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草木的“对谈”

来源 :检察风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1982s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名:《自然心:草木哲思》
作者:甘草
出版:商务印书馆

  天人合一的自然心
  本书作者甘草,长期在广西新闻界工作,闲暇时间喜爱和草木“对谈”,并深入观察、感悟和书写草木的点点滴滴。《自然心:草木哲思》一书由45篇文章组成,重点对茶树、胡杨、向日葵、牡丹、桂树等植物进行“素描”。作者不是专门的植物学家,可是却能从各种寻常植物中,获取独特的文化领悟。
  何谓自然心?按照作者的解释,是指人与自然合一之心。具体来说,是指遵循自然规律、善待自然物种、热爱自然生活、萃取自然智慧、美化自然生态、协调自然秩序、善用自然财富,关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本心,以及自在于内心的天地良知。
  “天人合一”的价值理念,是中国呈现给世界伟大的哲学思想。远古的中国,先哲们就意识到人和草木的关系情同手足,两者缺一不可。被誉为“群经之首”的《周易》就写道:“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其意是,当天地交感,万物自然变化,草木就欣欣向荣;当天地闭塞,阴阳不通,贤人就退避归隐。由此可见,古人和草木之间,无意中有一种同生共死的默契。《论语》《史记》等古籍中,对于人和草木的依附关系也多有记载。
  中国是一个文学的国度,在这个国度中,植物不仅从未缺席,还时常是文人墨客的“座上宾”。有学者做过统计,《诗经》305首诗中,有135首出现植物,多数以植物赋、比、兴;《玉台新咏》《唐诗三百首》《花间集》《宋诗钞》《元诗选》《明诗综》《清诗汇》等诗歌集中,有关植物的诗篇数量比例分别占据47.1%、43.9%、65.4%、52.7%、54.7%、50.2%、55.2%;《红楼梦》《金瓶梅》中,描写到的植物分别是242种和210种。其他各类文学作品中,涉及各类植物的就难以统计了。与其说本书作者热爱草木继承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生态情怀,还不如说这是他的天性使然。正他在“自序”中写道:“我生性热爱花草树木,就像草木热爱它们休养生息的大地。我少时所植果树,已与家山草木融合一体,常常牵动心底最柔软的乡愁。”

胡杨、牡丹与梅花的文化寓意


  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可是在作者眼里,人是社会人,又是自然人,人必须紧紧依靠自然生态群落,人在草木间,接地气、沐天风。人生有昼夜,也和草木一样历经春夏秋冬,逃不过类似抽芽、开花、结果、落叶的草木生长法则。作者雖生活在广西,但是对西北大漠中的胡杨,尤为敬佩。
  本书《致胡杨》一文中,作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对胡杨的爱慕。有人说,胡杨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下一千年不朽。这,是何等的生命气概与豪情!胡杨,在物种进化的征程中,早在亿年前就出现在地球之上,是当之无愧的活化石。胡杨在极为干旱、干燥的恶劣环境中,能不屈地存活下来,这和南方婀娜多姿的杨柳,形成了鲜明的生命写照。全世界90%的胡杨长在新疆,新疆90%的胡杨在塔里木。作者对于胡杨的敬重,主要是因为胡杨那高昂的生命姿态。从文化维度看,遗憾的是在浩瀚的唐诗宋词中,没有一首吟诵胡杨的诗行。
  与胡杨相比,牡丹就显得雍容富贵。唐朝诗人刘禹锡《赏牡丹》诗云:“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皮日休《牡丹》诗云:“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繁盛的朝代,牡丹被诗人们纷纷点赞不足称奇。本书《真国色》一文中认为,牡丹的“国色”其实为大唐的颜值和骨相。书中写道:“一种花代表国色,既是作为物种的荣耀,也难免要承受地理标志物和文化象征之累。草木有本心,谁知道牡丹本身喜欢这样还是不喜欢这样呢?”从外观上看,牡丹花型宽厚,色彩瑰丽缤纷乃“百花之王”。从植物学的视角讲,牡丹多达500余种,各种颜色应有尽有。如今,种牡丹、赏牡丹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文化产业,尽管有人认为牡丹华而不实,但是从审美层面而言,牡丹的艳丽是无可匹敌的,是最“入画”的植物。
  中国人对于草木的欣赏,除了观其形,更赋其意。和牡丹一样,梅花历来也为人们所称道。这种在寒冬绽放的小白花,是坚卓的象征、是志气的化身。人们欣赏梅花,其实是在检视自己澎湃的内心。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有诗云:“春随香草千年艳,人与梅花一样清。”本书《梅花山》中,作者讲述了他在南京梅花山的所感所想,并写道:“自古以来,梅花都是拼人品而不是拼规模的花,梅花不以多取胜,而以风骨见长,有时墙角两三枝便胜却人间无数。”历来很多画家,乐于描绘梅花。如明代大画家王冕一生不仅爱梅、种梅、咏梅,还画梅,他的《墨梅》堪称中国画中的“神品”,他在《墨梅图》中提写的“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诗句,成为千古绝唱。

草木是值得信赖的友人


  除了对于有品格的植物文化“画像”,对于那些平凡的植物,作者也同样给予“关照”。其中,向日葵就是一例。《向日葵》一文中写道:“没有哪种花,像向日葵那样长得酷似中天的太阳,每一朵花仿佛太阳的小小化身,你们热烈,你们圆满,那么有质感。”正如作者写的这般,向日葵又名太阳花。向日葵在东方文化寓意忠诚,强调向阳的本性,而在西方代表热烈,强调生命的能量。根据植物学家的观察,向日葵从发芽到花盘盛开之前,叶子和花盘白天追随太阳从东转向西,太阳下山后,向日葵的花盘又慢慢“逆行”,凌晨时分,再次朝向东方,等待太阳冉冉升起。
  类似向日葵这样一门心思向往光明、追逐太阳的植物,这是罕见的。不光中国文人赞叹向日葵的执着,西方艺术家也热衷描画向日葵。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大画家凡·高,在短暂的一生中画过11幅《向日葵》,且每幅油画的色调、构图、造型都各不相同。凡·高画向日葵,近乎疯狂的程度,是在泼洒生命的激情、昭示桀骜不驯的艺术宣言。本书作者则认为,凡·高爱画向日葵,其实也是在医治内心的挣扎与苦难。
  粗略翻阅中国历史可以看到,尽管古人提出了天人合一的自然生态观,但在历史的进程中,其实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遵循。千百年来,特别是现代工业登场后,大片林地遭到砍伐、江河湖水遭受污染、空气质量持续下滑、生物多样性生存空间受到损害。英国学者伊懋可在《大象的退却:一部中国环境史》中提醒人们,生产生活中切实践行天人合一的思想,是当务之急。
  编辑:黄灵
其他文献
中国法律史上有个非常奇特的现象:法典简略。古代王朝的基本法典通常只会颁行一部,如《唐律疏议》《大明律》等等,条文一般不会超过五百条。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而言,似乎显得有些单薄。其实,我们的祖先非常了解自己生活的这片广袤国土。由于各地社会发展和风土人情差异很大,如果盲目在国家法典中作出过于细致的规定,不但会加重国家机器运转的成本,效果也不会理想。因此,中国古代在社会基层采用民间自治的手段。经过岁月变迁
期刊
该文对1Cr18Ni9Ti不锈钢管及其环向焊缝,进行了一系列多轴非比例循环加载下的低周疲劳试验研究.利用自行编制的软件对现有的多轴疲劳寿命估算方法进行了评价.等效应变法对该
美軍观察人员在中共抗日根据地八路军情报能力让美军惊讶  抗战时期,八路军所处的环境极为艰苦,情报工作所需技术器材,多是缴获日伪军的战利品,例如八路军太行军区部队用于4000多公里通信的电话线、电台、发电机和电池等都是缴获的。八路军情报处的参谋们还别出心裁,把旧电池装在酸菜缸里,居然可以继续发电。  据美军档案记载,抗战时期八路军第129师由李达任参谋长。美军驻延安观察组于1944年冬派惠德赛上尉作
期刊
该文针对弹性管束换热器的应用工况范围,设计并建造了实验装置,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传热实验.实验测定了不同蒸汽压力工况炒同水流量工况下的管束内外温度场分布.通过实验数据,
艺术家:马修·马佐塔放置地点:美国内布拉斯加州莱昂斯镇街道形式和材料:剧院时间:2015年委托人:莱昂斯市推荐人:杰·克拉瓦  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莱昂斯的主街上,“店面剧院”是由一个废弃的店面改造成的户外剧院。马修·马佐塔以局外人的身份加入进来,他利用户外会客厅形式的创新社区与莱昂斯社区居民建立关系,他还与相关利益群体进行一对一的会面。  他的目的是捕获那些不认为自己能成为艺术品的一部分人的声音,
期刊
该文对配备有氧燃烧嘴的电弧炉的电热特性及其能源结构进行了研究分析,主要进行了三方面的研究工作:1.电弧炉传热数学模型研究;2.氧燃烧嘴的存在对电弧炉的热工特性的影响;3.
该文针对二冲程摩托车排污严重、油耗高的缺点,进行了排放控制与节能整体技术的研究,提出了机前电控混合气调节与机后催化净化相结合的技术路线,研制出电控空燃比调节装置,建
(圖/视觉中国)  从图书馆借得1981年版《寓林折枝》,书名还是茅盾生前所题:“近日手颤,写得不好,请你们酌用”,其后一年便抱病而逝。捧读此书便有一种温暖的怀旧感,能于“折枝”的“寓林”中受到些许启发,也是对于茅盾先生的尊敬和感念。  书中载有南宋朱敦儒的一则《东方智士说》,读之解颐之余并有低首吟叹之思。编者在注释中说:这篇寓言,“我们也可理解为,做事情要知道轻重缓急,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该文对应用惰性粒子流化床干燥器干燥硫酸锰溶液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改变分布板开孔率、惰性粒子直径、惰性粒子填充量、进料量、进风量、热空气入口温度六个参数,来研究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