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嘌呤醇药疹19例临床分析

来源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ng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别嘌呤醇是治疗痛风的常用药物,易致药疹,临床表现有异于其他药物所致的药疹.现将我科1990年~1998年收治的19例别嘌呤醇药疹分析报告如下.rn临床资料 19例均为我科住院病人,男14例,女5例,年龄28~40岁5例,占26.3%;41岁以上14例,占73.7%.19例均因痛风服该药,其中1例伴有慢性肾衰.潜伏期2天~5月,平均34天.19例患者中麻疹型7例,猩红热型2例,红皮病或剥脱性皮炎型5例,大疱性表皮松解型1例,多形红斑型3例,紫癜型1例,部分伴有糜烂、渗出、大疱或脓疱.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瘙痒和/或疼痛,17例有发热,T 37.2℃~40℃.rn
其他文献
我们检测了链球菌抗原悬液和细胞因子对人类角质形成细胞株COLO-16 DNA合成的影响,以期对了解角质形成细胞异常增生性皮肤病的发病机制有所帮助.rn材料与方法rn一、主要试剂
1993年1月至1999年1月,我科采用术中结肠减压、灌洗、消毒方法行急性左半结肠癌伴梗阻一期结肠切除术22例,男13例,女9例,年龄45~65岁,平均58岁。
肾脏病变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重要并发症之一,除肾小球病变外,肾间质、小管性损害在SLE中亦相当常见[1]。本研究对62例SLE患者进行24h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bindingprotein,RBP)的检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
患者 ,女 ,2 8岁 ,因右下腹隐痛 2月 ,加重伴右下腹剧痛、拒按 2天入院。查体 :T 3 6℃ ,R 2 0次 /分 ,P 80次 /分 ,BP 12 /8kPa(90 /60mmHg) ,神清 ,心肺无异常 ;腹平坦 ,未见肠形 ,肝脾
患者女,36岁1999年11月因双大腿被车门夹伤并感染收入外科治疗,经用先锋霉素Ⅵ治疗1周后感染得到控制,但患者颜面、颈部及双上肢出现浮肿,逐渐双下肢亦出现浮肿伴肌无力、肌病、声音嘶哑而
1990年1月至2000年3月,我院诊治异位双阑尾畸型4例,因患其它病手术时发现2例,另2例诊断为“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时发现。
1995年~1999年我们在门诊病人中发现皮带扣接触部位皮炎46例,现将观察报告如下.rn临床资料rn一般资料 46例中男18例,女28例,年龄15~51岁,病程7天~11年,平均2.7年.表现为脐周淡红
儿童金葡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 SSSS,简称4S)和儿童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 TEN)的临床表现非常相似,有时难
关于细菌在痤疮发病中的作用,国内外文献报道较为一致,认为丙酸痤疮杆菌起重要作用,但有资料显示,痤疮皮损中葡萄球菌与丙酸痤疮杆菌的检出率接近[1,2].为探讨葡萄球菌在痤疮
白癜风是常见的皮肤病之一,我们对皮肤科门诊近3年接诊200多例白癜风(进展期)患者,予以口服小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为主的综合疗法,现将资料完整的45例疗效报告如下.rn临床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