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服务行业以黑马姿态快速崛起,而海峡彼岸的台湾同胞也被中国大陆广阔的第三产业市场所吸引,纷纷西进。王国安、王国达这“双王”更是不惜大手笔,把中国台湾的幼教模式引进到大陆,其二人麾下的美商吉的堡教育集团和三之三教育集团在大陆的发展如火如荼。
近几年来,海峡两岸的市场规模出现的“台湾消大陆长”现象,是许多中国台湾教育机构纷纷西进的主要原因。据专家分析:海峡两岸儿童人数已经超过2.8亿,0到6岁的人口则有1.3亿。单是北京、上海、广州、成都与西安五大城市,家长在儿童教育方面的支出一年就达100亿元人民币,占儿童总消费支出的21.4%,潜力惊人。
反观台湾,1993年台湾计有6000多家幼教补习班,每家平均可招收到500名学员。到2003年,因生育率下降、人口数减少的原因,台湾幼教市场的出现了“市场萎缩、恶性竞争”的状态,如台湾幼教英语的补习班增加到2万多家,而平均每家的生源却不足120人。
台湾方面的专家表示,面对高度成熟与竞争的市场,独立经营的业者欲存活只有两条路:一是将幼儿园与儿童美语合并经营,降低成本、扩大营收;另一则是投入成功的连锁加盟体系,在海峡彼岸寻找新的商机。
幼教行业对于大陆来说还是新兴产业。中国传统的幼儿园教育体制只收3岁以上学前幼儿,无法满足0-3岁低龄幼儿的早期教育需求。虽然幼儿园林立,但是同样人口数量的0-3岁低龄幼儿却缺乏教育机构,这是一个市场真空地带,它给以低龄幼儿为服务主体兼顾学前幼儿特长教育的台湾幼教连锁机构提供了无比广阔的市场机会。其次,中国家长望子成龙的普遍心态,和国家教育政策旨在推动0-6岁儿童早教问题的“儿童发展纲要”在全国各省市的颁布,以台湾幼教连锁机构为先驱的幼教产业的黄金时代已然来临。
有鉴于海峡两岸文化的近似,大陆的幼教市场短期内将是台商能取得竞争优势的地方。而欧美商人想分食中国教育市场这块大蛋糕,只能倚赖本土人士以及合作经营模式。因此,台商幼教机构可以联合彼此的资源,通过办学扩大在大陆的经营范围,开拓全新的领域。
同时,随着大陆开放速度的加快与思想文化的与时俱进,在可预见的未来,大陆幼教市场必将成为台资幼教机构大展身手的地方。
近几年来,海峡两岸的市场规模出现的“台湾消大陆长”现象,是许多中国台湾教育机构纷纷西进的主要原因。据专家分析:海峡两岸儿童人数已经超过2.8亿,0到6岁的人口则有1.3亿。单是北京、上海、广州、成都与西安五大城市,家长在儿童教育方面的支出一年就达100亿元人民币,占儿童总消费支出的21.4%,潜力惊人。
反观台湾,1993年台湾计有6000多家幼教补习班,每家平均可招收到500名学员。到2003年,因生育率下降、人口数减少的原因,台湾幼教市场的出现了“市场萎缩、恶性竞争”的状态,如台湾幼教英语的补习班增加到2万多家,而平均每家的生源却不足120人。
台湾方面的专家表示,面对高度成熟与竞争的市场,独立经营的业者欲存活只有两条路:一是将幼儿园与儿童美语合并经营,降低成本、扩大营收;另一则是投入成功的连锁加盟体系,在海峡彼岸寻找新的商机。
幼教行业对于大陆来说还是新兴产业。中国传统的幼儿园教育体制只收3岁以上学前幼儿,无法满足0-3岁低龄幼儿的早期教育需求。虽然幼儿园林立,但是同样人口数量的0-3岁低龄幼儿却缺乏教育机构,这是一个市场真空地带,它给以低龄幼儿为服务主体兼顾学前幼儿特长教育的台湾幼教连锁机构提供了无比广阔的市场机会。其次,中国家长望子成龙的普遍心态,和国家教育政策旨在推动0-6岁儿童早教问题的“儿童发展纲要”在全国各省市的颁布,以台湾幼教连锁机构为先驱的幼教产业的黄金时代已然来临。
有鉴于海峡两岸文化的近似,大陆的幼教市场短期内将是台商能取得竞争优势的地方。而欧美商人想分食中国教育市场这块大蛋糕,只能倚赖本土人士以及合作经营模式。因此,台商幼教机构可以联合彼此的资源,通过办学扩大在大陆的经营范围,开拓全新的领域。
同时,随着大陆开放速度的加快与思想文化的与时俱进,在可预见的未来,大陆幼教市场必将成为台资幼教机构大展身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