性,逐渐培养学生敢于表达的胆量,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不会说、不会听、不会交际的人在当前的社会上是很难生存下去的,从而提高学生主动增强自己表达能力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感情朗读、当众发言是训练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能培养学生在公共场合从容发言、流畅表达的能力。应注意的是,在学习散文、小说、诗歌等题材的课文时,要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方式有:个人朗读、听录音朗读、分角色朗读、精彩段落朗读等。具体要求为:发音吐字要准确清晰,主动体会文章感情的起伏变化,注意语言的舒缓、节奏的快慢,要随情节发展而表现出人物的心理状态变化。在组织学生朗读前,教师要进行必要的示范。
  2.口头叙述或问答
  在中职语文课堂上,要将口头叙述、问答作为重要的训练科目。在进行口头问答时,学生处在被动地位,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回答之前要先弄清"问了什么",然后再寻求与问题所求答案相同的回答,做到"答如所问",要体会提问者的提问意图,提问者想得到什么类型的答案,避免答非所问。对于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教师要注意利用课堂时间向他们发问,"逼"他们发言,不断让他们在众目睽睽之下发言。在进行口头问答时,教师不但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全面的评价,还要对学生的表达方式进行引导,使学生明白什么样的表达才能算"得体"。还可结合作文训练使口头表达与作文练习分步进行,在写作前,要先教会学生审题、立意,打开学生的思路。
  3.在情景模式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课堂教学虽然效果良好,但毕竟会受到空间与时间的限制,而将表达训练引申到课外活动中,则可起到有效的补充作用。由于中职学生各个专业的学习需求,语文在课外活动中占用的时间很少,教师可以利用语文的工具性,将表达训练与班级、学校活动相结合,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因地制宜,开辟表达训练的阵地。
  4.通过讨论、辩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讨论、辩论是更加高层次的表达训练,能显著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与表达能力。讨论可分为课内和课外讨论,课内讨论可由教师引导,而课外讨论则可由学生自行主持。课内讨论的议题是狭窄的,而课外讨论的议题是宽泛的。课内讨论发言人数有限,而课外讨论则可做到人人发言。教师引导的第一步在于讨论题,教师应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关的讨论题,如"方言与普通话之间存在什么问题?"、"如何开展好课外活动?"、"如何看待人才市场"等。第二步在于选择主持人,必要时也要指出讨论线索。第三部是指导学生运用各种表达方法将自己的想法与见闻说出来。当前,辩论会在大学校园中颇为流行,中专语文教师也可以尝试组织一下。正反双方的同学就同一问题如"中职学生的服饰"、"一专与多能"、"金钱与友情"、"理性与感性"等。要求辩论者要现想现说,思维敏捷,注意力高度集中,有理有据的进行辩论。需注意的是,辩论会组织较为复杂,教师应让学生做好一定的准备,指导学生查阅辩论内容,明确辩论规则,教师与同学应担任评论员角色。
  结语:
  总而言之,中职语文教学要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通过增强学生的语言交流与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为今后从业带来新的机遇。因此,中职语文教师要将增强学生表达能力作为一个教学重点,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表达技巧更具适应性、实用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杜彬彬.论语文教学中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之培养[J].语文学刊,2008(20)
  [2]纪朝锋.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养成[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2)
  [3]周银换.浅谈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1(14)
  [4]黄新美.充分利用语文课堂教学,培养中职生"说"的能力[J].海峡科学,2010(08)
  [5]刘志宏.小议中职语文情感教学的"披情入文"与"披文入情"[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04)
其他文献
摘要:合作学习是一种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与互动为基本特点的教学理论体系。合作学习是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合作学习是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合作学习也是高职高专英语口语课理想的课堂组织形式。因此,有必要在高职高专英语口语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  关键词:合作学习;高职高专;英语口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一、合作学习的定义及理论基础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与互动为基本特征的教学理论
摘要:人教版高中化学课程内容中含有大量与环境教育相关的内容,环境教育的内容很多都隐含在各个内容标准之中。本文以新课改人教版高中化学为例进行分析,探讨高中化学教材中环境教育内容的编写特点。  关键词:人教版;高中化学;环境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8  人教版高中化学课程内容中含有大量与环境教育相关的内容,环境教育的内容很多都隐含在各个内容标准之中。如"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中以酸雨的防治和无磷洗
【中图分类号】G623.2  作文教学从命题到作文到半命题作文,从给材料作文到看图写文,以及写读(观)后感之类,自始至终束缚着学生写作的手脚,约束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此举与《语文课程标准》相违背。今天,新课程标准强写作教学要大力改革,应全面推进学生"自主写作"的新理念。  所谓"自主写作",就是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的空间,让学生用自己的目光去观察周围的事物,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周围的世界,然后,将自
企业所得税核算是企业会计核算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本文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由浅入深,阐述了讲解当期应交所得税核算的思路,致力于使学生理清会
[摘要]数学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尤其是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获得知识固然重要,但我个人认为在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更重要。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反过来,这些思维活动又促进数学
摘要: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教育要对培养人才进行正确的定位,制定科学的、符合社会需求的培养计划及培养目标。因此,中职院校要重视德育指标,着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合理定位专业技能指标,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保证毕业生的持续发展。本文就中职学校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广大同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专业;培养目标;中职学校  【中图分类号】G7
【中图分类号】G633.5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本人从事高中历史教学多年,深知进行及时合理的教学反思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能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在反思过程中,能自觉地对课堂教学状态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和总结,进而优化教学环节,最大幅度的提高教学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