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化养成教育 促进品德形成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0864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内化”是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是将外在要求化为自己内在需要的过程。它是一种感染、感受,也是一种精神的传递,德育“内化”必须对抽象、空洞的德育理论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多种方式、手段,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产生情感共鸣,让其理解、认可、接受,并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实践中,不断地自觉修炼,将其外部要求转化为内部的需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
   【关键词】  养成教育 内化 共鸣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4-024-01
  众所周知,中学教育的奋斗目标是在德、智、体等方面,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公民,德育教育是搞好这一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坚持德育在“内化”上下功夫,将学生的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则是当前提高德育教育实效的关键。英国教育家德·朗特里把“内化”称作“内在化”,即将从别人处听来的看法、价值准则与主意化为自己的思想或把自己想出的看法、价值准则与主意隐在心中(或化为自己的品格)的过程。可见,“内化”是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是将外在要求化为自己内在需要的过程。它是一种感染、感受,也是一种精神的传递,当外在的思想道德要求进入教育过程中,如果没有激起个体内在的需要,个体是不可能真正接受的,即使由于外力的强大影响包括硬性灌输,有时表面上接受了教育,但由于没有引起内部矛盾,也形成不了“内化”过程,因此,德育“内化”就必须对抽象、空洞的德育理论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多种方式、手段,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产生情感共鸣,让其理解、认可、接受,并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实践中,不断地自觉修炼,从而将其外部要求转化为内部的需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笔者认为,要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主体性
  如前所述,“内化”既然是人对外部事物普遍通过认知转化为内部思维的过程,那么这种“内化”就不是照相式的、生吞活剥的不自觉过程,而是一种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自愿、自觉独立完成的。教育作为一种以促进人的发挥,社会的发展为目的,以传授知识,经验为手段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其功用就在于把人类所创造科学文化知识或经验“内化”为个体性的精神财富,发展、提高他们的主体性,造就未来社会的行为主体。学校德育工作材料必备学校工作班主任工作管理学生工作管理以往的德育教育只重视德育目标的制订和德育道德规范的灌输,缺乏对人的关注,忽视了道德的个体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忽视了自我教育、自我修养,重外律、轻内省,难以体现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从而偏离了教育的宗旨。
  二、坚持情理交融,增强情感性
  情感是人的道德中最主要的心理因素,没有情感就不可能有“内化”,没有情感,也不可能有对真善美的追求。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何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必须使情感教育成为主旋律,坚持情理相融,情理相融包括两方面:一是教师要通情达理,别太苛求;二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心理相容。初中生大多在13-15岁之间的年龄,正是稳定的个性,良好的意志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许多研究表明,青少年接受知识的过程,也是个性品德形成的过程。不能否认,初中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情绪不稳定,意志力较差,更有少数对学习毫无兴趣,调皮捣蛋的“后进生”。因此,一方面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职业观。教师的劳动是一种特殊的服务,学生是服务的对象,学生即使“毛病”再多,也不能将他们列为“朽木不可雕”而置之不理,更不能抛弃他们。另一方面,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关系不仅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还应该是情感融洽的朋友关系,共同参与教学活动的伙伴关系。从而在双方愉悦的合作中达到“内化”的最好效果。
  三、坚持知、行统一,注重实效性
  在学生“内化”过程中,认知与践行是其转化的两极。认知是“内化”的前提和基础,践行是“内化”的外显,即“内化”完成的落脚点。规范的要求是外在的,要使学生真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伴随学生的内在需要,在自觉培养训练的基础上才能养成习惯。只有“内化”而无外显,不能说已形成良好的道德水平,只有外显的行为也不能说明学生的“内化”水平,因此,就要把认知与实践结合起来。
  首先,要让初中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使他们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的学习过程,也是认识社会、增强使命感、明辨是非、坚定信念、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自我教育过程,更是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活动中,不断吸取营养、完善自我、增强能力、提高素质的成长过程。为此,一是要抓好课堂教学,结合本地区特点,不定期地带领学生参观、学习,让学生根据课上所学、所思、所悟,结合所见所闻,写小论文或调查报告,加深对课堂知识的认知,理解,从而为“内化”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要开展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诸如升旗仪式、主题班会、读书会、世界地球日、国际禁毒日等等,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中,在易被学生认可的,生动活泼的形式中主动、自觉地接受教育,为“内化”创造必要条件。
  其次,要使德育教育深入学生生活实际,即德育教育生活化。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說:“教育即是生活”。生活是每个人切实的经历,它对人产生最直接、最深远的影响。生活世界又是蕴含丰富价值和意义的世界,是道德根植于其中的土壤。
  综上所述,德育“内化”是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主体因素发挥作用的最突出的表现,它起源于道德感知,发展于道德思维,形成于道德认同。德育在“内化”上下功夫,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情理交融,坚持知行统一。唯有如此才能使道德感知转化为道德行为,才能最终实现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全社会对天然气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天然气中通常都含有不同程度的硫含量。在高含硫天然气藏开采过程中,由于含有H_2S等有毒物质,因此开采出的天然气需要送入天然气净化厂进行脱硫处理。高含硫天然气净化厂一旦发生泄漏事故,将对周围人员、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我国高含硫天然气藏多分布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山区,地形条件复杂,对泄漏的H_2S扩散有较大影响。因此,研究高含硫天然气在山区真实地形
【摘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力量和源泉,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当中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的高中数学成绩具有至关重要的帮助,而且能够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本文主要围绕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展开分析论述,首先介绍创造性思维的概念和内涵,然后分析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高中数学 创造性思维能力 概念内涵 培
期刊
【摘要】 伴随着新课改的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在这样的情况下,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重要意义变得越来越明显,需要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之中,渗透进入更多的德育内容,让学生们的素养实现全方位的提高。基于以上的原因,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就传统文化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学之中的渗透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通过与各位进行分享,希望能够给各位带来一些指导和帮助,进
期刊
【摘要】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各位初中语文教师也致力于探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策略,且取得了不错的研究成果,本文基于这些研究成果,对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进行研究。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期刊
【摘要】 本文从表扬的作用、表扬的方式和表扬的艺术三个方面阐述了为什么说表扬是最好的老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及时对学生进行热情洋溢的、恰如其分的表扬,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兴趣和学习斗志,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 表扬的作用 表扬的方式 表扬的艺术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 广东中山火炬开发区第一中学,践行自主教育十年,历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选择、知易行难的突破、知难行易的突破到全面突破,以 “三自”教育特色实现了自主教育的校本化,自主教育积淀了自主文化,走出了一条教育理念校本化的学校文化建设之路。   【关键词】 自主教育 自主文化 教育理念校本化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学科教学不在单单注重学生学科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也开始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以及终身学习的需要。因此,在目前的学科教学中,就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基于此,本文就对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简单的探索。   【关键词】 高中生物 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   【中
期刊
【摘要】 高三英语听说考试故事复述部分的备考训练,是具有创造性的积极学习过程,本研究通过分析学生在故事复述部分使用听说策略的现状,结合真实的教学案例研究,寻求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听说策略,从而提高学生在英语听说测试中故事复述的能力。   【关键词】 学习策略 故事复述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
期刊
近几年来,光催化技术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已经良好的运用于水中污染物质降解和清洁能源转化等领域。该技术的发展潜能主要得益于太阳能清洁,储量丰富并且可以就地利用。值得注意的是,对比传统的废水处理方式和能源转化方式,新兴的光催化技术表现出了积极的工业化效应和经济效应。众所周知,Ti O_2作为一种率先用于光催化技术开发的半导体材料,存在两个明显的缺陷即量子产率低和能量(太阳能)利用率低。缺陷限制了Ti
氢能由于其高能量密度和绿色环保特性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未来能源,近年来在全球主要工业国家得到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传统的电解水制氢、水煤气反应需要消耗大量的能耗,新型的光/电催化制氢存在产氢效率较低的问题。通过甲醇分子重整反应从稳定液体中原位释放氢气是一种安全储存和高效利用的方式,但是该过程中需要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研究发现,与之结构类似的甲醛分子,在强碱性介质中可生成氢气(卡尼扎罗歧化反应中间产物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