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减容手术在巨大腹壁疝治疗中的应用和进展

来源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wtz0x8u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国内腹部手术例数逐年提高,伴随而来的是术后切口疝、造口旁疝患者的增加,其原因主要是腹部手术切口或造瘘口破坏腹壁正常肌肉腱膜组织的结构,以及肥胖、营养不良、腹腔积液、糖尿病、感染等各种因素导致伤口愈合不良,使得切口疝高发。腹部手术后发生的腹壁切口疝约占腹壁疝的80%,且此类切口疝及其他腹壁疝如未经规范治疗容易进展成为巨大腹壁疝。手术是巨大腹壁疝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然而,此类疝修补手术对外科医师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在临床实践中,手术切除巨大疝囊后完全还纳长期脱入疝囊内的内容物,会造成术后腹腔容积减小,腹内压升高,导致腹腔内高压,甚至发生术后腹腔间室综合征(ACS)。巨大腹壁疝术后的腹内压升高和ACS的发生,已经引起广大临床医师的重视。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部分巨大腹壁疝患者行术中减容可有效减低术后腹内压,从而大大降低腹腔内高压和ACS发生的可能性。目前越来越多的巨大腹壁疝患者接受了腹壁疝修补手术联合减容手术,但仍缺少大样本的临床和循证医学研究。因此,尚需进行大样本、多中心的前瞻性临床研究,旨在为减容手术提供临床治疗策略,为临床研究和应用提供更多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Wnt信号通路的细胞外拮抗物Dickkopf1(Dkk1)在正常胎鼠和肛门直肠畸形胎鼠的泄殖腔及后肠组织中的差异表达水平,探讨Dkk1与肛门直肠畸形(anorectal malformations,ARM)发生的相关关系。方法用乙烯硫脲(ethylenethiourea,ETU)致畸Wistar孕鼠24只,制成ARM动物模型,根据切片观察,组成畸形组(n=96),胎龄在12~17、19、2
目的通过对尿道下裂患儿尿源性干细胞进行多向诱导分化,探讨其诱导分化潜能;利用诱导后的平滑肌样细胞进行复层细胞膜片构建,评价其在无外源性支架情况下获得自体组织工程补片的可行性。方法程序性添加细胞因子将尿源性干细胞向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和神经细胞方向诱导分化,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细胞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其诱导效率。诱导后的平滑肌样细胞转移入温度敏感型培养皿(NuncUpcell)中,降低温度获得单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