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家最美的人

来源 :内蒙古林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elysh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浩瀚内蒙古,最美林草人。我要讲一讲我所了解的林草人和他们的故事。他们就是我心里最美的家,最美的人。每当初春风起,每当路过“红房子”,我都会想起岁月深处的那个开始。1949年,在内蒙古乌兰浩特兴安南路的这座红砖房里,组建了一个10人森林调查班,他们从这里出发,在祖国北疆大兴安岭原始林区留下新中国森林资源踏查的坚实足迹。从此,伴随着林区开发、国土绿化等生态建设,他们与新中国同呼吸共命运,走过了需要他们的山山水水和七十多个春夏秋冬。
其他文献
构建适宜作物生长的耕层是解决农田土壤耕层"变浅、变薄、变硬"和透气透水性差的重要技术途径之一,对于土壤黏粒含量较高的土壤来说,更是如此。该研究以黑龙江省较为典型的农田暗棕壤为研究对象,在黑河市爱辉农业示范园区设置不同耕层构建模式试验,分析不同翻耕深度(15、35 cm)和不同有机物还田(秸秆和牛粪)对暗棕壤物理性质、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田间试验包括:1)对照处理:常规浅翻15 cm,无有机物
针对中国丘陵山地玉米种植以小地块、坡地块较多制约玉米机械化收获的现状,设计了一款履带式坡地玉米收获机,实现山地丘陵地区复杂地形条件玉米机械化收获。该收获机采用横辊摘穗技术,解决了传统摘穗辊喂入性不流畅和复杂地形下玉米植株的喂入问题,提高割台的喂入量,有效缩短整机长度0.5~1.2m左右;并采用可伸缩式履带行走底盘,通过调整履带轮距增大整机重力变化的安全范围,降低坡地作业机器侧翻风险,使整机在复杂地形条件下的行驶稳定性提高了27.34%;基于液压控制原理研制了双向作业操控系统,实现在山地丘陵等小地块条件下的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走过了百年风雨历程。在此,谨以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100种鸟类图鉴,献礼建党百年,祝福中国共产党明朝无限好、光辉万年长!每年春秋季节,阿鲁科尔沁旗大小水域都迎来停留迁徙的候鸟,飞越万水千山的候鸟成群结队相聚在宝力格水库、阿日宝力格湖泊、哈日朝鲁水库、巴彦花水库、沙坝水库等水域,这里的草原、河流、湖泊、湿地成为候鸟理想的栖息乐园。
为实现鱼类初加工过程中对物料状态和设备运行参数实时监测与在线控制,该研究以罗非鱼为研究对象,研制了基于机器视觉的喂入量实时监测设备。首先建立基于多源数据与知识融合规则的运行参数在线控制系统,系统主要由工控机、PLC、工业相机、伺服电机和显示器等组成,并研究根据生产线实时输送速度的变化在线调整相机采帧数及曝光时间参数,获取罗非鱼输送过程多目标图像,进一步采用LRMF(Local threshold,Remove,Morphological processing and median Filter)算法,对网
在内蒙古自治区政协的指导下,在自治区教育厅、广播电视局、总工会、团委、妇联、工商联等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2020年5月,内蒙古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和执委会正式成立。在组委会的领导下,各部门积极组织动员社会各界关注森林、关注生态,有力推动了全区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内蒙古自治区关注森林活动开展情况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下,全区坚决贯彻全国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决策部署,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
为进一步探究盐碱土的入渗机理,实现科学的盐碱土农业生产与灌溉,基于传统Green-Ampt模型,根据盐碱土的入渗特性引进扩散率,并结合对土壤剖面含率分布的划分假定对模型进行修正。利用5种盐碱土进行一维积水入渗试验,采用入渗率、湿润锋数据验证该修正模型。结果显示:修正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的一致性良好,进行相关分析得到5种盐碱土入渗率R2平均值为0.983,平均绝对误差均小于0.05cm/min;湿润锋
雷达遥感是区域土壤湿度监测最为有效的技术手段之一,为深入探讨全极化雷达特征参数和不同机器学习算法对干旱区土壤湿度反演的潜力,该研究以黑河下游的居延泽为研究区,基于全极化Radarsat-2数据,通过标准强度和相位处理提取后向散射系数(BackscatteringCoefficients,BC),并通过Cloude-Pottier分解(Cloude-Pottier Decomposition,CPD
2016年,初入职场的我怀着一颗期待的心走进了原包头市林业局,可映入眼帘的却是和我想象中完全不同的景象,这里没有高跟鞋的摇曳风姿,没有西装革履的气派作风,就连打招呼也不是“你好!早安!”而是“下乡去?才回来!”大家常开玩笑,作为林草工作者,不光两袖清风,更是两腿泥巴!这才是林草工作者的真实写照。
研究自然降雨下青海高寒区典型植被地表径流与氮磷流失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可为青海高寒区植被建设及水土保持研究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以青海高寒区青杨林、祁连圆柏林、青海云杉林、荒草地、华北落叶松林典型植被为研究对象,采用径流小区结合室内试验分析研究不同植被类型地表产流及氮磷流失特征,并基于冗余分析探明影响氮磷流失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自然降雨条件下,不同植被类型降雨截留效果不一致,且截留效果受降雨量大小影响。在雨量级0~50 mm中,各植被平均截留率表现为青杨林(49.37%)、祁连圆柏林(32.62%)、荒
针对采用离散元法对油葵播种、收获等关键工作过程仿真分析时,油葵籽粒本征参数、油葵籽粒与油葵机械化种植及收获装备间接触参数缺乏问题,该研究以油葵籽粒为研究对象,利用三维扫描逆向建模技术与EDEM软件建立油葵籽粒离散元模型,通过物理试验与虚拟仿真试验对仿真参数进行标定。采用绝对原点数显卡尺、电子分析天平、万能材料拉压力试验机等测定了矮大头567油葵籽粒的三维几何尺寸、密度、含水率、泊松比、弹性模量、剪切模量和静摩擦系数;采用圆筒提升法进行油葵籽粒物理堆积试验,利用MATLAB对堆积图像进行处理获得物理堆积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