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基础教育教学的变革与应对

来源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jh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的在线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引发了“用什么教、如何教好、如何学好、谁能受教”等教育问题的思考.为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教学变革,战“疫”在线教学对当下基础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习方法、教育公平等教育治理具有现实性启示:共建共享适宜的区域性教育资源;教师的角色转变与人机协同教学;培养学生“自律性与自学力”核心素养;教育信息化助力教育精准扶贫,保学控辍确保教育公平.
其他文献
中国文化中的勇德主要体现在儒家经典中.“勇”的内涵意指:勇必有义、勇必有礼、勇必有为;勇德的三境界是:北宫黝与孟施舍式的守气,子夏与曾子式的守约,孟子之善养浩然之气.宋明理学的勇德思想强调理性与思辨;近代勇德的发展融入了新文化与实践精神.西方文化中的勇德生发于战争中的英雄主义;中世纪勇德进入基督教文化,勇是为了信仰而献身并为了维护其利益而战斗的道德精神;文艺复兴以后,勇德从理性的角度指向个人内心与个体价值.中西文化中的勇德都以社会价值规范为核心内容,强调适度,从外治趋向内治.西方文化中的勇简单直观,易于达
黄州,作为历史地理名称,虽历史悠久,但唐代之前,仍是文化落后之地,描写黄州的诗文鲜见古籍.然而,自唐后,情况大为改观.唐宋时期,无数文人墨客或途经、或贬谪、或暂居、或定居于此,留下大量对黄州的歌咏吟唱,特别是以杜牧、王禹偁、苏轼等人为代表的文化名家抵黄,更是留下众多不朽诗文名篇.他们从不同角度多方面描述他们所感受到的黄州,或为秀美自然景观、丰富物产而赞叹;或对索漠贬谪地表现出排斥、认同的复杂心态;或想象着黄州这片神奇土地的赤壁传奇.东坡文化,在黄州的地方文化记忆中,形成厚重的人文意蕴.黄州,这座古老的城市
冯应榴的《苏文忠公诗合注》是苏诗注释史上的集大成之作,经黄任轲、朱怀春整理出版,为苏学士人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研究文献.但点校本存在明显的问题:第一,冯注所收前人注释不全,点校者未进行补辑工作;第二,冯注注文存在很多错误,整理者只是简单点校,而未加核实;第三,存在大量标点错误;第四,对冯注妄改正文处,疏于出校,不符合整理规范.冯注的出版,本为学林盛事,然整理者只是简单忠实于冯注,对缺者未补,对误者未改,亟需对上述问题进行全面补正.
中国电影市场的井喷为国产喜剧电影的风行提供了丰沃的土壤,2015年开心麻花以异军突起的态势进入国内喜剧电影市场,其制作出品的影片均获得“现象级”成功.开心麻花团队将“传递永恒的快乐”的创作理念一以贯之,将娱乐性与思辨性有机缝合,完成坚持梦想与讽刺现实并存的主题阐释.通过经典的“三段式”叙事结构,将荒诞化叙事贯穿其中,承载更多元新鲜的素材,以“喜剧+类型”的叙事模式,糅合不同元素,在达到娱乐目的的同时,承载着教育大众的社会意义.开心麻花系列喜剧电影的创作策略和叙事模式,为国产喜剧电影的创新和发展打开了思路.
数字时代,全球化、媒介融合和万物互联一方面拓展了人类思维与行动边界,另一方面也使人们重新思考人的本质,并对人与世界关系产生焦虑与担忧.回溯原型之源,追寻人类发展中的永恒性、共同性和重复性,正是为了回应这一问题并缓解时代焦虑.通过对原型之源的历史梳理和思辨论证,肯定原型本源在心理(精神),在宇宙初创时物我不分的浑沌或纯粹体验,它具体演化为交感思维和具身情感,并不断激励人类通过文艺创作和技术革新弥合人与世界的裂缝.因此,全球化、媒介融合、万物互联是人类原型心理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本质所决定的.人总是一方面与
《汉语大词典》内容浩繁,书证丰富,然其部分词条存在释义不当及书证引用滞后的问题.本文以《汉语大词典》第二卷为对象,利用数字资源查检语料,提出若干条存疑之处,望能对其有所补益.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唐诗在欧洲的翻译与改写,李白及其作品对德语文坛造成了很大影响,并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形象.黑塞的小说《克林格梭尔的最后夏天》不但引入了李白诗及其中常见的意象,更让李白作为主人公的化身直接出现在情节中.通过“克林格梭尔-李太白”这一形象,黑塞完成了自身和李白的跨文化跨时空的精神共鸣,丰富并深化了“李白热”的内涵,也在思想上开始了对中国文化的转向.
全面考察以同一个字符作部件的一组汉字,可代表性地揭示声符示源标音的情况.考察以“区”为部件构成的汉字,还可了解反义同源现象:区族字中,既有表示动作向里、向内的容藏义,以及由此引申出的向里、向内凹陷的弯曲义;同时又有表示动作向外的出来义,物体向外鼓凸的突出义.
武汉大学樊星教授近年来对“非虚构”写作格外关注,在访谈中,樊星教授通过解读具体作家作品,对当代“非虚构”写作的不同维度进行勾勒,分享自己对于“非虚构”文本的阅读体验.同时樊星教授指出了“非虚构”写作在理论研究层面的不足.他还表示:“非虚构”要能够写出“中国特色”;“非虚构”写作在这个时代所具有的人文价值及其现实意义尤其鲜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用“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概括了伟大抗疫精神的内涵.在艰苦卓绝的抗疫大战中孕育形成的伟大抗疫精神,蕴涵着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面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伟大抗疫精神必将成为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的内生动力.通过讲好战疫故事,推动课程改革,探索实践途径等,将伟大抗疫精神融入到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教学过程,使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所突破.