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型镇墓俑发展演变原因探析

来源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33122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本以人型镇墓俑为研究对象,结合古代政治背景、丧葬文化等对东汉时期的“吐舌”人型镇墓俑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镇墓武士俑分别进行讨论,旨在厘清这些要素在人型镇墓俑发展演变中的作用。通过综合分析对比,东汉时期人型镇墓俑与早期镇墓兽功能接近,主要起镇妖驱邪的作用。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动荡,这种人型镇墓俑也逐渐演变为身穿铠甲、戎服,手持兵器的镇墓武士俑,其镇妖驱邪的作用逐渐降低,转变为武装力量的象征起到对墓主人守护、保护的作用。这种变化在隋唐时期成为一种定式,演化为固定的丧葬制度。
其他文献
近年来光泵浦惰性气体亚稳态激光在高能激光领域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搭建了一台高压纳秒脉冲放电产生惰性气体亚稳态粒子的装置,该装置增益尺寸较长,便于后续开展激光增益和放大实验。利用窄线宽可调谐连续光源探测了该装置放电生成的Kr亚稳态(5s[3/2]2)粒子数浓度,达1.3×1012 cm-3,该状态持续时间约为3μs,满足后续激光体系运行条件。测量过程中出现了吸收饱和现象,给粒子数浓度拟合带来了不确定性,设计的复合拟合方法解决了这一问题。
采用干法转移方法制备Au电极-CuO/ZnO纳米线异质结构,通过飞秒激光辐照,基于表面等离子激元的能量局域化输入实现了异质结构的纳米连接,改善了异质结构界面的接触状态,促进了载流子传输通道的导通。辐照前后的电学测试结果表明,激光处理后p型和n型纳米线场效应管的背栅调控性能有明显提升。当栅极电压达到±20 V后,二者的电流有明显的夹止趋势。此外,基于CuO和ZnO纳米线的p型和n型场效应管特性,制备了一种p-CuO/n-ZnO纳米线半导体倒相器。结果表明,激光辐照后的倒相器具有稳定的电压调控能力,为自下而上
针对灰度视频的目标检测依赖先验知识、召回率低以及单一算法无法同时兼顾静态与动态背景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统计的背景建模算法。该算法无需先验知识,根据统计信息可以准确区分静态背景和动态背景,并采取不同的检测策略提取目标。对于静态背景,采用改进的三帧差分法自适应设置阈值,可以保证较高的召回率。对于动态背景,采用改进的概率密度估计法可以有效降低虚警率。采用所提算法对光照变化以及阴影进行处理,可以进一步提升
皮肤胆固醇含量可以作为评价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指标之一,现有的皮肤胆固醇含量检测主要基于实验室活检进行,缺少快速无创的检测技术和装备.针对以皮肤胆固醇含量为评价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