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村传奇》创作手记

来源 :少男少女·小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dyd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写《南村传奇》,源于我对美好家园的渴望与想象。
  我营造了一个南村,一个心中的桃花源。我在故事的构造上,借助了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的外形与框架。
  这部作品由四个看似独立,实则紧密相联的故事组成。这四个故事分别是“舍身石”“少年与蟒蛇”“狐狸女婿”“丁婆婆”。这些故事是逐渐来到我的脑子里的。《丁婆婆》最早是一个短篇童话,后来写成了一个小中篇。写完《丁婆婆》之后,我想到了我们家乡的芙蓉山,相传山下有一条阴河,为了阻止阴河水泛滥,一条蟒蛇和四条蜈蚣在山底下堵住阴河。这个传说后来变成了《少年与蟒蛇》的故事。十多年前,我曾采访过湘西的染布匠刘大炮,为他写过一本传记《凤凰染布匠》。晒场上那些靛蓝的印花布一直在我的脑海里飘扬。于是,印染坊和狐狸的故事自然出现了。我老家有三座石山,分别叫仙牛脊、石峰山和罘罳峰,但并没有“舍身石”的传说。然而我自小听说过“开天门”。据说天门打开的时候,会有一挂梯子落下来,沿着那梯子,就能爬到天上去。就是这些传说,让我产生了“舍身石”的灵感。一些微小的种子,在多年前无意之间种下,多年以后,变成了灵感的火花。我想这就是写作的迷人之处,也是写作的神奇之处。
  思考生活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思考人之成为人最为宝贵的东西,并将它们发扬与传承,是一个作家,尤其是儿童文学作家的职责所在。我想讲述生命的价值,它不在于时间的长度,而在于我們要在有限的生命里实现自我价值。我思考勇敢与牺牲的意义,不是你敢于做什么,而是你为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情。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面临困境,就像一只红狐狸变成蓝狐狸,在同类的眼中便变成了怪物,它如何走出自己的困境呢?在我的故事中,狐狸在走出困境的过程中,成就了自我,成为会染梦的狐狸。而在“丁婆婆”这个故事里,我讲了禁忌,讲了犯错与纠错。这一切既是我们作为一个成年人想传达给孩子的,也是我们作为人一辈子应该坚守的。
  我爱我的南村和《南村传奇》,感谢评委和专家们对它的肯定。
  (《南村传奇》获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汤素兰,儿童文学作家、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出版儿童文学作品60余部,代表作有《笨狼的故事》《小巫婆真美丽》《阁楼上的精灵》《阿莲》等。写作以童话为主,其作品优美风趣,深受专家和读者好评。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等奖项,多部作品被译成英语、韩语、阿拉伯语、尼泊尔语等在国外出版。
其他文献
以前我不知道什么是党  老家大门高高挂着  “优秀党员家庭”  我问妈妈什么是党  妈妈笑笑说  党像阳光一样照耀着我们  假期,我们周游列国  日本 俄罗斯 美国 菲律宾  无论到哪里都找不到  像家里那样到处是  五颜六色的水果和蔬菜  妈妈说  因为中国有共产党  疫情,突然爆发了  世界各国都在抢购口罩  爸爸妈妈从容地带回口罩和消毒液  我问妈妈这是哪儿来的?  妈妈说  这是党对我们的
期刊
我们背诵着  植物的趋光性  原来多了几天的阴  心也会渴望暖阳的宁静  沉默在喧嚣的午后  流浪的云  蝉是不可或缺的意象  一遍遍在诗行里  浅唱低吟  当最后一片碧绿叹息  我跳进溪水与山林  时间追着我跑  让夕阳晚些跌入梦境  没有百灵鳥的夜  谁替她们轻盈
期刊
我有一块手表,五年前,他被我放在柜筒里,那是在一个寒冷的冬夜里,我的父亲送给我的。  父亲在那天的下午回了家,或许是天气寒冷的原因,又或许在返程的路上瞌睡着了凉,落了一场小病。他这次出去出差,又是因为生意上那些琐事。母亲在电话中提前知道父亲的情况,匆匆地下楼去熬了些姜汤,又将一些简易的感冒药备好放在旁边,我在楼上的监控看着母亲有些焦急地在楼下等候着。  不过一会,父母提着一大包行囊进入了监控的视野
期刊
一  中秋之夜。  悬挂在云雾岭半空的那轮月儿,就像一个害羞的妹子,在云层中躲躲闪闪,时隐时现……  在朦朦胧胧的月色下,两个瘦小的身影出现在云雾岭上:正从高峻的山峰上,机灵地向山下移动……  这是粤桂纵队某团的两个小通讯员——一个叫林挺,仅仅十四岁;一个叫李茂,刚刚过了十三岁的生日。现在,他俩要到山下的贫土村去,与堡垒户陈氏三婆取得联系,以便了解当下的形势……  他们是在黄昏时分出发的,越过了两
期刊
那年雨季  在南方的夏季,下雨前的空气通常是凝固的,汗水在每一个毛孔里挣扎沉溺,人们的衬衣通常会在风雨来前湿透,季文珊望着窗外即将到来的一场夏季的雨,想起了2018年也有过同样的天气。  “我考砸了。”  季文珊对父母说这话时,语气带着夏季的郁热,中考成绩公布时天在下雨,知道结果后她的心也跌落在了雨里,一点一点湿透。  “还有办法的,别灰心。”在眼睛也湿透前,季文珊听到了父母温柔的安慰。  在父母
期刊
家家洗涤晾晴天,草绿青蓝彩蝶翩。祖母讨来新布碎,针针线线补童年。(《童年吟·过年》)  ——题记  我童年的美好是奶奶用针线缝补出来的。  在物质匮乏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穿上新衣是大年三十的事,平时能缝制一件新衣绝对会成为村中的头号新闻。  所以,在记忆中,小时候的我天天都盼望着过年。因为过年不但可以吃上几餐肉,而且基本能穿上一套新衣裳。当然也有例外,读四年级那年,因家里穷得快揭不开锅了,我过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