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羊茅与黑麦草混播种间相互作用对密度效应的响应

来源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torwy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人工草地生态系统为对象,分析在各生长发育阶段,随密度水平变化植物间正、负相互作用的转化,采用复合De Wit取代试验设计,研究了高羊茅与黑麦草生长前期、中期、后期,不同种植密度(低(32株/钵)、中(64株/钵)、高(128株/钵))水平上的叶片长和宽、根长、生物量及根冠比变化。结果表明:单播时,两种草叶片宽度在各个时期都受到密度制约;叶片长度、根长、干质量及根冠比在生长前、中期没有严格受密度效应制约,而后期均随密度增大而减小。混播的植株形态与生物量在后期显著高于单播方式,并且种植密度越大该现象出现越早,此外生物量随密度增加下降的程度也小于单播;中、后期混播根冠比显著小于单播。混播时正、负相互作用的表现依赖于生长时期和密度梯度,特别在生长后期,混播有助于该生态系统的稳定。同一时期内高密度使正作用削弱,但有利于正作用在较早时期产生。混播可能引起两个草种对潜在生态位的利用,出现生态位分化。因此,在生长后期,同一密度下混播草种间表现出正相互作用,而不同密度又表现出负相互作用,说明混播草坪生态系统比单播的草坪更加稳定。
其他文献
当前,随着政企分离、厂网分开的逐步到位,电力企业的体制和营运模式正发生巨大变革。电力企业的转型过程,是对原有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等的冲击过程,也是企
微米木纤维纹孔对柴油车排放的动力学当量直径为.01~1μm的超微粒子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可有效降低柴油车尾气中PM2.5的排放量。利用微粒浓度控制方程及纤维捕集理论,将纹孔周围
为研究黄土高原幼龄人工刺槐林地生态系统的有机碳动态变化规律,对刺槐林地在造林后4个阶段(造林2、4、6、9a)生态系统各层次的有机碳储量进行了持续的监测与调查。结果表明:造林
为保证网络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高网络监测效率,阐述了一种大客户网络质量监测系统技术方案,即一种不依靠硬件而直接以软件实现、可靠性好、使用方便、能够由客户自己进行监
"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副理事长、秘书长毛建军南下考察时,在调研了解了我们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的运作模式后,十分激动地说‘我们思考了20年没有答案的问题,没想到在佛山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