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新型教学探析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anlee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高中历史教学面临着教学方式的改革,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模式,实现高中歷史的素质教学。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对于历史教学进行新的规划,创新教学思路,注重教学评价,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笔者依据多年的高中历史教学经验,对于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新型课堂教学进行探析。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新型教学
  新课改的理念下,教师要明确高中历史的性质与基本理念,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突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创设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新的历史教学模式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注重教材的研究背景、创新教学思路,注重课程实施过程的创新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下面,笔者结合人教版必修一《鸦片战争》 进行具体探究。
  一、创建表格,了解教材背景
  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搜集相应资料,从而对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有相应的了解,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再者,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微视频将鸦片战争的背景进行简略的介绍,使学生对于教学内容形成初步印象,并引导学生制作中英两国的历史背景分析表格,针对中英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综合情况等方面分析中英两国间的差距,使学生形成清晰的认识,从宏观上把握历史背景。使学生对于鸦片战争的爆发背景形成一定的历史印象,从而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在进行新授课时,要注重结合本节课的具体内容和新课程的规定导入新课,以新颖、符合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比如通过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发学生的熟悉感,或者创建问题情境将学生带入相应的教学环境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对于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从而达到导入新课的目的。例如,在教学《鸦片战争》的一开始,教师可以创设疑问:“为什么历史上会出现虎门销烟呢?” 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自主进行问题探究。其次,教师可以选择逆向思维,向学生设问:“林则徐没有实施禁烟行动中、英之战是不是就能避免?这种观点正确吗?”使学生对于历史的情况产生疑问,形成好奇心,引导学生对历史真相进行探究,并分析历史情况,从而对教材中的历史状况进行了解。再者,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课本剧的表演,让学生亲身感受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场景,体味当时林则徐的豪气、霸气,中国的历史现状以及中英矛盾的焦点,从而对历史产生深刻的感悟,带领学生进入教学中来。
  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在这一环节,教师指导学生对课前收集的资料以及教材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教材内容,并对教材中的重难点进行自主的把握,在教师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资料分析与整理,之后教师针对较难懂的历史问题,让学生进行分组探究,鼓励学生通过相互讨论得出问题的答案。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还能发挥每位学生的不同价值,提升学生的自信息和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学《鸦片战争》时,教师在教学的一开始,进行课题导入后,让学生自主探究鸦片战争的相关材料并分析教材的重难点,从而形成自身的最初认识与理解,之后,教师针对较难的问题,比如: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可以通过分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中各抒己见,并且吸收其他组员的观点与见解,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补充,从而丰富答案,对历史问题形成较为完善的解答。
  四、展示讨论成果,进行相互交流
  在学生经过了小组讨论后,各个小组都有了独特的观点,形成了答案。这时,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将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展示,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资料的演示,使各个小组不同的想法进行交流与互动,从而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促使学生想问题能更加的全面、具体。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相互讨论、辩论,在思维的碰撞中形成新的火花,促进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互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针对“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进行激烈讨论后,教师要及时进行答案的补充与纠正,并且要采用鼓励的评价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鼓励学生发表自身的观点与想法,在师生、生生的相互交流中,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完善思维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五、总结归纳,拓展提升
  1、教师在进行总结归纳时,要将本节课的基本知识、技能以及方法与教师教学中的已有经验和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总结。其次,教师要注重对教材的拓展与延伸,并注重与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相联系,从而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提升学生的历史修养。教师可以选取难度适中的典型题目进行相应的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注重对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并注重引导学生解决思维上的疑、难点,帮助学生澄清思维。在进行《鸦片战争》教学时,教师要注重总结归纳该节课的基本知识:了解、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基本史实。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英勇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之后教师可以选择主观题对学生进行训练,比如: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学生们结合之前学过的历史战役,观察、分析战败方有什么共同点?从而使学生调动之前已有的历史知识,一方面能加深学生对之前知识的记忆,另一方面能使学生有意识地将学过的知识进行联系,有助于学生对学过知识的统筹与掌握。
  2、再者,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进行知识的总结归纳,使学生在头脑意识中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理清知识结构,对于历史问题的解答形成富有逻辑的步骤,从而总结概括出解决问题的规律与方法。“方法是最宝贵的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历史基本特征掌握方法的教学,从而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可能;此外,注重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培养,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习惯。如在教学《鸦片战争》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该节课知识结构框架的总结与归纳,并且可以通过相应的问题引导培养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概括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
  六、更新评价方式,完善评价体系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求教师的评价注重对学生的赏识,注重评价的激励性和发展性。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评价时,不仅要对学生给出的结果进行肯定与激励,还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态度的激励,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切身地感受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与感受,从而正确唤醒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求知欲,促进学生的学习。其次,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中以考试分数为评价标准的原则,采取多元性评价,提高对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成为教育的主流,成为基础教育发展的方向。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中要采用符合时代发展的方式进行创新式教学,从而为时代培养新型人才。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教学,将素质教育与历史教学相融一体,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梁院平.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的作法与体会[J]. 改革与开放,2011(02)
  [2]高雅琳.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的有效教学探析[J]. 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06)
  [3]孔菊.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探讨[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2(06)
  [4]丁健. 探析新课改下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06)
  (作者单位:浙江省金华市江南中学321017)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