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天峻新关角隧道涌排水水源识别与量化分析

来源 :地质科技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guoxiandina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涌排水严重影响隧道施工与运行安全,查明隧道涌排水的来源,是隧道防水止水重要科学依据.青海天峻新关角隧道南北洞口处的地下水排水量分别为10021,60877 m3/d,两者存在近50000 m3/d的差异,涌排水量大,且来源不明.基于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分别采集了新关角隧道隧址区内大气降水、不同类型地下水和隧道出口涌排水水化学和氢氧稳定同位素样品.样品测试结果显示:新关角隧道北出口涌排水ρ (TDS)为0.44 g/L,2 H和18O均值为-52.7‰,-8.3‰;南出口涌排水ρ(TDS)为0.85 g/L,2 H和18O均值为-54.8‰,-8.5‰,隧址区基岩裂隙水ρ(TDS)为0.32~1.22 g/L,2 H和18O均值为-55.77‰,-8.61‰;岩溶水ρ(TDS)为0.28~0.43 g/L,2H和\"O均值为-50.92‰,-8.13‰,冻结层上水ρ(TDS)为0.26~0.48 g/L,2H和18O均值为-45.5‰,-7.6‰.对比分析认为:新关角隧道北出口涌排水主要来源于岩溶水,岩溶水占比为63%~80%,基岩裂隙水占20%~37%;新关角隧道南出口涌排水主要源于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占72%~88%,岩溶水占比12%~28%.涌水来源识别与水量,可为后期监测站点优化设置及隧道运行期止水工程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以2012-2019年我国民营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法对第二批科技金融结合试点政策是否对企业研发投入产生显著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并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二批科技金融结合试点政策对民营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我国东部地区、 省会城市和科教水平较高的试点城市对于企业研发投入的负向影响更加显著.
为深入了解科技人才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效应,对科技人才概念和人才流动的发展趋势进行系统梳理,在明确科技人才流动内涵的基础上,对已有文献进行分析,探究科技人才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二者之间互动效应.研究发现在科技人才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方面有两个研究方向亟待拓展:一是要关注科技人才流动与区域经济增长的互动效应,尤其是区域经济发展对科技人才流动的影响机制;二是要关注科技人才与其他生产要素的适配性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Tóth提出的区域地下水流理论为盆地尺度地下水循环研究提供了定量分析方法.从4个方面总结区域地下水流理论发展历程,对比国外多本水文地质学教科书对区域地下水流理论的描述情况,系统梳理我国《水文地质学基础》教科书自1986到2018年的4个版本对区域地下水理论描述的演变情况.分析认为,我国《水文地质学基础》教科书对我国学者开展区域地下水流研究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最后提出了区域地下水流理论有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和引导更多青年学生从事该领域研究的建议.
运用CiteSpace可视化工具对我国上市企业技术创新研究热点及前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企业绩效、 研发投入、 中小企业是上市企业技术创新研究的热点领域;企业成长、 经营绩效、 民营企业、 企业绩效和融资约束等是上市企业技术创新研究的前沿领域;企业绩效是上市企业技术创新研究尤为关注的领域;融资约束是近两年上市企业技术创新研究倍加关注的领域.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促进上市企业技术创新的对策建议.
湖水与地下水交互作用对于水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温度示踪的原理,采用解析法、数值法2种方法,分析了湖床底部埋深0~0.4 m湖水与浅层地下水交互关系,并与水动力学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 表明,2018年5月20日至28日,湖水与地下水之间的垂向渗流速度为2×10-7~1×10-6 m/s,且在埋深0.4 m时大于埋深0.2m处.降水会对解析法的结果造成一定影响,0.4m处受到降雨影响表现为一定的滞后性.无降雨干扰情况下,数值法与水动力学方法估算结果较为吻合,且3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处于同一数量级.
20世纪60年代初期,Tóth基于定水头上边界条件推导出解析解,得出多级次地下水流系统,是水文地质学里程碑式的突破,成功地解决了一系列理论和实际问题.但T6th解析解存在的缺陷也长期沿袭:单纯重视数学模拟而忽视物理机制;将地形控制地下水位看成是普适性规律;忽视给定水头上边界数学模拟的失真.这些缺陷,尤其是忽视物理机制探究,不仅妨碍Tóth理论自身发展,而且导致地下水流系统理论尚未被国际水文地质界普遍接受.参照河流动力学中应用的最小能耗率原理,类比提出地下水流最小能耗率的表达式.基于已有的通量上边界地下水流
由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过程构成的地下水循环运动,是水文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水文地质学的基本研究对象.地下水循环在空间上表现为不同结构单元的组合,存在以含水层特性为依据的介质结构和以渗流场为依据的动力结构2种划分方法.地下水流系统是动力结构意义上的地下水循环单元.近10年来,区域地下水流系统理论取得了显著进展,更加全面深入地揭示了地下水循环结构的动力学特性.通过对河间地块地下水流系统的研究,发现潜水面最高点并非地下水分水岭的准确位置.在盆地尺度上,系统研究了沟谷地貌、降水入渗强度、渗透性随埋深变化和盆
随着我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我国西部地区已脱离了绝对贫困的落后局面,但在经济发展上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仍有较大差距.进一步提升西部地区的自生能力是实现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 缩小与我国东部地区差距的根本要求.以包容性增长的视角构建我国西部地区自我发展的理论框架,阐述了区域自生能力的构成要素与形成机制以及包容性增长理念与自生能力建设的逻辑同构性,论述了能力构建是包容性增长的核心.最后,从国家、 区域及地方等不同层面提出建议,以促进西部地区的自生能力的形成.
基于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20年发布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以及广东科技论文与专利其他相关数据和资料,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对2020年广东科技论文与专利有关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通过梳理广东科研人员在国内外发表的科技论文和专利情况,分析研究广东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成果产出现状,揭示广东在专利产出和R&D经费投入方面的优势,探讨广东国际论文、 国内论文与国内其他地区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差距,并就此提出对策建议.
地下水流是一种运动流体,空间上分布连续且能传递压力,在能量(势)差驱使下发生从水头高处向低处的运动.通常在补给(势源)区,地下水垂向上由上向下运动,而在排泄(势汇)区地下水由下向上运动,即地下水整个生命过程中总是由源到汇、向着能量减小的方向做径流运动,无论是在单个或多个透水岩层中都是如此.地下水分层勘查技术使在垂向上分层监测水头、水温和水质等成为可能,从而实现对不同及同一含水岩层的上下不同点间地下水流要素的比较,并判断全井或单井不同垂向区段的势源汇条件,为地下水流空间运动方向判定和地下水流系统划定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