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董其武是绥远起义的高级将领。他从国民党中将到共产党上将,再到全国政协副主席,走完了后半生的光辉之路,在耄耋之年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共正式党员。
遵循“绥远方式”率十万大军起义
董其武(1899-1989),山西省河津县人,系傅作义部中将军长、晋陕绥边区副总司令、绥远省政府主席、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1949年1月21日夜,董其武打开收音机,听到《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初步协议》,顿时十分疑惑:绥远属傅作义起家的地方,为什么《协议》对绥远只字未提?我追随傅将军21年了,难道他不管我们吗?次日他飞抵北平,问傅作义:“绥远怎么办?”傅说:“等我到西柏坡见了毛主席再作安排。”
3月5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天津、北平、绥远三种不同解决方式”,并对“绥远方式”作了明确阐述。即有意地保存一部分国民党军队,让它原封不动,保持中立,起义人员一律既往不咎,全包下来,不遣散,起义后按起义前级别待遇。等条件成熟了,再按人民解放军建制改编为人民解放军。董其武得知后激动万分:“有了‘绥远方式’,我们的和平起义就有了明确的指针和方向,心中就有了底。感谢毛主席对绥远将士的宽厚。”
当时绥远经济很困难,夏天快到了,部队还发不下单衣。毛泽东得知后,对薄一波说:“你立即通知人民银行南汉宸,拨给大洋15万元,供给绥远使用。”又对傅作义说:“尽管绥远情况复杂,特务众多,我们解决绥远,仍用原定‘绥远方式’不变,用不着实行军管。起义后设军政委员会,由你任军政委员会主席,董其武任副主席。”
9月19日是董其武一生的重大转折日。这天,塞外包头举行“绥远和平起义通电签字仪式”,董其武等37人依次签了名,正式宣告脱离国民党反动派。从此10万绥远大军在共产党领导下,参加了全国解放战争。
10月1日,绥远广大军民隆重举行庆祝开国大典暨绥远和平起义大会。当晚,董其武激动地赋诗表达内心的感怀:
为迎春风排万难,义旗终插青山巅。
弃暗投明党指路,起死回生恩胜天。
从今矢志勤改造,他日立功赎前愆。
任务不计多艰苦,喜见万民解倒悬。
毛泽东的一句问话促他奋斗后半生
绥远起义后,董其武任省人民政府主席。1950年4月27日,毛泽东在丰泽园接见了董其武,谈话长达3个多小时,毛泽东同他讲了国共两党许多差异之后问道:“你现在还不是共产党员吧?”就是这句简单的问话,使他萌发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信念,并为此奋斗了后半生。
这年7月,董其武在京开会,专门向华北军区党委书记杨成武第一次提出入党申请,说:“几个月来,毛主席的谈话一直响在我的耳边,我这样的起义人员,还能不能加入共产党?”杨成武鼓励他说:“共产党的大门是敞开的,毛主席的话就是希望你将来能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董其武决心为实现这一崇高目标而奋斗。从此他孜孜不倦地学习马列主义和毛主席著作,用共产党员的标准衡量自己的言行。他认为要做个无产阶级,必须把自己的房产和家财全部上交国家。于是写了一份财产清单,书面报告毛主席。毛主席在报告上明确批示:“对起义干部的经济问题要画条线,起义前的事我们不管,起义后的事要管,但房子总是要住嘛。”
1955年春,军以上干部都同意给董其武授予上将军衔,可他自己则认为定得太高,就写了一封信,亲自送请杨成武阅后转交毛主席,信中说:“我起义前只是中将军衔,起义后能保持原职原衔,我就很感激了。我一个历史上有罪的人,与其他50多名战功赫赫的上将相比,我自愧不如。”
杨成武看了信说:“你参加12年抗战,我们只参加8年,你的绥远起义贡献,我们无法相比,你还参加抗美援朝,功不可没。”
董其武深有感慨地说:“党对我的信任我终生难忘,但我总觉得,接受上将军衔,我的余生将会不安和愧疚。”杨成武对他说:“共产党的政策是实事求是,你对国家和人民所作出的贡献,应该得到回报。你写的信我可以转交给毛主席,我想,毛主席是不会同意的。”
毛泽东看完信后,要杨成武告诉董其武:“他是有名的起义将领,根据功劳、贡献与资历,应该授上将军衔,这是党的政策。”
杨成武很快赶到董其武驻地,传达毛泽东的原话。董其武听完后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第二天他驱车找到老上级傅作义,傅大喜,连连说道:“太好了,太好了!毛主席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又是我们的活菩萨!”董其武也发出肺腑之言:“是啊,毛主席就是我们人间的观世音哩!”董其武回到家里,还对妻子姚勤修说:“毛主席真伟大,共产党真伟大!”
奋斗追求三十载,耄耋之年入了党
当朝鲜战争爆发后,董其武为了实践自己渴望加入党组织的理想,他毅然要求赴抗美援朝第一线。毛泽东批准了他的请战要求,将他的主力部队七万余人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3兵团,任命董其武为兵团司令员。这支由国民党起义的原班人马入朝后,打了许多胜仗,董其武等6位兵团领导荣获朝鲜自由独立二级勋章。抗美援朝结束,这支部队改编为人民解放军陆军第69军,董其武任军长。
1956年,董其武向第69军党委第二次提出入党申请。他认为自己要成为共产党员,首先必须是一名无产者,于是坚定表示:“请求军区党委或首长作个决定,将我的住宅收归公有,帮助我割掉这条尾巴。我愿意做一个彻底的无产者,一个完完全全的新人。”
1962年初,东南沿海战备紧急,气氛紧张,董其武写信给军区党委,一面要求率部出战,一面再次申请交出私宅,恳切地说:“如果军区不予接收,一旦我献身疆场,将会给我留下终生的遗憾。”
一直到“文革”开始,董其武又一次提出上交房产,“请首长俯念我出于诚意,请予接收。”可是,他仍未能如愿。几天后,董其武开了一个家庭会,经妻子女儿同意,将家里存的黄金300余两和以长女董健民的名义存在银行的53000余元人民币,全部上交国库。他的一次次无私义举,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的肯定。
1980年,81岁的董其武在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期间,第三次向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有关党组织认真作了研究,并呈报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不久,中共中央统战部负责人专程来到董其武家中,对他说:“你虽然没有入党,但你已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了。之所以推迟为你办理入党手续,是考虑你的社会地位和影响,你暂时留在党外,对党的工作更有利,对统战工作能发挥更大作用。”
董其武听后十分感动,当即表示:“我完全听从党中央对我的安排,一切服从党的利益和党的工作需要。”从此,大家都称他为“党外布尔什维克”。
1982年,董其武觉得自己年事已高,身体欠佳,决心在有生之年一定要成为一名中共正式党员。于是第四次向党组织提出申请,坚决要求入党。北京军区党委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又一次呈报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很快作出决定,正式批准董其武为中共党员。83岁的董其武听到这一特大喜讯后,高兴得热泪盈眶,逢人便说:“我终于圆了入党梦,终于有了光荣的归宿。”他还写了一副条幅:“闻道虽晚志不衰,甘将余生献人民”,并赋诗《入党感怀》:
欣逢盛世开太平,愿为苍生献此生。
行见华夏乐小康,更期世界跻大同。
1989年3月3日,董其武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责编/文波
遵循“绥远方式”率十万大军起义
董其武(1899-1989),山西省河津县人,系傅作义部中将军长、晋陕绥边区副总司令、绥远省政府主席、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1949年1月21日夜,董其武打开收音机,听到《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初步协议》,顿时十分疑惑:绥远属傅作义起家的地方,为什么《协议》对绥远只字未提?我追随傅将军21年了,难道他不管我们吗?次日他飞抵北平,问傅作义:“绥远怎么办?”傅说:“等我到西柏坡见了毛主席再作安排。”
3月5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天津、北平、绥远三种不同解决方式”,并对“绥远方式”作了明确阐述。即有意地保存一部分国民党军队,让它原封不动,保持中立,起义人员一律既往不咎,全包下来,不遣散,起义后按起义前级别待遇。等条件成熟了,再按人民解放军建制改编为人民解放军。董其武得知后激动万分:“有了‘绥远方式’,我们的和平起义就有了明确的指针和方向,心中就有了底。感谢毛主席对绥远将士的宽厚。”
当时绥远经济很困难,夏天快到了,部队还发不下单衣。毛泽东得知后,对薄一波说:“你立即通知人民银行南汉宸,拨给大洋15万元,供给绥远使用。”又对傅作义说:“尽管绥远情况复杂,特务众多,我们解决绥远,仍用原定‘绥远方式’不变,用不着实行军管。起义后设军政委员会,由你任军政委员会主席,董其武任副主席。”
9月19日是董其武一生的重大转折日。这天,塞外包头举行“绥远和平起义通电签字仪式”,董其武等37人依次签了名,正式宣告脱离国民党反动派。从此10万绥远大军在共产党领导下,参加了全国解放战争。
10月1日,绥远广大军民隆重举行庆祝开国大典暨绥远和平起义大会。当晚,董其武激动地赋诗表达内心的感怀:
为迎春风排万难,义旗终插青山巅。
弃暗投明党指路,起死回生恩胜天。
从今矢志勤改造,他日立功赎前愆。
任务不计多艰苦,喜见万民解倒悬。
毛泽东的一句问话促他奋斗后半生
绥远起义后,董其武任省人民政府主席。1950年4月27日,毛泽东在丰泽园接见了董其武,谈话长达3个多小时,毛泽东同他讲了国共两党许多差异之后问道:“你现在还不是共产党员吧?”就是这句简单的问话,使他萌发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信念,并为此奋斗了后半生。
这年7月,董其武在京开会,专门向华北军区党委书记杨成武第一次提出入党申请,说:“几个月来,毛主席的谈话一直响在我的耳边,我这样的起义人员,还能不能加入共产党?”杨成武鼓励他说:“共产党的大门是敞开的,毛主席的话就是希望你将来能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董其武决心为实现这一崇高目标而奋斗。从此他孜孜不倦地学习马列主义和毛主席著作,用共产党员的标准衡量自己的言行。他认为要做个无产阶级,必须把自己的房产和家财全部上交国家。于是写了一份财产清单,书面报告毛主席。毛主席在报告上明确批示:“对起义干部的经济问题要画条线,起义前的事我们不管,起义后的事要管,但房子总是要住嘛。”
1955年春,军以上干部都同意给董其武授予上将军衔,可他自己则认为定得太高,就写了一封信,亲自送请杨成武阅后转交毛主席,信中说:“我起义前只是中将军衔,起义后能保持原职原衔,我就很感激了。我一个历史上有罪的人,与其他50多名战功赫赫的上将相比,我自愧不如。”
杨成武看了信说:“你参加12年抗战,我们只参加8年,你的绥远起义贡献,我们无法相比,你还参加抗美援朝,功不可没。”
董其武深有感慨地说:“党对我的信任我终生难忘,但我总觉得,接受上将军衔,我的余生将会不安和愧疚。”杨成武对他说:“共产党的政策是实事求是,你对国家和人民所作出的贡献,应该得到回报。你写的信我可以转交给毛主席,我想,毛主席是不会同意的。”
毛泽东看完信后,要杨成武告诉董其武:“他是有名的起义将领,根据功劳、贡献与资历,应该授上将军衔,这是党的政策。”
杨成武很快赶到董其武驻地,传达毛泽东的原话。董其武听完后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第二天他驱车找到老上级傅作义,傅大喜,连连说道:“太好了,太好了!毛主席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又是我们的活菩萨!”董其武也发出肺腑之言:“是啊,毛主席就是我们人间的观世音哩!”董其武回到家里,还对妻子姚勤修说:“毛主席真伟大,共产党真伟大!”
奋斗追求三十载,耄耋之年入了党
当朝鲜战争爆发后,董其武为了实践自己渴望加入党组织的理想,他毅然要求赴抗美援朝第一线。毛泽东批准了他的请战要求,将他的主力部队七万余人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3兵团,任命董其武为兵团司令员。这支由国民党起义的原班人马入朝后,打了许多胜仗,董其武等6位兵团领导荣获朝鲜自由独立二级勋章。抗美援朝结束,这支部队改编为人民解放军陆军第69军,董其武任军长。
1956年,董其武向第69军党委第二次提出入党申请。他认为自己要成为共产党员,首先必须是一名无产者,于是坚定表示:“请求军区党委或首长作个决定,将我的住宅收归公有,帮助我割掉这条尾巴。我愿意做一个彻底的无产者,一个完完全全的新人。”
1962年初,东南沿海战备紧急,气氛紧张,董其武写信给军区党委,一面要求率部出战,一面再次申请交出私宅,恳切地说:“如果军区不予接收,一旦我献身疆场,将会给我留下终生的遗憾。”
一直到“文革”开始,董其武又一次提出上交房产,“请首长俯念我出于诚意,请予接收。”可是,他仍未能如愿。几天后,董其武开了一个家庭会,经妻子女儿同意,将家里存的黄金300余两和以长女董健民的名义存在银行的53000余元人民币,全部上交国库。他的一次次无私义举,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的肯定。
1980年,81岁的董其武在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期间,第三次向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有关党组织认真作了研究,并呈报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不久,中共中央统战部负责人专程来到董其武家中,对他说:“你虽然没有入党,但你已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了。之所以推迟为你办理入党手续,是考虑你的社会地位和影响,你暂时留在党外,对党的工作更有利,对统战工作能发挥更大作用。”
董其武听后十分感动,当即表示:“我完全听从党中央对我的安排,一切服从党的利益和党的工作需要。”从此,大家都称他为“党外布尔什维克”。
1982年,董其武觉得自己年事已高,身体欠佳,决心在有生之年一定要成为一名中共正式党员。于是第四次向党组织提出申请,坚决要求入党。北京军区党委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又一次呈报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很快作出决定,正式批准董其武为中共党员。83岁的董其武听到这一特大喜讯后,高兴得热泪盈眶,逢人便说:“我终于圆了入党梦,终于有了光荣的归宿。”他还写了一副条幅:“闻道虽晚志不衰,甘将余生献人民”,并赋诗《入党感怀》:
欣逢盛世开太平,愿为苍生献此生。
行见华夏乐小康,更期世界跻大同。
1989年3月3日,董其武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责编/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