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乡镇农经队伍建设 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大局

来源 :吉林农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xiu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是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好坏事关农村社会稳定大局。农经机构队伍建设是做好农经工作的基础与保障。在当前农经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的情况下,加强农经机构队伍建设特别是农村基层农经机构队伍建设显得尤其重要和迫切。但是,随着乡(镇)机构改革的深入开展和工作人员的精简,当前乡镇农经机构队伍建设面临着一些亟需解决的实际困难。
  1.乡(镇)农经机构队伍建设面临的主要困难
  1.1机构合并 乡(镇)农村经营管理站原是单独设置的一个正股级事业机构,但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农经站已与乡(镇)其他农业事业机构一同合并为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一定程度上容易造成职能混淆,职责不明。
  1.2职能不全 农经机构是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特别是强农惠农政策的宣传、贯彻、执行、落实机构,农经队伍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具体执行者。目前,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只是一个单纯的事业机构,其单一的事业职能难以确保农村政策、法规落实到位,难以监督农村各项规章制度执行到位,难以保障农民信访案件及各种违法违纪违规案件查处到位。
  1.3级别较低 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仍为一个正股级事业单位,其级别与当前农经工作繁重的管理任务不相适应,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经管理职能的发挥。
  1.4经费无保障 乡(镇)农经工作经费目前尚未列入财政预算,开展农经各项工作需要经费时要专门请示领导或单独打报告,有时能够解决,有时解决不了,甚至延误,乡镇农经工作业务经费的缺乏,严重影响了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和乡村两级农经队伍的培训与专业素质的提高。
  1.5工作人员兼职过多 乡(镇)农经站并入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后,基本上只保留了少数几个甚至1名农经工作人员,与当前农经工作职能极不匹配。相反,在乡(镇)农经工作人员极其短缺的情况下,乡(镇)农经工作人员还全部兼职了乡(镇)其他各项工作,比如会计、出纳、统计、纪检、民政、医保、妇联、能源、计生工作组、驻村等,而且往往本末倒置,兼职工作成了专职工作,本职工作反变成了副业,非常不利于农经工作的开展。
  1.6职工福利待遇较差 乡(镇)农经部门没有任何行政事业性收入和执法罚没收入,日常工作经费又没有列入乡(镇)财政预算,加上受地理位置等条件的限制,难以开展经营服务,经费无保障,工作难度加大,福利待遇条件差,导致大多数乡(镇)农经工作人员不安心本职工作,千方百计想跳槽。
  1.7乡(镇)农经机构办公条件简陋 由于受地方经济的限制,有些乡镇没有安排专门的农经工作办公室,配备专用文件柜和档案柜,更没有一个乡镇配置农经工作专用电脑设备,工作环境很差,不利于开创农经工作新局面。
  2. 关于乡(镇)农经机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2.1加快农经机构改革进程,确保乡(镇)农经机构队伍与新时期农经工作的职能相匹配 恢复乡(镇)农经站的单独实置,确保乡(镇)农经队伍的专职专用;将农经部门列入依照公务员管理范畴,赋予农经部门行政管理、行政监督、行政执法职能;提高乡(镇)农经站行政级别,将其由“正股级”提升为“副科级”单位;适当增加乡(镇)农经工作人员编制,根据乡(镇)管辖范围的大小按3~5个名额,配齐配足乡(镇)农经工作人员;乡镇农经站人、财、物实行垂直管理。
  2.2 加大对乡(镇)农经工作的投入 将开展乡(镇)农经工作必要的业务工作经费、设备资金购置费、人员培训经费等足额列入每年乡(镇)财政预算,确保乡(镇)农经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工作环境的不断改善以及农经干部培训的经常化、制度化。
  2.3建立健全乡(镇)农经队伍目标管理制度 加强对工作人员的考核评比,做到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头上有指标,逐步实行末位淘汰制,即连续两年考核评比为末位者降级使用或进入待岗培训序列,不断增强乡(镇)农经干部的进取心、事业心和责任感。
  2.4调动农经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结合当地实际,积极开展经营服务,创造收入以弥补业务工作经费的缺口和改善职工福利待遇,激发乡镇农经干部的工作热情,消除他们想跳槽的不健康心态。
  2.5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不断巩固和提高乡(镇)农经工作质量 乡(镇)农经工作人员因工作失职、失误或其他可以避免原因等引发群众集体上访、越级上访或其他群体事件、恶性事件,危害农村社会稳定大局的,必须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甚至追究其法律责任。
其他文献
我儿子27岁,2006年底因感冒引起胸闷、气短、呕吐。到医院做B超、彩超检查,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住院十余日好转出院。遵医嘱服用倍他乐克、螺内酯、双氢克尿噻(氢氯噻嗪)、辅酶Q
辉南县是一个半山区农业县,总人口35.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1.5万人,占总人口的60.5%,农村劳动力13.3万人,占农业人口的61.9%,全县农村剩余劳动力6万人左右,占农村劳动力的45%。能否有效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安置,直接关系到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为促进全县劳务经济开发工作向纵深推进,作者近期走访了相关职能部门,查阅了有关数据资料,对全县农村劳务经济发
各市(州)党委、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省军区政治部,各县(市、区)党委、人民政府,各省(中)直帮扶部门和单位:  2012年,各省(中)直帮扶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的总体部署,不断强化帮扶工作职责,积极为示范村提供资金、项目、技术、人才、规划等方面的支持,推动了示范村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发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在帮扶工作中,
节水灌溉技术的使用与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这种技术可以使水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运用,使淡水资源不断恶化的情况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以农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水量为依据,采取科学合理的灌溉,做到适量、适时灌溉,可以使灌溉用水大幅度的节约,做到有效用水;可以使农业耕作技术和种植结构发生重大的改变,从而带来农产品产量的提高、质量的优化和效益的提高,使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可以使农业更现代化并且不断推进科学化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