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想象力的激发和培养

来源 :教育界·综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jiawang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想象是跨越時间、空间的一种思维方式。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切创造性的劳动都是基于具有创造性的想象而开始的。想象力是人们根据现有的知识储备对事物进行不断创造的内在驱动。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创造潜力及想象力的激发与培养,赋予教学更高的价值。
  【关键词】激发;培养;想象力;教学
  教学的旨趣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知识,习得学科技能,更多的是要培植学生的思维想象力。首先,要基于孩子的本性,启发孩子的天性,激发思维潜力。其次,要基于教学本质,以新课改提出的要求及目标为依据,在教学实践中,实现理论教育与想象能力培养并重,帮助孩子积累想象表象,通过还原想象,展开表象操作等,屏蔽孩子的错误想象,激发有价值的创造性想象[1]。知识是无穷的,想象力也是无限的。课堂教学理应扎根于儿童想象力的培植,让学生乘着想象的翅膀飞向更广阔的天空。
  笔者从教33年,分管教学14年,每年都会带头上一节研究课。随着教学设备的不断更新完善,学校这几年的教研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在“361”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究中,教师们探究的积极性也很高,电子白板的运用让课件越来越生动形象。可是总觉得这些课表演成分多了些,少了一些实在的东西,其实就是在先进的教学手段面前,一些传统的思想和方法在消失。而且作文教学这一块没有什么起色,在课堂教研活动中,想象作文无人敢上,都说农村孩子没什么想象力(我校农村孩子占95%以上)。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让笔者知道问题的症结在哪,准备让老师们眼见为实。
  笔者采用随意点班上课,为了更有说服力,对该班的老师、学生都没透露教学内容。上课时间到了,全校语文老师到齐了,学生好奇地盯着我,不用预习、准备的课是学什么的呢?孩子们眼里尽是“?”。笔者先轻松地与孩子们交流,然后让他们观察教室里能找到哪些图形。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这不比吃豆腐还容易?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然后让孩子们联系生活,说说哪些物品呈几何图形,这自然难不倒他们。笔者见他们已将物品与图形联系起来,便故意神秘地说:“我要考考你们。”孩子们尽是兴奋、期待的表情。笔者随手在黑板上画了个“○”:“这是什么?”几个孩子争先恐后地说:“数字0。”“英文字母O。”笔者并不满意,但微笑着点点头,满怀期待地问:“还可以是什么?”有个学生大声地说:“月亮。”我笑了,说:“你太会观察想象了!”得到表扬,学生们的思维开始活跃,说出了“太阳”“鸡蛋”“月饼”“老师的眼镜”“牛眼”“圆桌”“球”……用同样的方法,笔者让孩子们充分想象“△”“│”是什么。最后让他们将“○”“△”“│”组合成任意图形,想一想这个图形像什么。孩子们兴趣盎然地在稿纸上比划着……笔者看到听课的老师们也不乏兴趣地在听课笔记本上比划着。笔者进一步引导:“你的图画可以表达怎样的意思?或包含一个怎样的故事?”问题出来了——“用‘○’‘△’‘│’组成一幅画,然后发挥想象,可以写一段话,也可以编一则小故事。”各组学生兴致勃勃地交流着……笔者穿插在各小组之间,看看,听听,与孩子们交流,时机成熟后,开始让他们上台展示成果,并作简要介绍。内容是多样的,下面是他们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和标题:
  从表情上就可看出,孩子们的画及想象让听课老师们折服。有的老师悄悄合上了听课记录本,我不知道他画了什么,更不知道他是否想到,不是农村孩子没有想象力,而是自己丧失了想象力。
  事实胜于雄辩。在课后教研会上,通过交流,大家一致认为:想象能力没有城乡差别,但想象力不是逼出来的,需要有效地激发。没有想象,如何写作?一节很朴实传统的课,没有课件,只用了展台,激发出来的是孩子们的想象力,开启了他们的文思文采,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孩子是善于想象的,这是不争的事实。作为一门基础性、工具性学科,语文教育在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孩子的年龄特征及心理特征,在想象的过程中难免会因为对知识的概念不清,表象判断不准确而产生错误想象。如果老师多给孩子一些空间和指导,孩子们势必会爆发自己的“小宇宙”,产生让很多大人都无法想到的效果。老师应当正视孩子在想象过程中产生的错误,勤明察,多纠正,帮助学生屏蔽错误想象,及时洞察孩子的想象心理,给予包容、理解与耐心引导[2]。
  写作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重要渠道。新课标明确要求小学阶段的学生要能写纪实作文,能写想象作文,转变以往只注重写实而忽略写虚的状态。然而,我们不难发现新课标的该项意见依旧没能很好地得到贯彻并落实到语文教材的编写当中,如此一来,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也便更加困难了。作文想象力的训练形式是丰富多样的。我们可以通过看图写话,对课文内容进行扩写、续写,对童话故事结局进行改写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创作选择,对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行全方位激发与培养,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展开丰富的想象,填补教材的文本空白,在头脑中构建想象意境,使得学生的这种再造想象更加具有目的性与针对性,从而不至于产生错误的想象或者演变成毫无意义的空想。
  什么是想象力?想象力是孩子进行思考的另一扇窗。想象力是最杰出的一种学习品质,是现代教育应有的发展向度。什么是教学?生本教育是教学,素质教育是教学,能力培养亦是教学,孩子们在写作学习中需要发挥想象进行探索,在探索实践的过程中,激发孩子对于知识的求知欲方是真正的教学[3]。
  激情启迪激情,真诚激发智慧。微笑、真诚、信任、沟通和激励,才能放飞每个孩子的想象!
  想象力是孩子的天赋,是引导学生创造新事物的动力源泉。每个孩子都是祖国的花朵,孩子的想象力及创造潜力是无穷的,这一点无关城市或农村。小学教学不仅仅指的是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习得,更讲究的是对孩子想象力的培植,启发孩子的思维天性。在教学当中,要通过赋予学生正确的想象方法,给予适当的空间引导,激发学生的想象潜力,让学生对事物形成推想、联想、动态想象的能力,丰富学习样态,让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想。
  【参考文献】
  [1]徐民彦,Aimee.教育的最佳方式是言传身教,教育的最佳结果是知书达理[J].祝你幸福(下旬刊),2017(12):8-9.
  [2]宋明东,张艳平,张艳华.教师应以身教和言传来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6(01):99.
  [3]蔡萧楠.论想象力培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7(08):60.
其他文献
【摘要】档案资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是历史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上的创新,对于提升历史教学的素材有效性和真实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资料的兴趣具有重要的影响。文章针对档案资源的含义及内容展开了分析,研究了档案资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法,以期对改进历史教学过程、提升教学水平有所裨益。  【关键词】档案资源;中学历史;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的不断进步,我国的档案资源管理越来越规范化,
【摘要】针对中学数学课堂提问问题,文章阐述了数学问题提出的相关理论基础,指出了数学问题提出能力的意義,探讨了影响中学生数学问题提出能力的一些主要因素,对如何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提出数学问题能力给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中学数学;课堂提问;影响因素;策略  《新课程标准》提倡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强调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而学生的课堂参与,特别是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提问,是其主体性最直接的体现。
桥梁是我国主要的交通运输工程,随着时代的发展,桥梁施工技术越来越先进,连续钢构桥梁施工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桥梁施工技术,在现阶段的桥梁施工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在进行连续钢构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教学的需要。文章主要对新课改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进行研究,以期采用更为先进的教学方法使得小学数学教学更加高效。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  受到传统教育思想影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都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将教学大纲中的知识要点统统都传递给学生。这种教学方式
介绍了BP神经网络应用于损伤诊断时的局限性,将全局寻优能力很强的遗传算法作为其改进算法来优化神经网络的初始权值和阈值,并将改进的遗传神经网络应用于桁架结构的损伤诊断,数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支架式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支架式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文章具体探讨了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内涵和优势,以及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践方法,希望给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模式;高中化学;设计;实践  一、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
运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一具体滑坡治理工程的进行安全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经过微型组合桩加固的滑坡体处于安全稳定状态。
积极心理学是指引人们“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好”的学科,旨在激发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中小学生的道德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能够引导中小学生树立乐观向上的情绪,帮助
【摘要】建构主义认为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建构主义的内涵,着重探讨了建构主义视阈下中学数学教学的新模式。  【关键词】建构主义;中学数学;新模式  中学数学课程是我国中学阶段的重要科目之一,在整个中学教学阶段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始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则处在被动听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